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观《道德经》(23)

 培训班文摘 2023-02-20 发布于山西

图片

《道德经》第二十一章 

[原文]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德性的显现,即是道的自然显化。自心真性,即是德性,即是道性。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如何才能见到道的真面目呢?[道]这个“东西“啊,只有在[恍惚]的状态中才能见到。

在之前的第六章中,老子已经描述过了这个[恍惚]的状态[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我们也曾解读过这个[惚恍],[惚]即[无心之心],[恍]即[光明之心],[惚恍]即[无有用心的本自光明之心],与禅门之[寂照]相类,即内心宁静空寂而觉照自然清明。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宁兮静兮,空兮寂兮,清兮明兮,觉兮照兮....就在这种状态中去体会这种状态,去体会这种状态下的[整体状态],去体会这个[整体状态]的[无状之状]、[无物之象],去体会这个[整体状态]的空寂和自然清明.......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清兮明兮,觉兮照兮,宁兮静兮,空兮寂兮.....在这种状态中继续去深入体会这个[整体状态],即[空寂清明、清明空寂]的总体状态,这个总体状态无内无外,无边无际,无生无灭,无来无去.......深自体悟这种状态,这不正是[道]的本然状态吗?这不正是如如不动的[如来]吗?这不正是本真之心吗?这不正是我们以及所有一切生命的本来面目吗?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深兮远兮,无边无际,幽兮渺兮,不知其极,而这种至为精微、专一寂照的心,即为[至精之神,至神之精].....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这至为精微、专一寂照的心,空寂灵明,无生无灭,不是任何一种有生有灭的无常现象,而是远离生灭远离幻相的唯一之真,名曰精真。这精真之心,即是道心,这精真之性,即是道性,千古不易,万古不改,如如不动,是为[至信]。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古往今来,其[信]不易、不改、不去,为万法之[众甫],甫,父也,根也,源也。可生万法,可载万法,可度量万法,可规范万法,却绝然独立,亘古无改。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如果你也想见到这至精之真、至真之信,那么就可以按照以上的方法来践行之。

本章内容在观心实践上的应用:

1、在静坐观心的时候观照内心的状态,渐渐地调整到[惚恍]的状态,即[寂照]状态。

2、在[寂照]状态下去深入体会[寂照]状态,体会那种宁静、空寂,同时觉照清明的状态,去观察这种状态的特性,去观察这种状态与念头、情绪等状态的区别;

3、在[寂照]状态下去观照[寂照之心]的本体,看看有没有形相、实质、边际、内外、生灭、来去、善恶、垢净.......通过观照去深刻地体悟寂照之心的空性本质;

4、在[寂照]状态下去观照[寂照之心]的[觉照]作用,看看有没有形相、实质、边际、内外、生灭、来去、善恶、垢净.....通过观照去深刻地体悟寂照之心灵明的[觉照]作用本自具足,本自能觉,本自能知,此能力同样无生无灭、无来无去。

5、在[寂照]状态下深自体悟[寂照之心]空性与明性本自具足,本自一体,本自无分的真相。

6、在[寂照]状态下深自体悟[寂照之心]如如不动、无生无灭、无增无减、本自自在解脱、本自超越生死的真相。

7、在[寂照]状态下深自体悟[寂照之心]超越一切二元对立,至精、至真、至信,本自具足、不假外求的真相。

8、在[寂照]状态下深自体悟[映现]在[寂照之心]中的一切现象,皆如梦如幻、无常无我、毕竟不可得的真相。

9、在生活中也时常使自己保持这种[寂照]之心,观照纷繁万象的来去变化,在变化中安守宁静与安详,以无为之心行利众之事,包容一切,宽容一切,在无私无我的奉献中不断升华自己的人格、圆满自己的人生。

感恩老子

感恩《道德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