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幻照进现实 || 傲鲨智能“外骨骼”,不止于《流浪地球2》

 蓝媒汇 2023-02-20 发布于天津

Lanmeih/编者按

一年超过700亿美元的融资总额,没人敢否认,这个世界对于AI产业的痴迷与疯狂。

但2023年初国产科幻影视的崛起,还是给这个火热的赛道又添了一把柴。

《流浪地球2》《三体》相继爆火,刹那间撕开了中国科幻的黎明,亦点燃了全民科幻热情。而鲜有人知,在中国,科幻电影中的想象,早已落地于现实。

电影爆火之后,网友在微博上开启了这样一个话题——#你们尽管想象,我们负责实现#,话题之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核集团、中国石化、徐工等企业相继出现,认领电影中出现的黑科技场景,承诺可以办到。

而更令人意外的是,除了基建实力雄厚的“中字头”,更多名不见经传的初创公司也随之浮出水面。它们普遍没有雄厚的背景,仅凭技术宅的专业和执着,在各大产业园里默默耕耘。

外骨骼、虚拟现实、无人卡车、工业机器人……这些推动情节高潮迭起的“幻想”,早已被他们搬进了现实。

若不是这样一次破圈联动,或许我们对国产科技水平的了解还知之甚少。我们也远不清楚,属于自己的太空电梯,早已朝着星辰大海的方向默默搭建。

AI蓝媒汇试图搭建一个桥梁,让这些默默耕耘的企业,在影视剧之外也能更多地被看见。本文为AI蓝媒汇策划《科幻照进现实》第一期。

这一次,我们来到上海,拜访傲鲨智能,聊聊《流浪地球2》里的“外骨骼”,有着怎样的现实故事。

来源|AI蓝媒汇

ID :lanmeih001

作者|伊柒

编辑|韩小黄

在傲鲨智能(上海傲鲨智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傲鲨、傲鲨智能)实验室,一个带着浮尘的黑箱被安放在地面一隅,里面装着一副极具科技感的外骨骼机甲。

箱子左侧半米外,还有数个体积更大,结构更为复杂、完整的外骨骼陈列成排。

图/电影中的外骨骼

“战损版外骨骼,从太空电梯取回来的”,傲鲨智能CMO张华介绍称,眼前的箱子是《流浪地球2》电影拍摄现场的实拍道具,“这是我们的产品之一,也是球2最硬核的周边之一。”

图/“战损版”外骨骼

2023春节档,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点燃了冷清数年的院线,点燃了国内科幻迷许久未见的热情。影片中屡次在大场面出现的国产硬科技产品,更是从影迷群体逐渐破圈,成为近一个月来各行各业的热议。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核集团、中国石化、徐工等国字号企业官微组团喊话“#你们尽管想象,我们负责实现#”更是将这场影迷的狂欢升维到了中国科幻与中国制造的绝佳联袂。

欣喜之余,人们发现有一家名为傲鲨智能的初创科技公司,没有庞大的体量,没有国字号头衔,甚至往日都未曾听闻,却为电影提供了多款极具未来感设备——外骨骼机器人,在细微之中体现着“人与科技”的交融。

影片热度叠加科技风口,使得“傲鲨”这个名字从被“发现”到“广为流传”,前后不过半天。

用公司员工的话说,当时大家都还在过年,微博突然99+了。

科技初创,守得云开见月明

对于傲鲨而言,这是一次“意外之喜”

“当时还在春节假期,同事都还没来公司呢,突然微博上面好多人在@我们,说'这不是你们傲鲨的机器人吗’,网上都在传,你们自己咋还不官宣?”

然而,这支由技术宅、理工男、重度科幻迷组成的硬科技团队,似乎并不擅长营销,“说实话,我们不知道会火,根本就没准备官宣。”

在傲鲨团队眼中,这场合作,本来只是一次科幻与科技的双向奔赴:傲鲨有技术,导演有需求,一拍即合。

2019年,流浪地球第一部上映。同年,傲鲨智能拿到了由明势资本、险峰长青领投的天使轮融资;2021年,流浪地球第二部开机,导演组、美术组主动找到了傲鲨,并来到实验室测试考察了大量产品。随后,傲鲨又将公司展厅和实验室中未被订走的设备,甚至是原型概念机都尽数运至青岛,提供给郭帆导演亲自试用。

一位傲鲨员工告诉AI蓝媒汇(ID:lanmeih001),倾力支持球2的原因,大部分其实是信任和热爱。

“都是科幻迷,我们觉得这个(电影)是有意义的,即便公司小,产能也低,但我们觉得这是有价值的一件事。”

毕竟,过往三年的疫情,让大环境充满着挑战和各种不确定性,成立于19年拿到天使轮融资后的傲鲨,转眼也陷入囹圄:降本、裁员——团队被迫精简到不足30人,只留下核心研发岗和管理岗,“活下来最重要。

