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雄安两书院 两皇帝赐名赐额 只为一容城人-今日头条

 郑四小姐 2023-02-21 发布于河北

北京雄安两书院 两皇帝赐名赐额 只为一容城人

原创2023-02-21 13:44·Love Radio

元代,京畿地区有两大传奇书院是为了同一位教书先生创建,并且有两位皇帝赐名赐额。先生病逝后,朝廷为其封官加爵赠谥号。哪家书院哪位先生能有这么大阵仗呢?

静修先生像

这位教书先生是容城三贤第一贤元代大儒刘因,字梦吉,号静修,3岁识字,6岁能诗,10岁能文,被誉为“继周公、孔子之学说,为来世开太平者”的赫赫名儒。刘因淡泊名利,潜心理学,谢辞朝廷三次征聘,被称为“不召之臣”。至元三十年(1293)刘因病逝,朝廷追赠其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号“文靖”。

两大书院,一是雄安新区安新县三台镇的静修书院,元代第四位皇帝元仁宗赐额;二是北京房山县抱玉里(今北白带村)的文靖书院,元代第十一位皇帝元顺帝赐名赐额。如今,这两大书院只存在于文献志书里了。

刘因静修先生文集

先说静修书院。《新安县志》记载,书院在县西二十里三台乡,乃元儒刘因设教之地。隐士梁浩然修宣圣庙……先师庙西,建静修先生祠三楹。皇庆元年(1312)赐额“静修书院”,特设山长以主之。可见,静修书院是在梁浩然的倡导下修建的。刘因隐居三台曾在读书精舍、观光书院、安州书院讲学,三台籍弟子8人,梁师恭被征为侍讲,梁师安出资建庙立学,王刚、刘英、梁泰、李蒙、王果、李贞皆“负笈从游,建书院于三台”。

静修书院与渥城书院是白洋淀边的两大著名书院,从始建到民国屡次修茸,历时 400 余年。两位安新名人,明代刘恺曾撰写《重修静修书院记》,清代俞湘撰写《刘静修传》说:“先生尝讲学于濡阳正学书院,当时被化雨者不知几何人。”濡阳是安州的古称,刘因曾在观光书院讲学,明代大儒湛若水也曾到此讲学,后改为正学书院。

北京房山文靖书院遗址 清岚 摄

再说文靖书院。初见记载于明代的《寰宇通志》,创办人是里人总管赵密、宣德府教授贾壤。至元十八年(1281)贾壤和贾璞远赴容城拜师刘因,与赵密相识,俩人是同学,又都是抱玉里人。一年后,刘因应召入朝为官,贾壤两兄弟返乡办学。赵密是襄赞者(也就是出资人),贾壤是实际创办人,贾壤办学是在至元十九年(1282)回乡之后,到他去世的顺帝至元元年(1335)在书院讲学达53年之久。书院创办人贾壤过世六年,赵密过世七年,至正四年(1344)元顺帝为书院赐名赐额“文靖书院”,苏天爵撰写《文靖书院记》。至正八年(1348)贾壤的儿子贾彝任容城知县,拜刘因墓,修静修祠,捐俸立碑,请苏天爵撰写《静修先生墓表》。文靖书院与燕京太极书院,昌平县谏议书院,并称元代三大书院,也是北京地区唯一皇帝敕赐的书院。

总结一下,静修书院曾是刘因实际讲学之地,文靖书院是弟子传播刘因思想之所。虽然,两书院具体始建时间不详,但静修书院是在刘因去世后,好友和弟子用他的号“静修”而创建。而文靖书院是贾壤在师从刘因一年后回乡办书院,近60年后朝廷用他的谥号“文靖”赐名赐额。也就是说,文靖书院创办早赐名晚;静修书院创建晚赐名早。两大书院的早和晚是变量,但刘因在中国思想史上传承、传播和阐扬程朱理学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是永远不变的。 (撰文录制/郑四小姐)

视频加载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