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痛方

 新用户1313oTt4 2023-02-21 发布于浙江

​转载】我平时治痛风的方子+《伤寒杂病论》治痹症+痛风民间中药秘方(转载黄小奎特效中药 )+ 痛风治疗方剂方法总结

中医缘的图书馆  >《 痛风病》

阅2027转432017.06.15关注

原文地址:我平时治痛风的方子作者:中医方药集

自从前几年治家父的痛风后,这些年陆陆续续地碰到了一些病例,也取得了一些经验,形成了自己治痛风的一个基本方子。用这个方子治痛风,效果还是不错的,正常的话二剂就可以见效,五剂大效,十剂就可以基本痊愈,二十剂就应该可以痊愈了。

方子的组成是这样的:土茯50,银花藤30,威灵仙15,地龙15,僵蚕10,苡仁50,黄柏12,苍术15,牛膝15,乳没12,当归12,丹参15,白芍30,木瓜15,泽泻10,茯苓30,汉防已15,元胡10,白芷10,丹皮10,甘草6。

其组方的思路是这样的,就是用四妙散合活络灵丹加入一些治痛风的专药如土茯、银花藤、威灵仙、地龙、僵蚕,用四妙散的原因大家都清楚;用活络灵丹是因为痛风多夜间痛剧,为病在血分;因痛风多见经筋拘挛疼痛不舒,故合入芍药甘草汤并加木瓜;因痛风者多剧痛难忍,故加入元胡、白芷止痛;又因痛风者,局部多见肿胀,故加入泽泻、防已、茯苓;用丹皮,也是取其能活血清热止痛之意。当然各个人的情况各不相同,使用时也要进行适当的加减,以上也只是个人的一点不成熟经验,还请诸位方家指正.

听说一味车前子可以治疗痛风。想想也有些道理。痛风应该是身体的新陈代谢出了问题,导致体内淤积了积液等物。利用车前子的利水功能排掉积液。

确是如此,我也听过一个朋友说他单用车前草治痛风,效果不错。不过,这毕竟是单方,在单方与复方之间,我更倾向于复方,因为我觉过复方比较全面,对于出现的病症来说针对性也较强.

《伤寒杂病论》治痹症

一、风湿寒证

风湿寒证是以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伤寒论》179条及《金匮要略》痉湿暍篇均有,如“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的条文。

虽然称为风湿相搏,实际上是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寒气胜者为痛痹,以痛为主,但必兼有风及湿,身体疼烦而不局限,肢体沉重而不能自转侧,说明了兼风、兼湿的情况。

风气胜者为行痹,指出了游走性的特点,当属《金匮要略》历节病范围。

程云来说:“所历之节,悉皆移痛”,说明了疼痛遍历各肢节,具有游走性,虽以游走性为主,但也必兼寒及湿,所谓“诸肢节疼痛,身体尪赢,脚肿如脱”、“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均是兼寒、兼湿的表现。

湿气胜者为着痹,说明有重着、肿胀的特点,如“身体贏瘦,独足肿大”,与历节疼痛同时并见,即是兼风、兼寒的表现。

《金匮要略》中对风湿初起,恶寒发热,一身尽痛,分表虚表实治之。

凡身痛无汗者,用麻黄加术汤,以麻黄汤发表散寒,加白术以祛湿。

喻嘉言说:“麻黄得术,则虽发汗,不致多汗;而术得麻黄,可并行表里之湿下趋水道,又两相维持也”。

说明本方既散风寒,又能祛湿。

如寒轻热重而又无汗者,则用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散风寒而祛湿,本方为麻黄汤以薏苡易桂枝,可知属寒轻热重,且方后云“微汗避风”,可知是微汗之剂。

如表虚而汗出恶风者,则用防己黄芪汤固表祛湿。

因属风湿表虚,其挟寒者并不显著,故不用桂枝散寒,以防己、白术祛湿,黄芪益气固表,湿去则风俱去,故服后觉虫行皮中,乃卫阳振奋,风湿欲解之兆。

如挟寒重而致疼烦不能自转侧者,则以桂枝附子汤祛风散寒逐湿治之。

因其脉浮虚而涩,仍属表虚而又有湿滞之象,故以姜桂附助表阳,散风寒兼祛湿滞。

如寒湿俱盛,掣痛不得屈伸,且小便不利,或身微肿者,则以甘草附子汤温经除湿,因仍有汗出恶风,亦是表虚,故用术、桂、附助阳胜湿而祛寒。

在桂枝附子汤条文后有,“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是指在肌表的风寒已去,患者有脾虚气陷表现,不能约束小便而自利,无力运化而大便秘结。

因不在肌表故去桂,加白术者重在健脾,术附并走皮内;如仍有残留肌表风湿未除,可致“其人如冒状”,此时仍可加桂,甘草附子汤证中术、桂、附合用,故不出现类似反应。

或谓去桂加术汤是治内湿,内湿者当小便不利,今小便自利与病情不符,恐属大便溏、小便不利之误,殊不知脾虚气陷者多为小便自利,甚则不能自禁,脾虚气弱不能运化,排便无力,自可大便硬结,因此去桂加术汤甚为合拍。

风湿历节之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其证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显然风寒湿俱盛。

故姜、术、桂、附同用,并配以麻黄、防风,加强外散风寒之力,芍药甘草汤以缓急止痛,加知母滋阴,以防辛热药之耗散。

本方是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三方合而加味,故治风寒湿均可显效。

二、风湿热证

风湿热证是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此发热为但热不寒,在《伤寒论》也有描述。

其中174~178条之间有密切的内在关系,174、175条即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三方。

176条为:“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对本条历代医家争论很大,一般认为表里二字为错简,是里有热,表有寒,或表里俱热。

成无己认为里有寒是邪气传里,以邪未入腑,故只言寒;

柯韵伯将本条寒字易为邪字;

方有执认为寒是病因,热是症状;

