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作者:明河 2021年7月,李录旗下的喜马拉雅资本连续减持比亚迪(01211HK)1077万股,套现24.39亿港元。2023年巴菲特持续减持………我们都知道,李录是比亚迪的头号粉丝,在2002年时就大举买入了,持股20年时间。不仅如此,巴菲特伯克希尔哈撒韦对比亚迪的2.5亿股持仓也是受李录的鼎力推荐在2008年买入的,且十三年来也从未减持过。 巴菲特浮盈26.6倍,李录浮盈近百倍,这无疑是长期投资的又一个教科书式案例。当中有一个小故事,巴菲特在投资比亚迪之后,比亚迪港股股价一年之内上涨了十倍,暴涨后的比亚迪市值让王传福成为了2009年中国首富。 那么话题就来了,首先李录和巴菲特的投资收益巨大,这无疑是一笔正确,甚至经典到可以载入史册的投资。但打开比亚迪的走势图,你就会发现,在投资最初的2002-2006年四年间,李录买入比亚迪持仓是不挣钱的,好日子发生在2006年以后,并持续到2009年10月。这其中有行情整体牛市的因素,2006至2007年是金砖四国大牛市。也有2008年金融危机时巴菲特买入加持的因素,又驱动比亚迪逆势涨十倍,因此度过了前面2002-2006年苦熬的这几年,在2006-2009这四年比亚迪贡献给股东的收益率非常之高。但是,数年好日子过去后,后面的行情又进入了极端苦逼的状态。这么说吧,如果一个投资者以2009年的均价买入比亚迪,他在2020年上半年之前,没错,长达十一年的时间里,都处于长期套牢的状态。这个阶段,除了股价在2017年有一次脉冲行情,绝大多数时间都是低位徘徊,难怪期间坊间多次产生了“巴菲特还行不行的质疑”。等到2020年五月后,比亚迪终于迎来了高光的时刻,十二个月上涨七倍,终于成就了李录和巴菲特的这笔经典投资。 不难统计,这只给投资者贡献了百倍收益的股票,在过去二十年里面大部分时间处于下跌和横盘中,真正上涨的时间只有2006-2009年以及2020年下半年。 我作为一个基金管理人,代入思维让我细思恐极,假如重仓持有比亚迪的是我,能不能坚持到2020年基金不被赎光清盘我不敢确定。若基金没被赎光,但重仓不涨的股票要持续十多年,这得是多么大的压力。况且即使2009年前也积累了巨大的浮盈,但基金投资者更可能的行为是选择落袋为安,不会陪管理人一起煎熬。 为什么巴菲特和芒格无论在开股东大会和著书立论中都非常强调耐心是投资中最宝贵的品质,从比亚迪这个案例中就完美解释了这一切。 平心而论,十年冷板凳,以我现在的修行,肯定是做不到的,即便我已经在国内的投资者中是真正做长期投资的。不过我的感触有这样几点: ![]() 第一,这个等待其实是收费(从最后的股价中)的,最后回报投资人这段煎熬的,一定是暴利!知道这一点,那么等待时候的日子会相对好一点。当然,如果客户又想收获暴利,又不想付出煎熬,就把钱交给基金经理,让专业投资者去忍受煎熬好了,这也是投资人的义务。而专业的基金经理,完成这个任务也要先天具备能耐得住寂寞、享受孤独的品质,才能顺利渡过这一段漫长的时光。 第二,2009年时,当比亚迪完成了一轮四五年的上涨周期并累积了十几倍涨幅的时候,股价是有显著泡沫的。泡沫在后面用了长达十多年的时间去消化,哪怕我们都认可比亚迪是一个优秀的公司。这在投资中并非个别现象,现在很多昂贵的核心资产,我们认为未来也可能经历漫长的痛苦周期来消化高估值。换个说法,如果在2009年疯狂时卖出比亚迪,并不违背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的内核。 第三,当然,李录选择持有很大程度上是和他的客户群体稳定相关,客户的钱都是长期属性无疑是很有幸福感的事。因为焦虑和浮躁是传导的,淡定和耐心也是相互传导的,李录和巴菲特都不需要为短期股价的不涨而焦虑甚至下跌了还可以有资金继续投入。公司成立之初,就把自己定位为向着长远的目标前进的公司,所以回避了很多热钱,回头看这在投资上也帮助了我们不少,否则如果一家公司大部分管理资产是浮躁的钱,一旦业绩不理想的时候,不要说十年,就哪怕是一年都不知道如何去应付。 第四,李录投资比亚迪始于2002年,作为投资经理在当年大概率是不可能准确的预判未来二十年企业和电动车行业的发展趋势的,甚至2002年王传福还没开始干电动车。是什么给予李录这么大的决心去买入并持有这家公司? 这要从投资的三个境界说起,第一层境界是根据事件驱动来买卖公司,很好理解。现在行业里面忙忙碌碌的有的打听消息有的看图形趋势,都是谋求股价的短期爆发。第二层境界是根据行业趋势、天花板和企业发展状况来投资,这已经是中长期价值投资的思想了,买的是企业一到十的过程。第三层境界是根据人来判断,买的是企业家把一做到一百的能力。比如李录能投比亚迪这么多年,肯定是极为看好王传福这样的企业家,因而他相信王传福无论是做电池还是后来进入汽车领域都有很高的成功概率。看人是一种最高的境界,也是最难的,仔细想想每一家成功或者失败的企业,背后都有创业者深深的烙印。王传福和任正非、曹德旺这一类实干家气质是非常接近的,他们的身上可以归纳总结出很多优秀的人与生俱来的一些可贵素质。 前几年有人跟我说从人的角度看BAT的马云、马化腾和李彦宏,马云喜欢热闹,和政治走的最近,他的事业成败最终很可能决定于政治,李彦宏从小出生贫寒,因此注定创业后即使身家丰厚还是什么钱都要赚,导致社会口碑很差。马化腾出生富裕家庭,做事急功近利的成分少很多,很多钱可以不赚,对待事业更长期化,跟政治也保持了理智的距离,因此从投资的角度腾讯能提供最好的确定性。 看人下注,是对抗这个不确定世界的最确定路径,类似的例子还有段永平投PDD黄征……无论世界如何飞速改变,优秀的人总是在那里,在便宜的时候你押注王传福张小龙任正非这样的人,他们成事的概率的确要比其他人大很多。当然看人也需要阅历、需要认知能力,就好比前几年很多人说贾跃亭是一个优秀企业家,这样的认知能力就要打个问号了,看基金经理也是一样,能选对人的人,本身就是道行高深的高手,就像李录投的王传福,最后结果必定是赢家互相成就。 |
|
来自: hbjzjlwqhlcyz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