“初创意味着小,所以我们更要小心,把自己的最关键的东西抓在手里”,经历三次创业后,傲鲨智能创始人徐振华的经验时刻提醒他自己,研发是一种保护,“聚焦在研发,用技术把自己的核心壁垒搭建好,把自己的护城河建立好,对于科技类初创公司非常重要。”

团队唯一不能省也不愿省的,有且只有研发经费——坚持自研,为傲鲨带来了每年十余项专利技术,却也造成了背后巨大的成本投入。

“资金绝大部分用于研发,我们的投入非常大”,在傲鲨创始团队的眼中,技术是逆风局唯一的护城河,“在内部研发的时候,我们不是靠'拿来’去研发的——不是集成。除了唯一的芯片之外,所有技术全部自研。

在傲鲨内部,有这样一个说法,叫“芯片级研发”:除了芯片你可以去找供应商外,其他的一切设计,包括电机里面像传感器、软膜薄膜、电机、减速器、编码器这些,全部自主研发。我们的工程师基本上每个月都要输出专利作为指标,将技术壁垒建立好。

“说句实在话,这三年疫情把大家弄得很怕,当时没人知道往后是什么走向,不知道多久以后疫情能结束,结束以后大家还愿不愿意跑去影院看流浪地球、会不会有人关注傲鲨、有新的投资人联系我们。”

春节假期后的第一天,络绎不绝的采访连线、投资咨询一度让傲鲨员工无暇庆祝。但张华说他们依然庆幸,庆幸傲鲨能用这样一种方式守得云开,庆幸小众的外骨骼赛道一夜之间被科技圈、媒体圈所发现,尽管大家只是见到,还未必理解。

“我们的目标是7000到10000元”

那么,如何理解外骨骼?

对于大众而言,外骨骼机器人是一条极为陌生的赛道。

机械?附件?《流浪地球2》中,马主任说,没有人的文明,毫无意义。

而在傲鲨团队眼中,这也是外骨骼机器人的使命:外骨骼作用于人的价值——服务并保护那些从事“柔性化制造”的劳动者。

何谓柔性化制造?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足,今天大家买手机、汽车、衣服,都希望跟别人印的东西不一样,追求个性化而不是标准化,个性化的背后意味着就是“柔性化”。

从工业机器人角度来说,一台纯粹的机械、完全由机械组成的全自动生产线,能提供的产能来自对于数字的识别,包括长宽高、材质、形状。生产线上的所有元素都是标准的,都是可以量化的。

但如果有某个流水线,产品经常是一类不能量化的东西,形状、尺寸、材料等都完全不同,例如机场内部窄体客机的行李舱、大规模物流的集散,这些场景中需要的产能绝大部分是非标准化的,这些场景中的工人需要应对规格不同的物品。

同时,由于物流量庞大,这些工人日常的工作经常处于满载的状态——人体长时间的满负荷,意味着日后不可逆的关节损伤。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重体力岗位没有人愿意去干,不止是钱的问题,是人的磨损太大了。”同外界一样,傲鲨员工也期待着所谓的全自动化的生产,但实事求是的讲,现在还不可能100%脱离人,“这是一系列的老龄化社会问题,蓝领就业问题以及生产劳工之间的矛盾:一个国家的工业要发展,部分劳工的劳动强度不可避免地无法降低。而外骨骼解决的,就是在这部分作用于人、无法摆脱的负载。”

傲鲨团队并不希望自己的产品给工人带来额外的负载,“机械的助力是加法,最后落到人体劳损上是减法。外骨骼产品在设计之初就都有使用强度阈值,应用范围只是让工人搬X公斤重物、频繁劳作时更轻松安全,而并非变成'超人’、'大力士’然后被胁迫去搬运X+N的重量。外骨骼是一种保护,傲鲨产品的核心一直是以人为本。”

相关资料显示,傲鲨智能最早起步于医疗行业,彼时国内在医用领域的外骨骼机械几乎全部由以色列、美国瑞士等发达国家进口,单价近百万元。成立于2018年的傲鲨智能,当前的外骨骼已经改良至第四代产品。

“团队原本一直在医疗行业,转型单兵、工业主要就是为了把成本降下来,未来能够走入老百姓家中。医疗毕竟太贵了,一台设备基本上都是100多万左右,几乎不可能进入家庭——医院它是按照时间收费,训练多少小时多少钱的那种,一天多少个患者,有专门的一套盈利模式,所以他们更愿意,也有能力去买很贵的设备。”