程应旄认为是里有热,表有寒;

魏念庭认为里有寒为经络之里,非脏腑之里,脉浮而滑为热已深入里。

《金匮玉函经》作:“伤寒,脉浮滑,而表热里寒者,白通汤主之。旧云白通汤一云白虎汤者,恐非”,并有注云“旧云以下出叔和”七字。

以上各种意见除后者主张用白通汤外,余皆主张用白虎汤,虽然白通汤可用于里真寒而外假热,但其脉象不可能是脉浮滑,因此以白通汤解释欠妥,仍当以白虎汤为是。

我认为《伤寒论》174~178条都是急性风湿的证治。以脉浮主风,滑主热主里,从脉象来看即属风湿热证。

表有热者指有发热现象,里有寒指经络骨节闭塞不通,以寒主凝滞,寒即代表风寒湿三气杂至而阻滞不通之意。

急性风湿发热较著者,自当可用白虎汤治之。将本条归入阳明病,则失去本条排列在《伤寒论》风湿寒证三方之后的意义了。

《金匮要略》亦有:“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白虎加桂枝汤主之。”

是指表有热,里有寒。

表有热者,指身无寒但热;里有寒者,指骨节疼烦,即指经络之里而言。

虽然176条里有寒未明确指骨节疼痛,但急性风湿阶段在临床上可以表现为发热突出,骨节疼烦不太严重,可先用白虎汤以清表热,热退后再治疗骨节疼烦亦是常理,故白虎汤排列在风湿寒证之后,是有—定意义的,所以不应忽视原来的排列顺序。

三、风湿变证

《伤寒论》177~178条是炙甘草汤证,此两条列于风湿寒证与风湿热证之后,更有其重要意义。

178条是描写脉结代的表现。

成无己说:“结代之脉,动而中止能自还,名曰结;不能自还者,名曰代。由血气虚衰,不能相续也。”

《诊家正眼》云:“结脉之止,一止即来;代脉之止,良久方至。”

所谓脉来动而中止,更来小数,中有还者,反动,也是结脉。指脉正动之时,忽然终止,更来小数,言止后脉来稍快;中有还者,反动,言恢复原来的动势。

以现代医学证之,结代脉则属心律失常(包括各种早搏),古人认为与气血衰惫有关,因邪胜正衰而见此脉,故曰难治。

《素问·痹论》有:“五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

脉不通则必然出现结代脉,心下鼓暴则为心动悸,甚则可致气促、气喘、气逆,为痹证发展的自然转归。

现代医学中急性风湿热多合并心肌炎,可出现心律失常,常表现为心动悸、脉结代。

如果心肌炎发展为慢性心脏瓣膜疾病,则心动悸、脉结代仍属常见。

故《伤寒论》中将此两条放在风湿寒证与风湿热证之后,说明了风湿变证及其转归。

炙甘草汤通经脉利血气,又名复脉汤,急性风湿热所导致的心律失常,用之确能奏效。

由以上可见,仲景有关风湿的认识还是比较全面的。

因急性风湿有恶寒发热,故列入太阳病的范围,急性风湿又分寒证与热证,治疗重点各不相同。

急性风湿合并症及其转归所表现的心动悸、脉结代,在《伤寒论》中紧排在风湿寒证与风湿热证之后,说明了心痹与风湿的内在联系,因此可见急性风湿在仲景时代已有较全面的认识。

注:本文选自《时振声伤寒发挥》,本书由肖相如整理,中国中医出版社出版。

痛风民间中药秘方(转载黄小奎特效中药 )

痛风

1)生马铃薯去皮,与生樱桃去籽后各一半打汁机打汁,取汁,每日一杯.很快就可以转化治疗痛风!

2)痛风:虎杖、樟脑、凡士林,按100:16:280比例,先将虎杖研末过筛,樟脑用适量50%乙醇溶化后倒入虎杖粉中,凡士林溶化后倒入,搅拌均匀。将药膏涂于敷料上2-3mm厚,敷贴患处,隔天1次。谢东升用上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50例,治愈44例,显效5例,有效1例

3)四神煎

生黄芪120g 远志30g 石斛30g 川牛膝30g 金银花30g  土鳖虫10g 地龙12g 防己10g 泽泻10g 木通6g 五加皮12g水煎服,一日一剂。

临床此方治疗痛风及关节滑囊炎常常能获得显著疗效。服药期间要求患者忌口,如香菜、海鲜、动物内脏等等。

痛风的治疗临床收效很快,但不易根治,时常复发。湿之故也,湿性粘滞,湿之入人体如油之入面,易入而难出也。临床我常常叫患者坚持内服中药,能坚持者随访三年均未复发。

4)配外敷中药《痛风散》,临床疗效显著。

痛风散七叶一枝花30g 黄柏20g 黄连20g 黄芩20g 生大黄20g 雄黄20g 土鳖虫20g 地龙20g 阿魏20g 枳壳15g 红花10g 冰片10g 白芥子10g 上方打成细粉,用时用蜂蜜调敷患处。隔日一次。一般2小时即可见明显效果。轻者1----2次即愈。重者3---5次即可肿消痛止。

5)地黄萸苓方

[功能主治]功能补肾益气,活血利尿。主治原发性通风肾变期气血两虚型。[处方组成]生地15支、山茱萸10克、茯苓10充、泽泻10克、黄芪15克、丹参15克、益母革15克、桑寄生15克、秦艽20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肾阳虚、畏寒肢冷、腰膝冷痛者加仙灵脾10克、仙茅10克;脾气虚、腰胀便溏者加党参10克、炒白术10克;热甚者口干、尿黄、脉数加黄芩10克、黄柏10克,或山栀10克;肝阳上亢、头晕头痛者加钩藤10克、菊花10克、明天麻10克。疗程疗效]治疗6例,显效(症状体征消失,血压降至正常,血肌酸下降至1.8毫克%,血尿素氦下降至20毫克%、血尿酸降至6毫克%以下)2例,好转(症状体征显著减轻,血压降至150/90毫米汞柱以下,血尿酸降至7毫克%以下)4例。

