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期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西融合或许更佳!

 尚振奇 2023-02-21 发布于吉林

图片

你是否听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这个名词?你又是否了解过高血糖也可以成为致盲路上的元凶呢?

事实如此!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引起的眼部并发症,是由糖尿病长期高血糖导致。随时间推移,血液中过多的葡萄糖会损害包括视网膜在内的全身血管。在我国,DR是18~64岁人群发生视力受损的主要原因,失明的危险性是普通人群的20倍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的眼科主任 国家级名老中医金明教授表示,定期查体十分重要,否则,一旦突然出现眼底出血,影响视觉,预示眼底病变已经进展到中晚期水平,因此早期筛查眼底改变是防治早期DR的重要环节。

当然,即便查体确诊糖尿病也不必惊慌,糖尿病是个漫长的过程,只要配合医生控制好血糖,就可避免眼部并发症的发生;如果长期高血糖不能很好配合医生控制血糖,有可能5-7年后就会出现早期DR,因此,糖尿病患者定期查体及保持血糖稳定是重要因素。

图片
图源:Pixabay

金明教授表示,
临床上早期DR患者不一定有明显症状,有时会有视物模糊,一旦视觉减退视力下降症状通常变得明显时,往往会影响双眼,一定要尽快去医院眼科进行检查,以确诊是否发生了DR。

图片


关注DR临床分期


对于DR的临床诊断,按照国际标准分为5期:

1 期  已发生糖尿病,未发生DR; 

2 期  属于轻度非增殖性DR阶段(NPDR) ,眼底偶见红色点状微血管瘤,提示已经发生早期 DR阶段;

3 期 属于中度非增殖性DR阶段,其病变程度介于2期和4期之间;

4 期 进入重度非增殖性DR阶段,按照4:2:1 法则进行评价 (将眼底划分 4个象限中任何1个象限有20个以上网膜内出血点;至少2个以上象限有明确的静脉串珠样改变;1个以上象限有明确的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现象);

5 期 进入增殖性DR ,有新生血管形成、玻璃体出血、视网膜前出血。
由此可见,如果能够通过早期眼科检查阻止或延缓DR疾病的进展,就是对于患者视力保护最大的福音!

图片
图源:Pexels

那么,应该多久去做一次眼底检查呢?

金明教授认为,一旦发生DR要遵循眼科医生医嘱进行复诊,一般轻度NPDR至少每年进行一次眼底检查;如果眼底病变有进展,应该遵循医嘱,每半年查一次,或每三个月,严重者每个月查一次也不足为奇

除此以外,预防控制高血糖和糖尿病也同样是预防DR的关键所在!

图片


基层医生合理用药小tips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可以伴随人的一生,这个过程是很漫长的,关注治疗效果的同时,患者感受同样不容忽视。

目前DR的治疗包括视网膜激光光凝术、眼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抗VEGF)、玻璃体切除术等,根据患者眼底病变的不同情况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这是一个长期的、需要动态监测的过程。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中西融合治疗效果最佳。中医学将DR归属于消渴目病范畴,病因多为病久气阴两虚,致血行瘀滞、目失濡养、伤及目络,久之眼底血瘀,血阻脉络所致;治疗宜补气养阴、活血化瘀。

图片
图源:Pixabay

复方丹参滴丸等中成药的使用,既能够改善微血管,又可以调理全身症状,尤其基层医生直接面对基层老百姓,对于早期预防的同时又不会花费更多经费,中成药是一份不可或缺的力量

有研究证实,DR患者经长期服用复方丹参滴丸等综合治疗后,能够有效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和炎性因子,抑制内源性肝脏胆固醇合成,发挥调节血脂的作用,抑制胰岛素抵抗和炎性因子表达,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抗血栓形成,改善机体及视网膜微血管微循环,抑制血管内膜厚度和泡沫细胞形成,视网膜小出血斑基本吸收,微血管瘤数量明显减少,缓解视网膜功能进一步损害,视野缺损范围缩小,有效改善视网膜功能。

建议个体化辨证看待,适当寻求中医治疗,既能够调理全身、改善视网膜水肿,也能够减少注射、激光的次数。基于治疗的漫长时间,这对患者来讲是相对舒适且完善的。



图片

金明 教授

中日友好医院眼科主任医师  博导

国家级名老中医 首都名中医 院名老中医

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支持计划“岐黄学者”

“北京市中医眼科诊疗中心”学术带头人、

中国中药协会眼保健技术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名誉主任委员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副主编



编辑:韩雪静
审校:刘玉华
封面图片来源:Pexels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