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季阳气生发,中医教你怎么养阳、护肝、顾脾胃!

 岐黄之舟 2023-02-20 发布于江苏
图片

 前言 

春天如何升发你的阳气?


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意思是在一年开始的春天便要做好全年的安排和打算。

中国的春季始于立春,止于立夏,这个季节大自然的阳气升发,一切都显得春意盎然,展现出了勃勃生机,人也随着气温的回升和万物的苏醒而更加富有朝气

那我们应该怎样做好我们一年的养生大计呢?

 图片

春天大计在于升发

春天的到来意味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古人云:东方为春,春者,万物之所出也,在那生生不息的春风中,一年四季的序幕由此开启。

图片

《黄帝内经》对于春季养生也有过阐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使志生

短短三十一个字,从衣食住行全方位阐述了春季的健康养护细节。而这些不同的细节方法,却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升发阳气

春令时节,阳气自然生发,对万物进行催动。人存在于天地间,与万物同在,与大自然息息相通,在这个春意萌动的季节里,人要多注重升发阳气,从而达到与自然同步,维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图片

升发之源在于

在中医理论中,肝属木,对应春季。当春令阳气生发时,人的肝脏也会顺应这个变化,不断生发肝气,让人的一身的气机都变得通调,所以说,我们适应季节的变化、春天养阳,要把养肝放在首位

肝的生理特点主疏泄,在志为怒,恶抑郁而喜调达。肝主升发,这主要是从肝有调节血量的功能,它的经脉上巅络脑,肝的功能正常时,好像春天树木那样条达舒畅,充满生机,这正是体现升发的现象。

图片

● 防寒护阳,助肝气升发

肝气升发需要温暖和动力,一旦受寒,容易寒凝血脉,导致升发无力,所以春季虽然说万物复苏,春风送暖,但是大家不要忘了,乍暖还寒,春雷炸响,春雨淅淅沥沥,难免有寒潮侵袭人体,所以说,秋冻春捂的确是我们古人的智慧。

生活中,要及时地进行防寒保暖,维护身体中的阳气,一方面,有效抵御寒邪的侵袭,预防春季的各种疾病。另一方面,更是为了维护肝的升发温暖

因此,饮食应适当增加辛甘温性的食物。辛甘食物可帮助发散阳气,温食利于维护阳气防寒。

春季这段时间吃萝卜、春饼、春卷,总称咬春。咬春咬的是健康。那些咬春的食材,萝卜、韭黄、韭菜等皆为辛味食物,有辛甘发散的功效,中医认为都有利于升发和保护阳气不受倒春寒的侵扰。 

图片

 疏泄调达,使肝气舒畅

肝是身体的将军之官,有主疏泄调达、主怒的功能。情志的顺畅、情绪的愉悦、精神上的乐观才有利于肝脏的疏泄调达。使人体的整个气机运行调畅,与阳气生发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互为和谐

但是,春季阴雨绵绵,外湿困阻体内阳气,肝气不舒,情绪就会受到影响。另外,清明时节雨纷纷,冷暖空气交替,触景生情,人也比较容易情绪低落、焦虑。原先患有精神类疾病如忧郁症、狂躁症的病人,特别容易发病。

图片

这里给大家介绍两个能够缓解心神,放松身心的穴位组合——就是合谷配太冲。这两个穴位相配伍,一气一血、一阳一阴、一升一降,相互为用,共同做好肝的舒畅条达


太冲穴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肝经的水湿风气由太冲穴向上冲行


肝为将军之官,主怒。生气指的就是发火,或郁而不发,或干生闷气。人体能量在怒时,往往走的是肝经路线,肝也会受到影响。


太冲穴在足部的反射区为胸部,是肝经原穴,主肝经总体气血,按压可疏解心胸的不适感。所以,情绪抑郁不舒展的时候可以按摩这里。


图片


手法:轻轻按摩,手法不宜过重,否则会导致皮下淤血。按摩4-5分钟。按压后可以喝少量的水,以助代谢。


配伍的合谷穴在手背虎口处。它有疏肝理气、补气固脱、益气回阳之功,可缓解紧张、急躁、焦虑情绪。


图片


手法:将拇指指端按在合谷穴上,用力深压捻动,或者轻柔和缓地揉动。双手顺时针方向交替按摩。每日2-3次,每次10分钟。

 图片

升发之辅在于


春季养阳也要捎带着养脾胃。脾胃在五行中属土,而土生木。肝气的升发除了需要肾气这个先天之气外,也需要脾气胃气这个后天之气的不断补充。


以免出现嗳气少食,口苦、胸肋胀满等肝旺脾弱、肝木乘脾、脾失健运的现象。


 温脾暖胃,运化得畅


脾阳就好比自然界中的太阳,负责蒸腾温煦体内的水汽,将人体所食用的水谷转换成气血运送到全身,这也就是为什么《黄帝内经》中讲到的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的原因。


那脾阳不足,自然水谷运化就会失调,吃进去的东西不消化,自然就会出现食量减少、腹胀腹痛等一系列的症状了,东西都堵塞在里面,自然是无法正常升发了。


这种情况作为烹饪辅料的紫苏就能帮我们解决问题了,紫苏辛温,入肺,脾两经,有解表散寒,行气和中之用。


图片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喜欢在烹饪海鲜的时候加紫苏,也是取紫苏温中的性味,用来平调海鲜的寒湿。 


◐ 甘养脾,酸开胃


《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五味与五脏是以气归类的,由于甘味缓,跟同样性缓的土气比较接近,所以甘入脾。


但值得注意的误区是,中医说的不等于,很多人认为=,认为多吃糖、冰激凌这些甜味十足的食物可以健脾。其实如果按照这种理解,加大对糖的摄入量,会导致糖尿病、肥胖、蛀牙等疾病的发生。


图片


中医说的,是相对食物和药物的性味来说的,中医所说的甘味食物,不仅指食物的口感有点甜,更重要是可以润燥的特点。


吃酸可以增加人的食欲,帮助人消化,也就是我们中医上讲的开胃,这个其实是因为酸甘化阴的缘故,与少许酸味搭配更能体现出甘的滋润特性,我们常见的水果青梅就是这个口味的代表了,其性味甘平,个大皮薄清脆爽口,酸甜多汁,是酸开胃,甘入脾的最好体现。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