处方来源]浙江省杭州市红十字医院洪用森。

6)苍术9克、黄柏12克、牛膝12克、海桐皮12克、姜黄12克、威灵仙12克、稀莶草15克、毛冬青30克、黑老虎30克、入地金牛30克,每日1剂口服。侧板叶30克、大黄30克、黄柏15克、薄荷15克、泽兰15克,共研末,加蜜适量。再加水调糊外散。

7)桂枝10克、川芎10克、羌活12克、桑枝12克、秦艽12克、苍术12克、牛膝15克。丹参15克、防已15克、甘草6克,水煎服。大黄30克、槐花30克、积雪草30克,煎液保留灌肠。

 [处方备注]本病日久不愈,痛风结石沉积,常可出现关节肿大变形,顽固疼痛,系久病入络、气血失畅、瘀血凝滞所致,故治疗配以活血化瘀药;若关节肿脓溃疡,有尿酸结晶析出者,则配以化痰药,不仅可迅速消除关节肿痛,且对降低血尿酸浓度亦有一定的作用。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8)太子参15克、丹皮5克、炒白术10克、茯苓10克、生地10克、熟地10克、淮山药10克、泽泻10克、当归10克、海藻10克、海带10克、贝母10克、车前子(包)30克、生牡蛎(先煎)30克、花龙骨(先煎)15克,水煎服。

9)车前子(包)30克、丹参30克、仙灵脾30克、仙茅10克、知母10克、黄柏10克、山药10克、泽泻10克、茯苓10克、草邂10克、木瓜5克,水煎服。稀签丸每日2次,每次1粒。

10).中医名家文绍敦:痛风偏方

  组成:生大黄(后下)10克,姜黄15克,车前子(另包)10克,泽泻10克,防己10克,土茯苓15克,川牛膝12克。

  功能:清热利湿,化瘀祛浊,消肿止痛。

  主治:湿热瘀阻所致的痛风病引起的跖趾、踝、膝、指等关节红肿、疼痛,高尿酸伴高脂血证。

  用量用法:急性期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2次;慢性期每日半剂,煎水代茶饮,长期服用。

  方解:痛风主要为热毒、湿浊、痰凝所致,方中生大黄化瘀祛浊、解毒导滞,使邪有出路为君药。姜黄破血行气、活血化瘀,可降血脂、抗炎为臣药。车前子、泽泻、防已利水渗湿、通淋泻热、消肿止痛,土茯苓解毒除湿、通经止痛,共为佐药。川牛膝活血化瘀,补益肝肾,引药下行为使药。

11).1、 原料:大红萝卜(东北大红萝卜为好) 2、 用量:400克 3、用法:将大红萝卜洗净,连皮切块,加200毫升50度温开水,加适量蜂蜜,生榨汁,10分钟内全部饮下(生吃细嚼也可),30~120分钟即可见到效果。日饮2次,早饭前、晚饭后(一小时内不能食用任何其它东西,以免影响疗效),直到症状消

12).青皮木瓜一个(黄皮的木瓜无效)、白酒(高、中、低度酒均可,最好中、高度的白酒)。

      泡制方法:先将青皮木瓜表面洗净,然后切成块状,连同木瓜子一起放到大的带盖玻璃瓶里,倒白酒完全浸泡,木 瓜与白酒的浸泡比例为2 :3,浸泡时间为一个月。

      食用方法:将泡制好的药酒倒入酒杯,每天喝2两5钱,不能多喝,天天坚持喝,一般2—3个月就能完全治愈,不再复发。

13)材料:2.4斤青木瓜(一定要青木瓜,就是皮是青皮的,还没熟的),少许铁观音茶叶,手抓一小撮。

做法:木瓜洗干净,不要削皮,去囊,去核,但千万不要再洗,保留肉的汁液,放入煲内,加6-7碗水,煮约1小时后至2碗水,再放茶叶,关火焗5分钟,即可饮用。

14:鲜五色梅根10~20g,青壳鸭蛋1枚,和水酒(各半)适量,炖1小时服用,有活血止痛之效。

15:虎刺鲜根或花30g(干根10~15g),煎汁用酒冲服,有清热通络之效。

16:钩藤根250g,加烧酒适量,浸1天后分3天服完,有理气活血止痛之功。

17:牡丹藤1500g,牛膝30g,钻地风60g,五加皮250g,红糖250g,红枣250g,烧酒5000g ,密封1个月。每次30ml,日3次服,有活血祛风、通络止痛之效。

18:苍术15g,黄柏15g,蚕沙12g,木瓜10g,牛膝6g,丹参15g,白芍12g,桑枝12g,五灵脂9g,元胡15g,路路通15g,槟榔10g,茯苓15g,升麻3g,甘草3g,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之功。

19:凌霄花根(紫葳根)6~10g,浸酒或以酒煎服,有活血止痛之功。

方7:珍珠莲根(或藤)、钻地风根、毛竹根、牛膝各30~60g,丹参30~120g,水煎服,兑黄酒,早晚空腹服,有祛风活血、通络止痛之功,主慢性痛风。

20:红花、白芷、防风各15g,威灵仙10g,酒煎服,有活血祛风之功,主痛风历节,四肢疼痛。

21:党参60g,白术60g,熟地黄60g,山药30g,海浮石30g,黄柏60g,锁阳15g,南星30g ,龟板30g,干姜灰15g,共为末,粥糊为丸,每次9g,日3次,主补脾益肾、化痰散结,治气血两虚,痰浊痛风。

