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扫地僧为何救萧远山?你看他的亲兄弟是谁,正是萧远山的汉人师父

 耳东话史 2023-02-21 发布于湖南

武侠故事中,身为正派的侠士出手除魔,将那些邪派斩尽杀绝,是天经地义的事,甚至反派的下场越惨,其情节也就越能让读者感到“爽快”,作者也乐意这么写,毕竟武侠迷追求的就是“快意恩仇”。

然而在《天龙八部》中,金庸却给了几个反派角色比较仁慈的结局,比如丁春秋一生作恶多端,最终的结局也仅仅只是被关押在少林寺中,而更过分的则是萧远山与慕容博,他们甚至都不能算是被关押,而是被扫地僧点化,直接立地成佛了,金庸为何要安排这样的情节?

这或许跟扫地僧的真实身份有关。

一、扫地僧“伏魔”

《天龙八部》中的藏经阁大战,放在当下来看,也算是十分出彩的一段情节,当读者都认为齐聚一堂的天龙四绝与慕容复共计五大高手会上演一场堪比“华山论剑”的对决之时,金庸剑锋一转,让剧情朝另一个方向发展。

(扫地僧剧照)

扫地僧的登场直接打断了一众高手的对决,而与他那平平无奇的样貌相反,他所展现出的气场瞬间震慑住了群雄,而此时扫地僧的目的似乎很明确,他就是来度化恶人的,尤其是萧远山。

扫地僧在藏经阁中那番发言的关键就在于“武学障”这三个字,根据他多年的观察,萧远山和慕容博早已在藏经阁中偷学武功多年,而此时应该已是一身病痛缠身。

书中是这么说的:“一个人武功越练越高之后,禅理上的领悟,自然而然会受到障碍。在我少林派,便叫做'武学障’,与别宗别派的'知见障’道理相同。要知佛法在求渡世,武功在求杀生,两者背道而驰,相互克制。只有佛法越高,慈悲之念越盛,武功绝技方能练得越多,但修为上到了如此境界的高僧,却又不屑去多学诸般厉害的杀人法门了。

当他说完这段话,鸠摩智是不服,萧峰和慕容复是不解,而说完一切之后,他第一个指点的人,便是萧远山,二者之间便有这么一番对话:“向萧远山道:'萧居士,你近来小腹上'梁门’、'太乙’两穴,可感到隐隐疼痛么?’萧远山全身一凛,道:'神僧明见,正是这般。’

从这里来看,扫地僧的目的很明确了,就是点化萧远山,至于慕容博,那都只是顺带着点化的。

因为萧远山若不被他点化,便难免因为一身罪孽而被正派高手杀死。

那么问题来了,扫地僧为何要保萧远山一命?

(道士剧照)

关于扫地僧的身份,多数人的猜测是“逍遥派祖师逍遥子”,之所以如此认为,是因为扫地僧曾一眼看穿鸠摩智所使乃是逍遥派的小无相功,但这条线索到这里就断了,毕竟扫地僧没使出任何与逍遥派相关的武功,再加上逍遥子是个道士,已是出家之人,又有什么理由投身佛门?

所以这事还得回到“他与萧远山的关系”这方面来分析。

二、萧远山的汉人师父

当年的雁门关惨案发生之后,萧远山万念俱灰,但在跳崖之前,他也在那悬崖绝壁上刻下了自己今日的遭遇。

他是这么说的:“事出仓促,妻儿为盗所害,余亦不欲再活人世。余授业恩师乃南朝汉人,余在师前曾立誓不与汉人为敌,更不杀汉人,岂知今日一杀十余,既愧且痛,死后亦无面目以见恩师矣。萧远山绝笔。

(萧远山剧照)

而扫地僧之所以要收服萧远山,以达到保他一命的目的,或许就与他的这位汉人师父有关。

你觉得怎样的一位汉人师父会去传功给一个契丹武士?很简单,流落辽国的汉人,或者说是在辽国位高权重的汉人,才有可能将自己的一身绝技传给“亲宋派”的萧远山。

而那人会是谁?

有人根据时代背景推测,萧远山这师父就是当年在金沙滩一战被辽国俘虏的杨四郎,这桥段对于熟悉戏曲的朋友而言应该是不会感到陌生的。

不过杨家将存在于金庸武侠世界观里吗?

这一点其实是毋庸置疑的。

(杨四郎、杨五郎剧照)

《天龙八部》中就提到过杨家将相关的剧情,比如萧峰的这段发言:“乔峰走到吴长风身前,说道:'吴长老,当年你独守鹰愁峡,力抗西夏'一品堂’的高手,使其行刺杨家将的阴谋无法得逞。单凭杨元帅赠给你的那面'记功金牌’,便可免了你今日之罪。你取出来给大家瞧瞧吧!’”

所以杨家将的确是客观存在于金庸武侠世界观里,萧远山的师父,的确有可能是杨四郎,而扫地僧救他,则是因为扫地僧与杨四郎是兄弟。

三、客观存在的名将

看过杨家将相关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的人都应该知道,金沙滩一战是十分惨烈的,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七子去,六子还”,原本佘老太君以为是七个儿子出征,会损失其一,有六人能够得胜归来,然而事实却并非他所想,最终回到他身边的只有杨六郎。

不过这七兄弟中,也并非只有杨六郎一人活了下来,除了他之外,前文提到的杨四郎是被困于辽国,而杨五郎也同样活了下来,只是他厌倦了征战沙场之事,而选择了投身佛门。

(《杨五郎出家》)

当年的情况是杨四郎被俘,杨五郎则有心去救援,奈何五郎只有单枪匹马,自然难敌辽国的大军,别说救出兄长,若继续打下去,只怕自己也会殒命当场,于是他心生一计,打开了智聪禅师给他的锦盒,打开锦盒后,他心领神会,便投奔五台山去出家了。

是的,杨五郎成了一个僧人,只是不同的是其原型是在五台山出家,而金庸则有可能将他改为在少林寺出家,也并无不妥之处,毕竟文学作品中存在“借鉴”“改编”的情况也实属正常。

这或许才是扫地僧有目的性的点化萧远山的原因,因为他与萧远山那汉人师父是亲兄弟,如此一来,一切就说得通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