据工程师介绍,在前后4年多的时间里,傲鲨智能的外骨骼除了在尺寸、重量,灵活性和协调性参数方面提升之外,工业级产品的价格也已经压到了5到6万元的水平。

谈及外骨骼的工业化应用,张华提及了众所周知的汽车工业:“大家都知道汽车制造业是整个制造业的金字塔的顶端,是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我们叫皇冠。他是最早应用流水线的,却也是我们最早一批应用外骨骼的客户。这其中很多人会有疑问,为什么需求最先来自这个自动化程度最高的产业?其实不难理解,我们之前谈过柔性化生产,他们(汽车工业)经历过了自动化,剩下的就是自动化无法完成的生产——柔性化生产,这是下一代的需求。

而在工业之后傲鲨团队的下一步计划,就是推出一系列家用版外骨骼机器人,“或许就在今年下半年”,傲鲨方面表示,他们的目标是把价格控制在“七八千到1万多左右”的范围。

在业内人士看来,外骨骼产品的最终定位或许能像手机一样,成为民用、家用,“有需要就可以购买,价格合适”。

“从医疗,到工业再到民用,这是成本降低、受众扩大后一个自然的流程。工业追求专业性,而消费级追求简单实用性。外骨骼本就是围绕着人自身的。很多关注我们的人经常会问说'外骨骼未来在哪个赛道’,其实我们想呈现的最终结果是外骨骼没有赛道——就像手机一样,有需求就可以简便、划算的渠道获得。

从订单结构来看,傲鲨智能目前的客户几乎全部来自工业,来自b端,但这并非一种困境或局限,而是行业尚处在发展中前期:“我们不是为了to b而to b。外骨骼本质上不选择场景,它跟手机一样,谁都可以用的,有需求就可以买。”

外骨骼服务于人的概念被反复提及,傲鲨觉得行业内的每个产品都应该围绕着普通人的生活,“它就是人的一个盔甲,一个安全屏障,仅此而已。现在是工业层的保护,未来会成为家用的消费级产品,所以我们并不会像很多投资人上来就说'你们专注在哪个赛道’,从人的维度出发,它是一个功能型的小工具,会有很多使用场景。”

至于生产成本,则需要阶段性地去降低——成本和市场体量有关系,外骨骼行业的出货量短期内很难达到百万件、千万件。“如果(外骨骼)能达到这个体量的话,行业上下游的生态成熟了,价格也就会和手机差不多。只是目前的产品覆盖率、接受度,很大程度上还受成本的影响。和四年前相比,其实已经下降很多了。”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投入了大量资源用于多项研发,但傲鲨智能在2022财年已经完成了自身投入和产出的平衡,“我们在2022年实现了自负盈亏,业务在近三年的增长速率也维持在50%到80%”,张华表示,未来傲鲨仍将保持研发领域的高投入,这两天得益于球2的曝光度,陆陆续续有很多投资方联系傲鲨并实地考察产品。

“后面的3到5年,我很期待。”

未来,已来

三到五年的窗口期,意味着机会,也意味着竞争。

但在傲鲨团队眼中,这是好事——随着球2的破圈,大家了解到外骨骼,了解了外骨骼在现实当中很多场景应用,一定有更多的新的创业者进来。

“赛道再增加个5~10家不是问题。我们不担心所处的领域突然变成红海——如果你真要把它(外骨骼)形成一个市场,就一定要有参与者,有很多的参与者。只有大家都参与了,这个蛋糕才大,孕育的市场才会大。

张华认为,把盘子做大,蛋糕都是够分的——否则,如果变成一家独大,或者只有一两家能做,那市场还是会很小众,从业者也很难进一步推动行业。

“我们希望外骨骼有更多人参与,有资本的进一步加持,让这个市场做得更好,让用户用更好的产品,用性价比更高的产品,这也是我们这些理工男认可的价值。”

傲鲨团队眼中的科幻电影,其实是源于时代,而又高于时代的——像是一个风向标,提示从业者和观望者,风吹过了哪里,风可能会吹向哪里。

而在很长一段时间被理解为“未来科技”的外骨骼,在从业者看来其实也已经半只脚踏入了普通百姓的生活。

据相关资料显示,除了工业生产之外,国内很多消防救援人员也已经装配了外骨骼。一些经济水平较高的城市中,也有不少社区街道的卫生院陆续配备了民用版的外骨骼机器人。

“上海近些年已经成立了数十家康复中心,我们叫'家门口的最后一公里康复中心’,每一个康复中心都有外骨骼机器人。”

对于行业近未来的发展、产品接受度的提高,傲鲨CMO坦言“需求一直有,但成本还是决定性因素”。至于如何推广、如何加速落地等等问题,傲鲨方面表示,还需要同相关机构进一步对接合作,考虑不同城市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

“未来,我们选择留给市场去检验。”

今日话题

未来你会考虑购买外骨骼吗?

来评论区我们聊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