22:黄柏6g,威灵仙6g,苍术10g,陈皮6g,芍药3g,甘草10g,羌活6g,共为末服,有清热除湿、活血通络之功,主湿热型痛风。

23.治痛风偏方:每天喝1两童子尿,四个月内见效。注:献方人说,此方可能很多人都不信,但他就是用此方治好了痛风病,现在喝酒吃海鲜都没事儿。

24、治痛风方:

将葱白与适量白糖放在一起,粉碎后抹在患处,最好在睡前抹药。此为外用。同时,用童子尿(3—5岁),加韭菜2两、白酒2两,熬后当水喝,一天3次。此为内服。内服外用同时进行效果最好。

25.痛风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

【方名】许学士痛风方。

【组成】大川乌2个(去皮烘燥研末),黑豆21粒(炒),全虫21枚(水洗),地龙15克

(焙干去泥),麝香0.75克。

【用法】共为细末,粉糊丸如绿豆大,每次10丸,温酒送下。

【备注】力节诸风走痛,甚效。

【出处】许学士方<痛风>

25. 消痛饮

【来源】叶伟洪,《中医杂志》(4)1990年

【组成】当归12克,牛膝15克,防风12克,防己15克,泽泻18克,钩藤15克,忍冬藤25克,赤芍18克,木瓜25克,老桑枝30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通络,消肿止痛。

【方解】多因脏腑经络先有蓄热,复感风寒湿邪所致。方中以当归、赤芍、牛膝凉血活血止痛;钩藤、忍冬藤、桑枝清热解毒通络;防风、防己、泽泻、木瓜、祛风利湿消肿,配合祛风渗湿止痛之剂局部熏洗,内外同治,共奏清热通络,消肿止痛之功。

【主治】痛风性关节炎。

【加减】关节红肿甚者,加黄柏、地龙;大便燥加大黄(便软则同煎,便结则后下);痛甚加田三七、乳香、没药。同时用下列药物煎汤熏洗;马钱子20克,红花15克,生半夏20克,王不留行40克,大黄30克,海桐皮30克,葱须3根,艾叶20克。煎水熏洗患处,每天1剂2次。

【疗效】治疗18例,显效15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达100%。

【附记】为了巩固疗效,防止复发,必须注意节制饮食,不可暴饮暴食,不吃高嘌呤饮食(如动物肝、肾、脑、心等内脏,以及虾、蟹、鸡汤、鱼卵等),避免饮酒(尤其啤酒),防止受凉、劳累和过度肥胖,平时多饮水。待关节肿痛消失后,每周仍需要服3剂,坚持两个月,可促进尿酸排出,降低血中尿酸的浓度,巩固治疗效果。

26. 痛风方

【来源】张瑞仪,《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苍术、黄柏各15克,蚕砂12克,木瓜10克,牛膝6克,丹参15克,白芍、桑枝各12克,灵脂9克,延胡索、路路通各15克,槟榔10克,云苓15克,升麻、甘草各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另局部外敷金黄散、活血散。

【功用】清利湿热、行气豁痰。

【方解】本方用苍术、黄柏、蚕砂祛风除湿;路路通、灵脂、桑枝、丹参祛瘀通络;槟榔祛热燥湿,云苓、泽泻、利水除湿,使浊邪从小便而去。在牛膝与升麻的用量上,使牛膝倍升麻,一升一降,活动气机,以调整气机升降平衡,共奏疗效。

【主治】痛风。

【加减】热甚加金银花、蒲公英、丹皮等;肿甚加泽泻、防己、瞿麦等;后期补肝肾,加龟板、枸杞、淫羊藿、锁阳等,豁痰散结加南星、法半夏、浙贝等;体虚加黄芪、人参等。

【疗效】治疗痛风300例,均取得良好疗效。

27 泄浊化瘀汤

【来源】朱良春,《江苏中医》(3)1990年

【组成】土茯苓45克,萆薢15克,威灵仙3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泽兰10克,生苡仁30克,全当归10克,车前子10克,泽泻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降浊泄毒,活血化瘀。

【方解】痛风乃浊毒瘀滞所致。故方用土茯苓、萆薢、威灵仙、桃仁、红花、泽兰、泽泻、生苡仁、全当归、车前子等为基础方。土茯苓泄浊解毒、健胃燥湿、通利关节;萆薢分清泄浊。

28.症状:痛风。

    用料:川牛膝30克、甘草10克、赤芍和白芍各15克。

   方法:早晚熬服。          祛风先活血,活血风自灭

说到痛风,有个朋友给我留下的印象相当深刻。前年夏天,我坐诊时来了一位40岁左右的男士。我看他眼圈发黑、双眼无神、头发蓬乱,就问他夜里是不是没睡好。

   他叹了口气,说:“大夫,您不知道,我早上6点就排队挂您的号了,等着您给我看病呢!昨天晚上,我跟几个朋友一起去喝啤酒、吃火锅。没想到后半夜左脚的大脚趾痛得跟刀割一样,一下就把我给痛醒了。我一直从半夜疼到现在。我痛风也不是第一次了,以前也找医生看过几回,但效果都不怎么好。您这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中医有句话叫“祛风先活血,活血风自灭”,因此,治疗痛风就应当选用具有祛风、凉血、止痛、强筋作用的药物。于是,我给他开了个方子:川牛膝30克、白芍15克、甘草10克、赤芍15克。并告诉他说:“这副药要早晚熬服。熬药的时候,您先用水把药泡上半小时,再加上300毫升水,放在火上煎40分钟左右,最后把火调小再煎15分钟就行了。”

   痛风多是由于热血遇冷导致的经络瘀阻所致。方子中的赤芍可以凉血、活血,白芍和甘草可以止痛,而川牛膝可以补肝肾、强筋骨。可以说,这个方子治痛风的效果特别快。

    痛风是一种相当顽固的疾病,因此,药一定要坚持吃上一段时间。这个朋友坚持吃了近两个月,病才完全治好。

患过痛风的人都知道,这类人的饮食要求非常严格,尤其是对肉类,因为绝大部分肉类都含有诱使痛风发作的嘌呤。曾经有一个患有痛风的朋友向我诉说:“我只要稍微吃一点肉,痛风就犯。现在我跟出家的和尚没两样,已经好久没吃肉了。”

