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 | 陵阳公的文化自信……

 引水思源 2023-02-21 发布于福建

陵阳公的文化自信

文/梁亦鑫

(原载《做人与处世》202306期)


唐太宗曾经给一个丝绸图案设计师封了“公”的爵位。这位幸运的设计师就是窦师纶,被封为“陵阳公”。这位载入史册的丝绸图案设计师,出身于关陇望族,他的先祖出自鲜卑,北魏孝文帝时改为汉姓窦,是唐代丝织工艺家、画家。
唐朝是一个热情、开放、包容的朝代,丝绸之路将古老灿烂的中华文明远播四方。当时,唐朝的丝织技艺领先世界,因此受到丝路沿线各国人民的喜爱。随着唐朝不断向西开疆拓土,丝绸与武力成了唐太宗称雄世界的两大武器。对归附者赠丝绸奖励,对抗拒者则是武力解决。然而,在奖励丝绸时,唐太宗感觉到了尴尬,唐朝生产的丝绸花式纹样并不符合西域人的审美,怎么办?一天,唐太宗把窦师纶叫来,交给他一项重要任务:设计出既能体现大唐特色又符合西域人审美的丝绸纹样。就这样,窦师纶被派往盛产丝绸的益州担任大行台检校修造。当时,窦师纶压力很大,他既要突破前朝纹样和织造技术,又要面对外来波斯锦、粟特锦的挑战。
好在窦师纶曾研究过舆服制度,精通织物图案设计,他在地承优秀传统图案的基础上,以波斯联珠纹为底板,吸收中亚、西亚等地的题材和表现技法,加人汉元素创制出一系列改进版联珠纹。但波斯联珠纹中有大量的兽鸟、森林鹿等动物,这些动物大多与中亚、西亚的宗教信仰有关,有些与其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有关,但汉民族之人不知道其背后的文化含义,窦师纶将这些动物替换成了汉民族的雉、斗羊、翔凤、游麟等。另外,联珠纹外圈的大珠子,窦师纶则用花脚纹、卷草纹等来代替。窦师纶洋为中用,穿插组合祥禽瑞兽、宝相花鸟,创造出寓意祥瑞、章彩奇丽的各式新颖绫锦,组织并设计了许多对称形式构成的锦、续新花样,为联珠纹的本土化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此后,大唐的丝绸风靡西域,不仅为唐太宗的外交政策添砖加瓦,还为唐朝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财富,增强了国力。
窦师纶功不可没,唐太宗不仅封他为陵阳公,而且赐名他创制的丝绸之法花样为“陵阳公样”。因“陵阳公样”精美绝伦,各地的贡品甚至其他的工艺品竞相模仿,市面上开启了一轮又一轮“陵阳公样”流行之风,历经两百年,影响深远。
唐朝,一个伟大的时代,凭着强盛的国力与文化自信,在与西方文化交融的大熔炉中,依然保持中华文化主体。陵阳公样,一种以设计者的官爵命名的纹样,它是浓墨重彩的唐代纹样,也是辉煌灿烂的唐风体现,在中国丝绸织锦史上,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国文化“引进来”又“走出去”的历史见证。




新视频上线


人间烟火------



作者/梁水源。笔名:引水思源/原水/水刃木/梁子等。退役军人/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杂志社签约作者。曾经:当过农民种过地,摆过地摊受过气;上过大山养过鸡,下过大海捕过鱼;上过战场杀过敌,解甲归田靠教育。文字散见于《演讲与口才》《做人与处世》《知识窗》《意林》《读者》《格言》《辽宁青年》《高考季》《思维与智慧》《特别关注》《环球人物》《求学》《当代青年》《百家讲坛》《文史博览》《厦门工人》《职业》《至爱》《少年月刊》《博爱》《启迪与智慧》《善者》《阅读》《农民日报》《中国审计报》《中国石油报》《厦门日报》《东南早报》《中国老年报》……公开发表超过300万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