分享

苏公守颍|东坡与文房四宝(下)

 颍州西湖会老堂 2023-02-20 发布于安徽

  东坡对砚台与笔、墨之间的关系研究的颇为透彻,在使用上也很有体会,因而得出结论:“世上之事,兼美实难”。东坡也向德麟娓娓而谈,回忆了不少文人趣事,如苏轼与司马温(即司马光)论茶与墨。颍州签判赵德麟把此事记录在了《侯鲭录》(卷第三)中:温公曰:“茶与墨正相反:茶欲白,墨欲黑,茶欲重,墨欲轻;茶欲新,墨欲陈”。予曰:“二物之质诚然,然亦有同者。”公曰“谓何?”子曰:“奇茶妙墨皆香,是其德同也;皆坚,是其性同也。譬如贤士君子,妍丑黔晢之不同,其德操韫藏,实无以异。”公笑以为是。

  东坡云:“砚之发墨者必费笔,不费笔则退墨。二德难兼,非独砚也。大字难结密,小字常局促,真书患不放,草书苦无法;茶苦患不美,酒美患不辣。万事无不然,可一大笑也。”以上的意思是说,砚台如果发墨就一定费笔,不费笔的砚台又不发墨。两种品质难以兼有。不光是砚台,字亦是如此:大字的结构难以紧密,小字常常紧促不疏散,楷书只怕放不开,草书又苦于无法度;茶苦又怕不香,酒香又怕不辣。万事无不如此,可让人为之此而大笑。(《侯鲭录》卷第三

  苏轼欣然接受亲朋好友馈赠的文房用品,但也从不吝惜自己的文房藏品,乐于赠送好友,这是文人朋友和亲属间的一种情意和礼尚往来。

  苏轼有着天生乐观风趣的秉性,在不少时候喜欢用诗文调侃。苏轼知颍州期间,恰逢欧阳俩兄弟(即欧阳叔弼、欧阳季默)在颍州为母守丧。一天,欧阳季默想得到苏轼的诗作,就先送给了苏轼两小丸油烟墨,苏轼则作了《欧阳季默油烟墨二丸见饷,各长寸许,戏作小诗》相赠,诗句中:“书窗拾轻煤,佛帐扫余馥。辛勤破千夜,收此一寸玉”,讲了宋人扫灯熏尘制烟墨的艰辛过程,有惜墨如金之意。苏轼曾言:非人磨墨墨磨人;又云:砚得一,可以支一生;墨得一,可以支一岁;笔得一,可以支一月。欧阳季默得到了苏轼的“戏作”小诗很满足,但又感到送给当世文坛泰斗“两丸”油烟墨,就略显俭啬了。

  他知道苏轼素爱吃鱼,曾于元丰三年(1080)二月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市)任团练副使。黄州南郭濒临长江,“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筍香”(《初到黄州》),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苏轼爱吃鱼,在黄州撰《煮鱼法》《书煮鱼羹》等小品,介绍吃鱼的经验体会传布于世。于是,第二天欧阳季默就拎了一条重二十斤的西湖大鱼送到了苏轼家,以弥补自己之前的小气。苏轼一见大鱼诗兴大发,稍一思忖,便挥笔写了《明日复以大鱼为馈,重二十手,且求诗,故复戏之》一诗,赠于了欧阳季默。季默所送的大鱼与墨丸,这一大一小,一重一轻,成了苏轼这首幽默风趣诗作的题材,后人评价这两首诗堪称“绝世双璧”。

  欧阳叔弼与苏轼是儿女亲家,其六女嫁于苏轼的第二子苏迨。元祐七年(1092)正月,欧阳叔弼为礼部员外郎将去京师上任,苏轼将自己喜爱的一个屏山(砚屏)相赠,并作《以屏山赠欧阳叔弼》,有“屏山辍赠子,莫遣污簪珥。寓目紫翠间,安眠本非睡。梦中化为鹤,飞入长松寺”诗句。

  所谓“屏山”即屏风,但比一般意义的大屏风要小许多,主要放置在书案上。如“书屏”,一般是主人在书写信函等文字时,怕人偷窥而加以遮挡的,与放在客厅的大型屏风功能不一样。再如“砚屏”,书案上置于砚后的小屏风,用以遮挡风尘日晒,使砚中墨液不致很快干涸。苏轼所赠应或是屏山中小型的砚屏之类的文房用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