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探:语文核心素养与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发展 2023-02-20 发布于北京
核心素养

学习能力

新课标重点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那核心素养的内涵是什么呢?在新课标和双减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认识素养和能力呢?核心素养是否等同于能力?带着三个问题,我们来进行探究。

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语文核心素养是最重要的培养目标,它决定了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考试考什么;它也决定家长应该重视什么、将孩子的时间花在哪儿。

语文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通过语文学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

语言运用

语言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语感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语言经验具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有深厚情感。

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思维具有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有好奇心、求知欲,崇尚真知,勇于探索创新,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审美创造

审美创造是指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涵养高雅情趣,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

新课标是教学的圣经,把教材当作教学的例子,把补充的文本当作引子,把学生的创意和表达和语文素养的逐级提升当作语文课上的产品。这种产品长期有效,在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中逐渐内化吸收,学生能在教育的藩篱中获得一点点风趣、幽默、深沉、浪漫、隽永、婉约。教师也能在平静的教学生涯中收获“落霞与孤鹜齐飞”的壮美与豪迈,感受“语文是一个淘气的孩子,把一瓶彩色糖果倒进了童年的口袋。”

能力≠素养

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们注重教师教什么,学生要学会什么,以及他们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问题,那么我们就会认为学生“学有所成”,他们的能力得到了体现。但这并不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核心素养的养成具有一定的层级:基础性、发展性、拓展性。文化自信是基础性素养,语言运用和思维能力是发展性素养,思维能力是拓展性素养。我们要发掘学生的潜力,在教学和生活中渗透更高级别的语文素养,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自主知识补给站

小学是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最佳阶段,在这一阶段,老师和家长必须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包括但不限于自主学习、自主生活。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四个阶段:

一、元认知水平驱动
     自主是由元认知水平驱动的系统,主要体现学生对生活、学习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调控。

二、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即自知,是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的基础。认识新时代自己的担当,在学习中,要求学习者了解自己,了解环境,认识时代环境下,自己的责任与担当,从根本上种下积极主动、积极向上的思想种子。

三、自主管理

教师和家长要引导小学生发现自我的价值,发掘自身的潜力,确立自我发展的目标,提高自己适应环境、利用资源并促进自己不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四、自主学习

华东师范大学庞国维教授在《自主学习》中指出,自主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是建立在自我发展意识基础上的“能学”、是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是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此外,自主学习更是建立在思维发展基础上的“成长型思维的形成”,建立在成长型思维指导下的“行动落实”,是个体思维发展,“学-思-行”合一的综合体现。

自主学习这个系统工程,基于元认知水平,在自我认知前提下,自强自立,自主管理学习的思绪、情感、时间、方式方法和资源等,自我确立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自主选择适当的方法策略、合作探究,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系统性地完成自主学习的整个过程,促进个体自主发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