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叛徒吴蓝田:多次诱骗女干部,解放后藏上海7年,因申请贷款落网

 Boss爆史 2023-02-20 发布于山西


1956年的一天,一位叫虞金山的毛竹商人走进了位于上海岳州路上的信用社。他将早已准备好的资料递交给信用社的工作人员,表示自己因扩大经营,资金短缺,特地申请贷款。工作人员在核查完“虞金山”的资料,没发现任何问题后,准备给他放款。结果就在这时,一道嘹亮的声音在虞金山耳边炸响:“吴蓝田,别装了!”随后冲出几位公安人员将吴蓝田制服,这个党内叛徒终于落网。

劣迹斑斑的吴蓝田

吴蓝田于1911年出生在河南滑县一个地主家庭,因为家境富裕,吴蓝田小时候基本没受什么苦,还被父亲送到了新式学堂。在接触到一些新思想后,吴蓝田也被同学们革命的热情感染,立志要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番贡献。为此他在18岁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成为河南滑县最早入党的那一批人。

吴蓝田脑子不错,干事果断,再加上他家在当地的影响力,工作进展得很顺利,他也得到上级的信任。年仅24岁的他,就被任命为了滑县的县委书记。在得到组织的肯定后,吴蓝田在工作上更加卖力,不久后被提拔为豫北地区地委的组织部长。

随着官职的不断升高,吴蓝田堕落的本性也开始显现出来。他的父母曾为他包办过一门亲事,他嫌弃发妻大字不识一个,便在工作过程中与一位叫陈克勤的女干部暧昧不清。随后更是为了陈克勤,与结发妻子离了婚。由于吴蓝田当时喊的口号是“反对包办婚姻,推崇自由恋爱”,所以组织上也不好说什么,只是让他处理好生活中的事。

但吴蓝田真的是因为爱陈克勤么?显然不是。他只不过是喜欢利用自己职权上的便利,故意占女干部的便宜罢了。在与陈克勤结婚后不久,他又与永年县妇救会干部王某拉扯不清。陈克勤听说此事后,与吴蓝田大闹,并向上做了反映。地委的领导批评了吴蓝田的生活作风问题,吴蓝田表面上接受了批评,实则屡教不改。

1939年,吴蓝田又看上了培训班负责学员生活的女干部陈某,并不顾伦理道德与陈某同居在一起。为了挽救吴蓝田,地委领导召开机关干部大会,对他进行公开批评,并将二人调到不同的工作岗位,让他们没有见面的机会。

终落法网

组织将吴蓝田调到敌占区,本意是让他反省自己的错误,戴罪立功。吴蓝田却破罐子破摔,与一些土匪和反动派勾搭在一起。后来在姨父的引荐下,吴蓝田转头投靠了日本人,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情报,大肆抓捕和屠杀我党人士及家属,对我党的抗日工作造成重大破坏。

抗战胜利后,吴蓝田害怕自己出卖组织会被严惩,又投靠了国民党。国民党因为与我党对立,并未严惩这位叛徒。随着国民党在军事上的节节败退,吴蓝田开始往南撤退。渡江战役期间,他化名吴金山,与家人躲在苏州。但吴蓝田还是害怕被我党发现,本着“大隐隐于市”的原则,他又带着家人来到了人口繁杂的上海。

此次,他化名虞金山,而对外身份则是一个卖毛竹的商人。为了掩人耳目,他还特地学了徐州方言,并暗中观察上海人的生活习惯和作息方式。但他在做生意方面并没有天赋。无论是纳鞋底,还是卖毛竹,都不足以供他养活家人。为此他安排弟弟吴信修去北京卖掉一处自己的房产。结果吴信修在去北京的路上,被人动员去部队当了军医,卖房子的活被他委托给一个亲戚。

由于吴蓝田改了名字,亲戚联系不上他,便将房款邮寄回了他的老家,并写上了吴蓝田的名字。也正是通过这封信,公安同志发现了吴蓝田行踪的蛛丝马迹。后来通过仔细摸查,发现在上海宝山路一带,有一个人很符合通缉令上“吴蓝田”的特征,便对其进行了监控。而吴蓝田虽然警觉性很高,但最终还是为五斗米折腰,跑到信用社申请贷款。早就埋伏在外面的警察趁机对其实施了抓捕。

1957年3月,吴蓝田被依法判处死刑,并行刑。随着一声枪响,吴蓝田结束了自己罪恶的一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