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倾心交谈,一面之交 ——悼念两年前去世的黄宗英和日前去世的赵青老师(作者:翁敏华)

 黄之中 2023-02-21 发布于上海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图片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图片

图片

图片

黄宗英老师两年前的冬天离世。当时就想写点什么,结果没写。当时写的人何其多也,想想写不过他们,就撂下了。近日惊悉舞蹈艺术家赵青老师也走了,想起曾经在宗英老师家,与这位优雅的女舞蹈家有过一面之交。于是记忆库存又被搅了个底朝天,不写不行了。思忖这里要写的是1970年代的往事,这一时段,写的人不会多。

旧日记是1975年5月26日。“参加在青话(青年话剧团)举办的《光辉的道路》座谈会,认识了几位专业、业余的文艺工作者,其中给我印象极深的,是黄宗英。”日记缺乏色彩。真实的情况是:我在与会者签名时就在心里惊喜得大叫:黄宗英?那不是《家》里的梅表姐么?她也来了?清冷、清高、清丽的梅表姐?

图片

小时候我妈喜欢织绒线,家里有一本冯秋萍编的绒线编织书,每一页一位毛衣模特的照片,多为电影明星。黄宗英即在里头。她跟别的模特不同,她不笑,两手高高的托住后脑,让穿在她身上的横条毛衣及她柔媚的体态,立体完整地映入读者的眼帘。在这本书里,我最喜欢黄宗英了,至今记得的,除了她,还有张瑞芳。照片下面,好像还有模特的签名,她的字也较其他人漂亮,所以看到青话的那个签名,觉得眼熟能详。更何况,那时的我已经观赏过她出演的电影《家》、《武训传》(她演女教师。是文革初期作为批判影片让我们看的),阅读过她撰写的报告文学《特别的姑娘》了。1968年我报名到北大荒下乡,其中也有《特别的姑娘》给予的影响。

1975年春夏之交的日子过得还算不错。这不,上海话剧团又拿出了新戏,头天请我们观看,今天听我们意见,各行各业的代表都有。这两天上网,竟然还查到了《光辉的道路》老戏单,孔夫子网有十元一份的,二十元一份的。要不要下单?我犹豫。

图片
图片

那部话剧的内容是早忘了。戏单里说是讲“七·二一”大学如何“开门办学”的。四十多年了只记得一个画面:女主人公在一条水渠边蹲下,扯下脖颈上的毛巾,到“水”里面甩了甩,拎起来,拧干,再围上脖颈。那年月很少有戏看,看到这样既有生活气息、又色彩鲜明的景片道具,理当会喜欢。

我签了名快步向会场走去。跟自己说:不要东张西望,不要情绪夸张,黄宗英已经坐在里面了,我肯定一眼就能认出,只要看谁最有明星相(现在叫“明星范”)就得。座谈会人也就十几个,一眼扫去,我座位正对面的那位,就是!那年月国人都穿得朴素,她也是,旧旧的长袖衬衫,也许干校干农活时就这么穿。我知道,有许多教师演员艺术家,刚刚从五七干校回沪。她也是一脸太阳的颜色。我眼线抛过去,她立即就抬眼钩住,反应那个快!我赶紧躲避。要是在今天,四目交汇,肯定微微点头,嘴角带笑意了。会议开始了。我跟黄宗英都发了言的,说了些什么,忘了,日记里面也没记,一定没什么意思,倒是会下的交谈,记了不少。

图片

会议的主持人叫她“老黄”“老黄”的,会下我也照着叫了,没大没小。那个时候都这样,叫我们班主任唐老师也“老唐”、“老唐”的。反正朋友也叫我“老翁”。也许因为我是作为大学学员代表参与会议的,我们的谈话即从上大学说起。老黄说:过去我对大学极其崇拜,自己上不了大学,把希望寄托在弟妹身上,有了点名气后,千方百计供两个弟弟一个妹妹上大学。接着,老黄又自我批判了一番:“三名三高,害死人呐!”

