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音座莲

 海倫在台灣 2023-02-20 发布于中国台湾

观音座莲是台湾非常常见的植物,属于合囊蕨科、观音座莲科(Marattiaceae)、观音座莲属(Angiopteris),原产地是日本、琉球、台湾,也有文献说这是台湾特有的物种。

观音座莲植株高大,普遍高度有1.8米,尤喜生长在山谷潮湿处;在台湾发挥观赏价值的庭植和盆栽也很普遍,因其植株繁茂、美观,的确是造景不可多得的植物之一。

观音座莲也有食用价值,虽然我从没见人吃过。据说她的嫩芽可煮可炒,髓部含丰富淀粉,切取块茎,剥去外皮,可以切块加盐煮食,是野外求生的植物之一。

曾经居住在热带雨林的人们在食物缺乏时,常会取合囊蕨科的大型托叶与块茎作为淀粉补充。观音座莲生嚼起来的口感据说是脆而多水,有点涩,像连皮吃的不甜梨子。

以台湾俯首即是的观音座莲数量,是绝不可能出现饿死人的1942的。另外观音座莲还可以提取芳香油,用以增加椰子油的香气。

观音座莲所属的合囊蕨科共同特徵就是托叶大大。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的合囊蕨科,在亚热带地区较常见于沟谷,因为沟谷潮湿,和热带雨林环境类似,如果你去爬山,山谷一定会有欢欣鼓舞的大观音座莲,挥动着羽叶和大家打招呼。

观音座莲的名字由来,是因为底部的那一团座莲,图片看起来一个洞一个洞的地方曾长满观音座莲的叶柄,满满厚厚的托叶和座莲是观音座莲名称的由来。

观音座莲的叶子很有特色,大大的叶片分裂成羽毛般的复叶,这是为了争取到更多晒太阳的可能。

叶子上的叶脉像叉子,有些小羽叶的叶缘上,还接着一条一条短短的痕迹,这样的小痕被称为回脉,主要的任务是支撑着小叶抬头挺胸,获取更多阳光,而非一般认知的脉主责传输水分与矿物质,所以也被称作假脉。回脉或假脉排列整齐,密密的,密集恐惧症患者还是不要翻过来看观音座莲的叶子。

观音座莲的叶柄和羽轴看起来肉肉的很有力,羽轴基部膨胀,像强壮的关节。这个胖胖的地方称为叶枕,是个会随气候变化的小机关。当环境干燥缺水时,叶枕会萎缩消下,使支撑的叶面微微下垂少晒点太阳,降低水分蒸发。为了生存,这些小机关变得很好用。

观察大自然最好的收获,就是能不断发现生物为了生存,在千百年的进化里不断改变自己,只为了物种打造一个生生不息的未来。你可以从中不断体会出珍爱生活、尊重生命的讯息。

看过了它们,再回过头来看人类世界的新闻,似乎就不那么荒诞或可怕了——作为生物,他们也是为了更好的生存,罢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