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末代摄政王生命中的3个女人,全部自杀,其中一个是慈禧义女

 小姐姐讲史 2023-02-20 发布于河南

清朝最后一个摄政王爱新觉罗·载沣,是清宣宗道光帝的孙子,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的第五子,光绪帝载湉的异母弟,末代皇帝溥仪的亲爹,他的一生曲折离奇,有着太多的无奈,曾让他痛彻心扉的是身边3个女人的自杀。

一、载沣的第一个未婚妻——投井自尽

载沣作为王公贵族,在婚姻上是十分不自由的,他的婚姻是由慈禧太后指婚决定。载沣第一次被指婚是在光绪二十六年(1900)四月。他的第一位未婚妻是前任山东巡抚福润的女儿,她端庄秀丽,知书达理。

可是还没等婚期来到,八国联军就来入侵,慈禧老太后甩手西逃,大批的侵略军京涌向京城,光聚集在天津租界的人数就高达2000余人,而且各国盯着清朝这块大肥肉还在不断增兵。

他们在京城到处烧杀掳掠,偌大的庄亲王府被大火淹没,约 1800人丧生火海;嚣张的德国侵略军叫嚣着:“只要碰着,无论男、女、老、幼,一概格杀勿论”。整个紫禁城人心惶惶。

一些清朝爱国将领壮烈殉国,如聂士成、罗荣光等,八国联军侮辱妇女,任意蹂躏,还逼着她们做了官妓。

令人发指的是,大学士倭仁的妻子已90岁高龄,仍被侵略军侮辱致死。许多人看到这些不甘被其侮辱,含冤自尽了。

国子监督酒王懿荣全家投井自尽;同治皇帝的丈人爹崇绮全家自尽,崇绮临死前留下一首绝命辞“圣驾西幸,未敢即死,恢复无力,以身殉之”……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载沣的这位未婚妻也投井自尽,她家中的男女老幼一共15人全部自尽殉国,极为惨烈。

根据光绪二十七年三月初二日的《申报》记载:

“原任山东巡抚福中丞润之女公子,曾蒙皇太后指婚为醇邸福晋,惟尚未迎入府第。客岁联军入城,女公子投井殉难,中丞之太夫人年逾八旬,亦自尽身死。自中丞以下,阖门殉难,计老幼男女十五名。”

载沣听到这个惊人的消息,内心是震撼和悲痛的,他在日记中写道:

“伉俪虚名,夫妻休想。未睹卿容,遽尔永别焉。”

记曰:且夫佳偶虚名,心哀原聘,本年七月联军入都之变,传闻画石桥福宅姑娘,先奉○○○(皇太后)懿旨指为余之福晋,尚未拴婚通聘者,今已殉难,年方十七岁(按:虚岁)。惜哉!恸乎!特记。和硕醇亲王载沣书。

二、载沣的第二个未婚妻——服毒自尽

慈禧西逃,一走就是一年多,到了1902年1月7日,经过委托人的一番割地赔款后才回京。

18岁的载沣在古代已属于“大龄青年”,他的生母侧福晋刘佳氏为他的婚事心中焦急,在慈禧西逃途中,就私自作主为儿子寻了一门亲,那时载沣的父亲已经过世了。

她选了一等侯希元的女儿做了自己的准儿媳,直接就定了亲,载沣对这姑娘也很满意。

希元是蒙古正黄旗人,在朝为官多年,曾做过荆州左翼副都统、杭州将军、荆州将军、黑龙江将军、江宁将军、江宁副都统、吉林将军、福州将军、闽浙总督,他女儿定亲时,他已不在人世,他在1894年9月17日就去世了。

刘佳氏为儿子选的这门亲事,直接是“大定”。

关于什么是“大定”,载沣之子溥仪在回忆录《我的前半生》里给过解释,他说,刘佳氏把一个如意交给了希元之女,按当时习俗,送荷包叫小定,是可以商量退婚的,而送如意就叫放大定,这是能反悔的,如果男方在婚前死去,女方就要做“望门寡”,或者是要“殉节”的。

可谁知道,慈禧在西逃的路途中,将荣禄的女儿——瓜尔佳·幼兰,指婚给了光绪帝的弟弟载沣为嫡福晋(正妻),载沣听到后直接惊愕了,可对于慈禧太后的威严他是无论如何也不敢挑战的。

“某亲王先已订婚,系勋旧将军希元之女,太后勒令退婚,改订荣女。”《方家园杂咏纪事》

瓜尔佳·幼兰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她还是慈禧的养女,长得很漂亮,聪明伶俐,不过她比较霸道,性格泼辣,连慈禧都不怕,她经常陪伴在慈禧身边,深得慈禧喜爱,但是载沣并不喜欢幼兰,整个王府都不喜欢她。

在醇亲王府当差的太监冯乐亭说:“摄政王十九岁(虚岁)那年,从德国赔罪回京,早已经订婚了,可老佛爷偏偏为他指婚。”

慈禧的这次指婚成了希元女儿的催命符。

载沣的生母刘佳氏得知儿子的婚姻有了变故,呼天抢地一番,决定冒死去求慈禧改变主意。她匆匆赶到宫里,见到慈禧就哀求说:

“我的儿媳妇已经放了大定,向我磕过头了。她又毫无过失,怎能忍心退婚呢?教人家女孩子怎么办呢?”