这一句,很有时代感。

我则讲了阅读《特别的姑娘》后上山下乡的经历,说自己对写作很有兴趣,“什么时候我也能写这样的又有思想又有文采的文章呢?”老黄马上又解剖起自己来了:“我的写作也有问题,过去,我一心只歌颂美好的事和人,不愿意接触坏人坏事,总觉得那是脏的,素材本里都不愿意记一字一句,是唯美主义,受阶级斗争熄灭论、无冲突论的影响很深。现在要补上这一课,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听了她的话,我觉得她很坦诚,日记中也这么评价。黄宗英身上有一股子英雄气概,有一股子侠义气质,这是别的明星身上缺乏的。改革开放后她书写的女科学家徐凤翔、秦官属等人的感人事迹,她歌颂巾帼英雄,一以贯之。

吃了午饭(忘了在哪里吃的了,大概是话剧团食堂),老黄说她家离这里很近,“要不你跟我去,到我家睡个午觉吧!”我就真的跟去了。

她家在一栋老洋楼的第二层。这一类房子上海很多,所以也没怎么印象深刻,日记里连地址都没写。好像是乌鲁木齐路,不是后来的淮海中路新康花园。一路上我兴奋着,向往着见到赵丹,见到我喜欢崇拜的表演艺术家,见到《红岩》里的许云峰,见到《聂耳》里的聂耳,见到《武训传》里一生献给办义学的千古奇丐。然没能如愿。没见到赵丹却遇到了赵青。后来知道,此时赵丹还在奉贤五七干校呢。黄宗英“解放”了,不等于赵丹也能解放。

图片

赵青正在弹钢琴。琴声叮咚。见有陌生人进来,马上站起来回避,往里间而去。老黄向我介绍说:“这是赵青,赵丹的大女儿。”赵青闻言,回头朝我露了一丝笑意。老黄又赶忙介绍了我:“翁敏华,上师大中文系的。”

就这样的一面之交。老黄的介绍里,有两点给我印象深刻,一是“赵丹的大女儿”,二是“赵青”,父女俩名字连起来,正好是“丹青”一词,赵丹的第二艺术擅长。而赵青,虽只一面,我觉得她长得像赵丹,好看!

为写此文,我这两天上网查了查。网上对作为继母的黄宗英一片赞美,说黄宗英23岁嫁给赵丹,一过门就做起了两个孩子的妈妈,赵青从小喜欢弹钢琴,黄宗英省下钱来给她买钢琴;后来又发现她的舞蹈天赋,就每个星期天跟赵丹一同陪她去练舞,直至把她培养为成就斐然的舞蹈家。我想,赵青1959年就考上中戏舞蹈专业到北京去了,后来一直生活工作在北京,也许1975年初夏那天我听到的赵青弹琴,弹的正是黄宗英买的那架钢琴呢!黄宗英被解放不久,赵青就到上海来探亲看望了,母女情深啊!

如今,母女二人都去了,一个2020年12月14日,一个2022年12月24日,都在12月,都在新冠疫情中。

图片

那天他们家人挺多,我还见到了周民,见到了赵橘。周民正在另一个里间睡午觉,地板上铺草席,一会儿见他起来,卷席子,笑眯眯地来到客厅,听我和老黄对谈,老黄的介绍是“周旋的大儿子,现在江西下乡”。赵橘是从外面进来的,老黄称“我和赵丹的女儿”,“现在黑龙江下乡”。由于我也在黑龙江下过乡,跟赵橘聊得起来,聊了一会,内容忘了。网上说黄宗英养育了七个孩子:赵丹前妻所生两个,周旋的孩子两个,自己亲生三个。我那天所见,赵青、周民、赵橘,正好是这三类中的各一个。一个职业女性,又是演员又是作家,工作就忙得脚打后脑勺,还养育、培育了七个孩子,多么不易!到晚年,七个中还有一个,跟她打官司,这叫什么事儿!闹腾打官司那段时间,我特地到电视画面上确认了一下,不是周民,是他弟弟,心想我见过的那个笑眯眯的男孩,不会的。真为老黄抱不平啊!

往事如烟。往事并不如烟。不写时往事如烟,开写后发现:往事并不如烟。记录往事,可以让我们记住一个时代。像47年前黄宗英要带我去她家午睡(当然后来忙着讲话了,舍不得午睡),这样的事现在哪里还有啊!

转自:“江南女塞翁”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