        痛风的朋友如果想吃肉了,可以先将肉用水煮上一遍,然后把汤倒掉,再进一步配菜烹调,这样就能食用了。

29.治疗痛风病-------酸脂清

组成:生大黄(后下)10克,姜黄15克,车前子(另包)10克,泽泻10克,防己10克,土茯苓15克,川牛膝12克。

功能:清热利湿,化瘀祛浊,消肿止痛。

主治:湿热瘀阻所致的痛风病引起的跖趾、踝、膝、指等关节红肿、疼痛,高尿酸伴高脂血证。

用量用法:急性期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2次;慢性期每日半剂,煎水代茶饮,长期服用。

方解:痛风主要为热毒、湿浊、痰凝所致,方中生大黄化瘀祛浊、解毒导滞,使邪有出路为君药。姜黄破血行气、活血化瘀,可降血脂、抗炎为臣药。车前子、泽泻、防已利水渗湿、通淋泻热、消肿止痛,土茯苓解毒除湿、通经止痛,共为佐药。川牛膝活血化瘀,补益肝肾,引药下行为使药。

30.痛风汤特效处方!

组成:土茯苓30、萆薢30、威灵仙15、苍术15、桃仁10、红花10、泽兰10、泽泻20、苡米30、车前子30、山慈姑15、胆星15等。

   分析:以土茯苓、威灵仙、萆薢三味为主药,有显著排尿酸作用。威灵仙辛散宣导,走而不守,“宣通十二经络”,“积湿停痰,血凝气滞,诸实宜之”,对改善关节肿痛确有殊功。汤剂用量一般为30克。

    上方为朱良春老中医拟定,经博主临床多方验证应用,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31.化湿解毒蠲痹汤

组成 土茯苓30克,萆薢15克,威灵仙12克,苍术12克,忍冬藤30克,丹皮12克,络石藤20克,白芥子10克,王不留行12克。

功能  祛湿化痰,清热解毒,通经活络,蠲痹止痛。

主治  湿热痰瘀毒痹阻经络、壅遏气血导致的肌肉关节肿胀疼痛及结节性红斑等。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方解 忍冬藤甘寒,络石藤苦、微寒,二者均能清热解毒,为治痹要药。藤走里,善清经络之热,专治热毒流注关节的热痹证。二者相配,效宏力专。土茯苓、苍术二药均健脾燥湿,除湿活络,用于风、寒、湿痹。萆薢能泄湿浊,利关节,止痛,与土茯苓相配伍,主治湿毒郁结的关节肿痛。白芥子辛温,为化痰之要药,温能散寒除湿,化痰散结,用于久痹痰瘀痹阻,关节肿大,强直畸形,皮下结节等,能祛痰散结止痛。王不留行苦、平,善于通利血脉。丹皮苦、凉,功能清热凉血,活血散结,治疗风湿热痹。威灵仙辛、咸,温,性猛善行,宣通十二经络,寓行散、软坚、温通于一体,有祛风湿、散痰结之功。全方共奏化痰祛湿,清热解毒,活血通络,蠲痹止痛之功。

加减 结节性红斑为主者加浙贝母、夏枯草、牛膝;急性痛风发作者加山慈菇、陈皮以加强清热化湿之力;热象明显者加重土茯苓、忍冬藤的用量;血沉增快者加豨莶草、生地。

临床应用 临床以本方主治热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结节性红斑、类风湿关节炎、牛皮癣关节炎及其他风湿病的急性活动期。风湿病的活动期炎症表现突出,炎生热毒,湿聚痰凝。病机为湿、热、毒、痰、浊、瘀,壅遏气血,痹阻经络,致气血运行不畅。筋脉、肌肉、关节因炎致痛,不通而痛,热灼疼痛,多属于热痹证。然而并非全部风湿病活动期皆为热痹,有的表现关节肿痛而受凉后加重,但其共同特点是炎症性指标增高(如血沉、C-反应蛋白均升高),应用此方治之,均可取效。

32.痛风饮(主治: 风湿热痹,痛风急性发作)

组成  土茯苓90克,川萆薢30克,威灵仙30克,炒苍术20克,川黄柏15克,防己15克,虎杖15克,忍冬藤30克,川牛膝15克。

功能  清热利湿,化瘀降浊,通络止痛。

主治  风湿热痹,痛风急性发作,症见跖趾关节或踝关节红肿热痛等症。

用法  日1剂,水煎服。

方解 痛风属中医痹证范畴,古人谓之痛痹、历节、白虎历节、风痹者。现代所指的痛风,是属于代谢疾病范围,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临床上以关节红肿热痛反复发作,关节活动不灵活为主要临床表现。以高尿酸血症,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肾实质病变和尿酸石形成为特点。常伴有高脂血症,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等,属遗传性疾病,多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其病机不外“湿热、浊毒、痰瘀、虚损”八个字。

本方以朱丹溪二妙散加味组成,主治痛风急性发作,关节红肿热痛。方中以黄柏、土茯苓、忍冬藤为君,其中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土茯苓清热利湿,泻浊解毒,张山雷谓之“利湿祛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忍冬藤清热解毒通络,三药合用,清热燥湿,解毒降浊。以炒苍术、威灵仙为臣,苍术燥湿健脾,祛风化浊;威灵仙祛风除湿,通络止痛,通宣五脏,亦治风痰之疾。朱丹溪曰“灵仙属木,治痛风之要药也,在上下者皆宜服之,尤效,其性好走,亦可横行”。佐以防己、萆薢,防己利湿消肿,祛风止痛,主治风湿痹痛,脚气水肿;萆薢利湿降浊,祛风除湿。以川牛膝、虎杖为使,活血通瘀,引药下行。川牛膝活血祛瘀,祛风除湿,引药下行;虎杖集活血散瘀,祛风除湿,清热解毒于一身。全方共奏清热利湿,祛瘀降浊,通络止痛之效。

加减 局部紫红、瘀血明显者,加赤芍、丹皮、生地;疼痛较剧者,加海桐皮、制乳香、制没药、全蝎、蜈蚣;伴有低热或局部灼热较甚者,加金银花、连翘、生石膏、知母。

33.生马铃薯去皮,与生樱桃去籽后各一半打汁机打汁,取汁,每日一杯.很快就可以转化治疗痛风!