可是慈禧金口玉言,发出去的话哪有收回的道理,再说为载沣指婚自己的养女,有慈禧的政治打算,她决定的事儿怎能轻易改变?

刘佳氏一番哭求后,见无济于事就回家了,她越想越觉得无法向希元一家交代,另外,她非常担心载沣娶了荣禄的女儿,他们所生的儿子,也就是自己的孙子会成为光绪帝第二,思来想去,刘佳氏在极度恐惧和压抑中,犯了间歇性精神病。

希元的家人很快得到消息,希元的那个可怜的女儿颜面扫地,她根据清朝的传统服毒自尽了。

三、载沣的嫡福晋——瓜尔佳·幼兰服毒自尽

载沣的妻子就是荣禄的小女儿瓜尔佳·幼兰,小名“福妞儿”又叫“八姑娘”,她从小被慈禧养在宫中,慈禧对其很娇宠,造成幼兰泼辣的性格。

在慈禧西逃到保定时,已投入到荣禄门下的兵部左侍郎贻谷上奏慈禧,说受荣禄委托做媒,荣禄愿将小女儿许配给载沣为嫡福晋,让慈禧做主。

慈禧一听,就爽快答应了,在光绪二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1902年1月5日),正式为将幼兰指婚给载沣。

慈禧为什么会这么爽快答应?

1、主要来说是出于政治目的,载沣性格敦厚和善,年轻有为和幼兰年纪相仿,这次庚子事变,18岁的载沣带着慈禧的命令为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杀一事远赴德国交涉,外交手段很高明,处理的结果让慈禧很满意。同时,载沣赢得列强的另眼相待。慈禧当前面临的局面是内外交困,为了拉拢载沣,为了改善帝后关系,慈禧就答应了为义女幼兰和载沣指婚。

对此,溥仪曾听家里的老人说,政变以后,西太后对醇王府颇为猜疑……更重要的是洋人对于光绪和光绪兄弟的兴趣……洋人对光绪兄弟的重视,比维新派康有为更叫她担心。为消除这个隐患,她就把荣禄和醇王府撮合成为亲家。

2、再者,慈禧的心腹满洲正白旗人,大学士、军机大臣荣禄,在戊戌政变中,成了光绪心中的一根刺。

荣禄考虑到慈禧年老体衰,说不定哪天就西去了,以后的掌权人就是光绪帝,如果将女儿嫁给他的弟弟为妻,就可以很好地缓和和光绪帝的矛盾,女儿若是生出儿子的话就是大清的皇位继承人……,于是荣禄就托贻谷做媒向慈禧请示。

“戊戌之役……荣禄既因此结怨于帝,而心常惴惴危惧,虽得孝钦之覆庇,而太后之年龄,倍蓰于帝,使一旦先帝而故,则荣禄之身家,将有不测之祸”—— 李定夷

再者,荣禄选择和载沣联姻还可以更好地制衡政敌庆亲王。这种联姻是荣禄下的最好的一盘棋,可谓一举多得。

荣禄对慈禧一直很忠诚,他为了慈禧的权位牺牲的太多,慈禧对荣禄几乎百依百顺,既然是荣禄提出来的,她自然不用多考虑,于是就答应了,这也是慈禧为了保全荣禄和感激荣禄做出的决定。

3、慈禧自己的打算:扶立幼主继续掌权。光绪帝对自己的离心及不能生育,使慈禧在皇位继承人上不得不另作安排。血缘关系最近的三大王府:惇亲王府、恭亲王府、醇亲王府,前两家经过庚子事变彻底被淘汰,醇亲王府的奕譞一共七个儿子,老大、老三、老四都死了,老二使光绪帝,老六、老七都过继出去了,就载沣自己了。

载沣比较老实温顺,选皇位继承人就是年龄上不合适,只能从他生的娃上选了,因而慈禧决定让自己的义女和他联姻,生出一个皇位继承人来,这样就能继续保证自己掌权。关于这点了解清廷内幕的刘体仁对慈禧的这次指婚曾说 “意中已有立储之事矣”。

就这样,同年九月,19岁的载沣同幼兰举行了高规格的婚礼。

因着对婚姻的不满,婚后“载沣一连多日,脸上始终没有一丝笑容”,过了很久才接受了现实。

光绪三十二年(丙午,公元1906年)正月十四日,幼兰在北京什刹海边的醇王府生下长子溥仪。果然,两年后慈禧太后将溥仪定为皇位继承人,溥仪的奶奶刘佳氏听到懿旨直接昏死了过去。

醒来后的刘佳氏说了两句发自肺腑的怨言:

“先杀了人家的儿子(载沣的哥哥载湉,即光绪皇帝),又来杀人家的孙子(溥仪)!给个皇帝的虚名,实际上等于终身监禁!”《清鉴纲目》

幼兰的脑回路则与载沣和刘佳氏的完全不同,当幼兰得知自己的儿子即将成为大清的皇帝时,她除了仅有的一丝母子别离之痛,更多的则是窃喜。

瓜尔佳氏是一个非常好强的女人,从小在慈禧身边耳濡目染,她向往权力,难保不想成为慈禧第二。

她嫁给载沣就想着让载沣成就一番大事,可是载沣并不能如她所愿,载沣是个淡薄名利,优柔寡断的人,让他玩权力就是赶鸭子上架,载沣的心愿是想做个逍遥王爷,回家抱孩子陪老婆就知足了。

幼兰虽是女儿身,却有着一颗男儿心,她喜欢别人称呼她“老爷子”,这点估计受慈禧“老佛爷”的影响。溥仪在后来的回忆中说:

“'老爷子’是指母亲而言,她和慈禧一样,爱好别人把她当做男人称号。”

并且幼兰非常强势,喜欢独断专行。

幼兰一共生了五个孩子:长子溥仪,次子溥杰,长女韫媖,次女韫和,三女韫颖。在醇王府,一切都是幼兰说了算,整个王府上下都很惧怕她。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说:“我的弟弟妹妹们从小并不怕祖母和父亲,而独怕母亲。”

幼兰深得慈禧教训天子的精髓,就算她偶尔得见当了皇帝的溥仪,也总是“以居高临下的姿势,教训天子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她教导溥仪要多看些“祖宗圣训”,要早睡早起,不要贪吃,等等”,那姿势和神态像极了慈禧对光绪帝的训话。

溥仪说:“母亲给我的印象就完整不同,我见了她的时候,陌生之外加倍上几分害怕。”(《我的前半生》)

溥仪进宫不久,光绪和慈禧相隔不到24小时接连去世,慈禧临死前让傅仪继承了大统,年号宣统,让载沣任摄政王。

令幼兰失望的是,载沣只当了三年的摄政王就被袁世凯玩下台。载沣回到家还高兴地对妻子说:“从今以后我可以回家抱孩子了”。 幼兰一听差点气死,她扭头跑进房间,嚎啕大哭声嘶力竭,绝望到了极点。

1912年2月12日,隆俗太后颁布《退位诏书》,傅仪退位,对幼兰又是一次沉痛打击。

她不甘心,决定寻找机会帮助儿子复辟,她不惜重金,去拉拢各方势力,甚至去拉拢袁世凯。不久让她感到痛心疾首的是袁世凯竟然称帝了,幼兰要死的心都有了。

一天午饭后,幼兰目光呆滞,在镜子前梳妆打扮,收拾停当,她拿出准备好的白酒和鸦片准备自杀,下人发现后赶紧叫来载沣,才阻止了她。没有死成的幼兰继续走复国的路子。

1917年6月,在溥仪12岁的时候,张勋兵变,宣统复辟。幼兰激动万分,可是不久,她转喜为悲,仅仅 12天后,溥仪就退位了。

这一切都让幼兰备受打击,大喜大悲过后,幼兰元气大伤,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成了压死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民国十年(1921年),溥仪与光绪帝的妃子端康太妃(珍妃的姐姐瑾妃)大吵起来,原因是溥仪的大夫范一梅被端康太妃辞退了,他们的关系闹得很僵,当时端康太妃是清穆宗众遗孀中的老大。

幼兰本来和端康太妃的相处称得上融洽,她们两个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希望溥仪复辟,这样以来,端康太妃就成为皇太后,幼兰也是“太后”。

因着溥仪的顶撞,端康太妃一气之下就把溥仪的生母幼兰和他的奶奶刘佳氏一同叫进宫中,斥责她们没有好好管教溥仪。

她还下令让她们两人当众在地上跪了一上午,然后让她们去叫来溥仪当面给她认错。

幼兰和婆婆心中都非常委屈,自从溥仪被接进宫,根据宫规,她们是不允许随便见溥仪的,哪有管教溥仪的机会,怎么管教呢?明摆着是端康太妃无理取闹。

幼兰从小娇生惯养,个性极强,怎能受得这种羞辱?又加上她对丈夫和儿子的无望,她从宫里回去后就吞鸦片烟自尽了,时年37岁。

她临终遗言:

“母归去,儿勿念,希望杰儿(傅仪的胞弟傅杰)能好好学习,将来可以辅佐你大哥,千万莫学你的阿玛那么的没出息…”

幼兰死了三年后,也就是民国十三年(1924年),端康太妃患了胀症,病情不断恶化,在永和宫病逝,享年51岁。

总结:

载沣生命中的三个女人,一个为了贞洁自尽,一个为了颜面自尽,一个为了权力欲望而自尽,她们生活在那个旧社会的大背景下有着太多的无奈和心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