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颐和园之春(9)——长廊两侧春光好

 心平08的图书馆 2023-02-20 发布于北京
       全长728米的颐和园长廊,北依万寿山,南邻昆明湖,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其273个廊间的枋梁上,绘有14000余幅彩画,是到颐和园的游客的必游之地。本篇不介绍那一幅幅精美的彩画,是和大家一起欣赏长廊两侧的春色、春景。
       所发图片,是多次拍摄积累的,将按照由东往西的程序展示,并注上拍摄时间。


↑(1)过了仁寿殿西侧院门,便来到长廊的起点——邀月门。匾额上的题字出自光绪御笔。匾呈竖型,很像量谷物用的斗,故称“斗匾”。表示此地地位等级很高。

↑(2)邀月门是垂花门形制。门前一株古玉兰,正盛开。(4月8日)

↑(3)过了“邀月门”踏上长廊,右侧山麓下是一座从来都是大门紧闭不开放的“养云轩”,是乾隆时期的建筑。

↑(4)养云轩的门额书“川泳云飞”,取自唐代诗人韩愈的“鱼川泳而鸟云飞”。 门前有石桥两侧有莲塘,名为“葫芦湖”。

↑(5)这次我留意这座院子,那是因为院子里的碧桃树开花了(4月26日)。这里曾是随慈禧来园时嫔纪、命妇、格格的休息之所。

↑(6)沿着长廊继续向西,过了留佳亭,在昆明湖“对鸥舫”处,有一排榆叶梅,盛开着鲜艳的花儿。(4月8日,图6-13)

↑(7)站在“对鸥舫”拍摄昆明湖畔的榆叶梅。

↑(8)原来这一排榆叶梅植在长廊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重檐八角攒尖亭的寄澜亭前。

↑(9)榆叶梅特写

↑(10)透过榆叶梅眺望十七孔桥

↑(11)眺望西堤上的玉带桥。

↑(12)眺望西堤上的镜桥。

↑(13)为了在寄澜亭里拍摄这张由亭、榆叶梅、昆明湖、十七孔桥组成的画面,我们特地把握住榆叶梅盛开的时节,还选择一早前往拍摄(游人少)。

↑(14)过了“寄澜亭”不远处,万寿山山麓下,有一处牡丹花坛。(4月26日)

↑(15)再往前,在到达排云殿前,有一紫藤花架。(4月26日,图15-19)

↑(16)这个紫藤花架坐落在“介寿堂”的垂花门前。这里原为乾隆年大报恩延寿寺慈福楼,是帝、后拈香时的休息处。

↑(17)站在“介寿堂”的垂花门上,以长廊为背景拍摄紫藤花架。

↑(18)架上的紫藤花正盛开着

↑(19)紫藤花近景

↑(20)长廊东段在到排云殿时,有一个折点。并穿过排云门再连接上长廊西段。就在长廊折点处,有一棵楸树,满树挂着花儿。(4月26日,图20-22)

↑(21)楸树树梢上的花儿,正和万寿山上的佛香阁相呼应。

↑(22)楸树花近景

↑(23)在排云殿西侧,与东侧介寿堂相对的是“清华轩”,门外的两株海棠花正开着花。(4月15日。图23-24)

↑(24)站在清华轩的垂花门拍摄海棠树,背景正是长廊的秋水亭。

↑(25)继续向西,来到长廊的清遥亭,此亭与颐和园的“听鹂馆饭庄”正对着。饭庄前的两株海棠花开得很茂盛。(4月15日,图25-26)

↑(26)饭庄大门上的“金支秀华” 匾额,似乎是用来赞美饭庄的菜肴的。

↑(27)饭庄前有一株玉兰,3月18日雪天,我们经过时,玉兰花还含苞着,4月15日经过时,花都谢了。过了清遥亭,便是长廊的西段石丈亭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