34.痛风食疗方

【牛膝粥】 

  配方: 牛膝茎叶20克,粳米100克。

制法: 牛膝加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渣留汁,入粳米100克,再加水约500毫升,煮成稀粥。

功效: 健脾祛湿止痛。

用法: 每日早晚温热顿服,10天为1个疗程。

  【葡萄粥】 

  配方: 鲜葡萄30克,粳米50克。

制法: 粳米加水如常法煮粥,粥半熟未稠时,把洗净的葡萄粒加入,再煮至粥稠即可。

功效: 补肝肾,益气血。

用法: 早晚分食。

 【栗子粥】 

  配方: 栗子粉30克,糯米50克(小儿减半)。

制法: 栗子粉与糯米加水400毫升,放砂锅内用文火煮成稠粥。

功效: 健脾胃,壮筋骨。

用法: 温热服食,早晚各1次。

 【首乌粥】 

  配方: 何首乌粉25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

制法: 先将粳米加水煮粥,粥半熟时调入首乌粉,边煮边搅匀,至黏稠时即可,加白糖调味。

功效: 补益肝肾,健脾和胃。

用法: 早晚分食。

 【薏米防风茶】 

  配方: 生薏米30克,防风10克。

制法: 以上二者加水煮熬,去渣取汁。

功效: 祛风除湿,通络宣痹。

用法: 代茶饮,每日1~2剂,连饮1周。

 【木瓜粥】 

  配方: 鲜木瓜1个,粳米50克。

制法:木瓜剖切为4块,或干木瓜片20克,加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渣取汁,入粳米、白糖,再加水400毫升左右,煮为稀粥,用白糖调味。

功效: 健胃祛湿,舒筋通络。

用法: 每日分2~3次,温热服食。

  【茯苓粥】 

  配方: 茯苓粉15克,梗米30克。

制法: 粳米加水煮粥,待粥将成时,调入茯苓粉稍煮。

功效: 健脾化湿。

用法: 早晚食用。

 【苡仁粳米粥】 

  配方: 苡仁粉30~60克,陈仓米(即陈粳米)60克。

制法: 以上二者同入砂锅内,加水500毫升左右,煮成稀粥。

功效: 健脾化湿,除湿躅痹。

用法: 每日早晚餐顿服,10日为1个疗程。

 【土茯苓骨头汤】 

  配方: 土茯苓50克,猪脊骨500克。

制法:猪脊骨加水煨汤,煎成1000毫升左右,取出猪骨,撇去汤上浮油。土茯苓切片,以纱布包好,放入猪骨汤内,煮至600毫升左右即可。

功效: 清热解毒,补肾壮骨。

用法: 每日饮1剂,可分2~3次饮完。

 【蒸茄子】 

  配方: 茄子250克,食盐、麻油、蒜泥各5克,酱油15克。

制法: 将茄子削皮,切成两半,上蒸笼蒸烂,略晾凉后,放上酱油、麻油、蒜泥、食盐,拌匀即可。

功效: 清热解毒除湿。

用法: 佐餐食用。

 【冬瓜赤豆汤】 

  配方: 冬瓜30克,赤小豆15克。

制法: 冬瓜、赤小豆加水适量,煮至豆烂熟,调味即可。

功效: 清热利湿。

用法: 随量食用。

 【赤豆薏米粥】 

  配方: 赤小豆15克,薏米、梗米各30克。

制法: 以上三味,加水如常法煮粥。

功效: 清热利湿,通络捣痹。

用法: 早晚分食。

 外敷如意金黄散,治疗痛风效果不错

【蒲公英粥】

配方: 鲜蒲公英30克(连根较好),

粳米50克。

制法: 蒲公英加水煎取浓汁,去渣留汁200毫升,加入粳米、水400毫升,煮成稀稠粥,用冰糖调味。

功效: 清热解毒。

用法: 每日2次,稍温服食,3~5日为1个疗程。

一个盘子,铺上艾蒿,丝瓜一个切片,摆在上面,蒸大约四十分钟,喝盘里的水,保证告别痛风,我一个台湾朋友告诉我的,你们试一下.艾蒿的量手抓一把,无严格要求,先大火烧开,后小火,都没有毒,不要怕苦就行

(痛风) 用乌龟壳*15克,黑木耳10克,煎成一碗汤一次服下,一日二次,连服5~7天,忌动物内脏、鲤鱼、酸物

痛风的症状一般是半夜或清晨急性发作,有发热、头痛、口干口苦关节红肿热痛等症状,早期多累计足跟、指、趾等中小关节,晚期或见关节肿大、畸形、僵硬、耳轮、指间、指掌处呈现黄白色痛风或破溃形成瘘管。

民间治愈本病的效验良方有:

1:处方:黄茋50克,妊娠、附子、制半夏、羌活、白芍、仙灵脾、萆薢、当归、枣仁、茯苓各9克,防风、细辛、独活、肉桂、炙甘草各6克,川芎4.5克。

用法:水煎,日1剂,服3次

疗效:服药1个月,可获痊愈

2:处方:当归、白芍、甘草各60克,白花蛇30克,蜈蚣、细辛各20克,白酒2000毫升。

用法:药研细,布包浸酒内10天,每服30毫升,日2次,25天为1疗程。每疗程间歇5天。

疗效:用药1-2疗程,有效率达100%

中医方剂

〖 方 名 〗 许学士痛风方。

〖 组 成 〗大川乌2个(去皮烘燥研末),黑豆21粒(炒),全虫21枚(水洗),地龙15克(焙干去泥),麝香0.75克。

〖 用 法 〗 共为细末,粉糊丸如绿豆大,每次10丸,温酒送下。

〖 备 注 〗 力节诸风走痛,甚效。

〖 出 处 〗 许学士方。

民间痛风偏方收集:

方1:鲜五色梅根10~20g,青壳鸭蛋1枚,和水酒(各半)适量,炖1小时服用,有活血止痛之效。

  方2:虎刺鲜根或花30g(干根10~15g),煎汁用酒冲服,有清热通络之效。

方3:钩藤根250g,加烧酒适量,浸1天后分3天服完,有理气活血止痛之功。

方4:牡丹藤1500g,牛膝30g,钻地风60g,五加皮250g,红糖250g,红枣250g,烧酒5000g ,密封1个月。每次30ml,日3次服,有活血祛风、通络止痛之效。

方5:苍术15g,黄柏15g,蚕沙12g,木瓜10g,牛膝6g,丹参15g,白芍12g,桑枝12g,五灵脂9g,元胡15g,路路通15g,槟榔10g,茯苓15g,升麻3g,甘草3g,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之功。

方6:凌霄花根(紫葳根)6~10g,浸酒或以酒煎服,有活血止痛之功。

方7:珍珠莲根(或藤)、钻地风根、毛竹根、牛膝各30~60g,丹参30~120g,水煎服,兑黄酒,早晚空腹服,有祛风活血、通络止痛之功,主慢性痛风。

方8:红花、白芷、防风各15g,威灵仙10g,酒煎服,有活血祛风之功,主痛风历节,四肢疼痛。

方9:党参60g,白术60g,熟地黄60g,山药30g,海浮石30g,黄柏60g,锁阳15g,南星30g ,龟板30g,干姜灰15g,共为末,粥糊为丸,每次9g,日3次,主补脾益肾、化痰散结,治气血两虚,痰浊痛风。

方10:黄柏6g,威灵仙6g,苍术10g,陈皮6g,芍药3g,甘草10g,羌活6g,共为末服,有清热除湿、活血通络之功,主湿热型痛风。

 痛风治疗方剂方法总结

1、澳门土方:黑蚁20克,黄芪15克,冬虫夏草10克,灵芝30克,文火水煎半小时,每日三次,一个月一半患者即可痊愈,严重者需一个半月。此方在书中也有记载:“取黄芪、虫草、灵芝、黑蚁煎水,日三次可愈也”。

感觉不靠谱。

   2 方子的组成是这样的:土茯50,银花藤30,威灵仙15,地龙15,僵蚕10,苡仁50,

黄柏12,苍术15,牛膝15,乳没12,当归12,丹参15,白芍30,木瓜15,泽泻10,

茯苓30,汉防已15,元胡10,白芷10,丹皮10,甘草6。

其组方的思路是这样的,就是用四妙散合活络灵丹加入一些治痛风的专药如土茯、银花藤、威灵仙、地龙、僵蚕,用四妙散的原因大家都清楚;用活络灵丹是因为痛风多夜间痛剧,为病在血分;因痛风多见经筋拘挛疼痛不舒,故合入芍药甘草汤并加木瓜;因痛风者多剧痛难忍,故加入元胡、白芷止痛;又因痛风者,局部多见肿胀,故加入泽泻、防已、茯苓;用丹皮,也是取其能活血清热止痛之意。当然各个人的情况各不相同,使用时也要进行适当的加减,以上也只是个人的一点不成熟经验,还请诸位方家指正.

听说一味车前子可以治疗痛风。想想也有些道理。痛风应该是身体的新陈代谢出了问题,导致体内淤积了积液等物。利用车前子的利水功能排掉积液。确是如此,我也听过一个朋友说他单用车前草治痛风,效果不错。不过,这毕竟是单方,在单方与复方之间,我更倾向于复方,因为我觉过复方比较全面,对于出现的病症来说针对性也较强.

    3、痛风病奇方 作者:青水妙莲

生马铃薯去皮,与生樱桃去籽后各一半打汁机打汁,取汁,每日一杯.很快就可以转化治疗痛风

   4、土家族痛风六小时止痛消肿神方 作者:大黄、栀子各60g,三七、红花各15g,桃仁、蓖麻各30g,冰片5g,樟脑10g,芒硝180g。

用法:先把前四味药研末,再加入后五味药研成油腻之药散。使用时取适量蜂蜜调和,外敷患处,用塑料薄膜盖上包扎,每八小时换药一次

方解:该方止痛消肿迅速,六小时后,红肿开始消退

病例:唐某,男,45岁,患痛风三年。夜半突发关节剧痛,次日红肿痛热,用上药后一小时疼痛减轻,三十小时后症状消失。

献方人:王习培

  5、内病外治敷贴灵验方集第九章 杂病敷贴方

【处方】蒲公英500g,土鳖虫200g,苏木loOg,大黄220g,泽泻、当归、刘寄奴各

250g,蒲黄、三七、没药各200g. 老鹳草各300g,五灵脂650g

【制备用】上药烘干研末,过80目筛,装瓶备用。以梅花针重叩患处出血,行拔罐使出血5~20ml,约lOmin后取罐。取消淤散适量,用蜂蜜、陈醋调糊,敷患处,纱布包扎固定,并适时以陈醋湿润敷药,隔日治疗1次

【主治】痛风性关节炎

【功效】经治220例,全部近期治愈。其中1次治愈70例.2次治愈96例,三次

治愈32例,4次治愈22例

献方人:曾风珍。消淤散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220例。中医外治杂志.2000-9

  6、痛风散

临床上痛风病人很多,患处关节红肿疼痛,尤以夜间痛甚。此病中医有“白虎历节”之称,疼痛严重者真有虎咬骨之感,剧痛难耐。发病以足的第一跖趾关节最为常见,其次为踝关节、膝关节、腕关节。临床很多医生认为此病棘手。我通过多年临床研究,认为此病以湿为主,属于湿邪下注,於而为热,兼夹气虚痰瘀,阻塞经络,至经气不痛,不通则痛。自配外敷中药《痛风散》,临床疗效显著。

七叶一枝花30g 黄柏20g 黄连20g 黄芩20g 生大黄20g 雄黄20g 土鳖虫20g 地龙20g 阿魏20g 枳壳15g 红花10g 冰片10g 白芥子10g

上方打成细粉,用时用蜂蜜调敷患处。隔日一次。一般2小时即可见明显效果。

轻者1----2次即愈。重者3---5次即可肿消痛止。

临床诊治严重病人时我常常配合内服中药,以清代名医鲍相璈《验方新编》中的四神煎为基础方加减。

   7、痛风定痛汤:金钱草40g 车前子15g 制又与30g 防己15g 黄柏15g 制十亦10g 制盛土10g 地龙15g 水牛角30g 制川乌6-10g 制草鸟5g 蜈蚣2条 山慈菇10g 海藻15-30g 苍术15g 六曲25g 羌活15g 灵仙15g 红花10g:用法:一天一剂,分二次服,粗粉煎服;2周一疗程。

疗效:用上方治疗痛风患者673例,经用药2-5个疗程后,其中,治愈者597例,显效者74例,无效者2例.愈后者经随访3年,均未复发.

      又有同名组方为:金钱草30克、泽泻10克、车前子10克、海藻15克、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黄柏10克、赤芍10克、生地15克、防已10克、地龙10克。水煎 ,分两次食煎服。主治: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

   8、民间治愈本病的效验良方有:

处方1:黄茋50克,妊娠、附子、制半夏、羌活、白芍、仙灵脾、萆薢、当归、枣仁、茯苓各9克,防风、细辛、独活、肉桂、炙甘草各6克,川芎4.5克。

用法:水煎,日1剂,服3次

疗效:服药1个月,可获痊愈

   9、处方2:当归、白芍、甘草各60克,白花蛇30克,蜈蚣、细辛各20克,白酒2000毫升。

用法:药研细,布包浸酒内10天,每服30毫升,日2次,25天为1疗程。每疗程间歇

5天。

疗效:用药1-2疗程,有效率达100%

   10、三味药 “赶跑”痛风 作者: 养生家

说到痛风,想必很多人都吃过它的苦头,因为它发作起来实在是让人痛不欲生。治痛风方法,去地里挖一些白茅根,再去剪一些小叶杨树的嫩枝,然后去药店买一点鳖甲粉。

具体比例是,鲜白茅根60克、小叶杨树嫩枝30克、鳖甲粉20克。先把白茅根和小叶杨树枝洗干净,然后放在500毫升水中,熬上半小时,剩下差不多一半水的时候,把药汁倒出来,再加入500毫升水,熬成约一半左右。然后把两次熬好的药汁混到一块,喝的时候把鳖甲粉冲入其中,每天早晚各一次。这个方子治疗痛风效果非常好。我已经治过几十个人了,大部分喝一段时间后痛风就再也没有犯过。我选择的上面三味药,确切地说是两味野菜加一味补药,是试了很多种后,才精挑细选出来的。

首先,白茅根很常见,路旁、山坡、草地上都有,而且不分地域,全国各地都有,但是它的作用却不像它的出身那样平常。中医认为,白茅根能够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本草正义》上说:“白茅根,寒凉而味甚甘,能清血分之热,而不伤干燥,又不粘腻,故凉血而不虑其积瘀”。凉血又不伤干燥、不粘腻,这不正是治痛

风的好药吗。

再看看小叶杨树的嫩枝,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它中间所含的杨芽脂,能促进微循环障碍后血流和微循环的恢复,并且使血液的“浓”、“粘”、“凝”、“聚”性下降。另外,小叶杨树的嫩枝还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并且维持的时间比较长。鳖甲是甲鱼的背甲,具有滋阴清热、潜阳熄风、强筋健骨、软坚散结的功效,能够散淤血、消脾肿。

这个方子是我这行医四十多年来最为得意的一个方子。现献出来,希望对广大患者有所帮助。

11、苏打水泡脚

小苏打粉300—400克,用热水稀释,然后用毛巾绑在脚上,把小苏打水浇在毛巾上,浇1个小时。当时每天2次,泡了3天就好了。慢性痛风患者,建议把脚放在苏打水里多泡几次,每次泡20分钟。

12、痛风汤特效处方 作者:安宁羽

组成: 土茯苓30、萆薢30、威灵仙15、桃仁10、 红花10、 泽兰10、 泽泻20、 苡米30、车前子30、苍术15、山慈姑15、胆星15。

分析: 以土茯苓、威灵仙、萆薢三味为主药,有显著排尿作用。威灵仙辛散宣导,

走而不守,“宣通十二经络”,“积湿停痰,血凝气滞,诸实宜之”,对改善关节肿痛确有殊功。 汤剂用量一般为30克。

上方为朱良春老中医拟定,经中医专家临床多方验证 应用,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第二组方: 土茯苓、生苡仁、淮山药各30克,生黄芪、木防己、泽泻、怀牛膝各12

克,徐长卿15克,片姜黄9克。 1981年该病友函摘述,此方连服三十余剂,肿痛尽

消而出院

   13、吃桔梗治好了我的痛风病 作者:品清

14、青橄榄治疗痛风效果好

痛风治法: 青橄榄(一袋就够了),一次煮5-6粒,喝一碗水。一星期喝三次,效果很好

选自<<国学堂---杨奕>>

用车前草沏水喝或用车前草煮水来泡脚.严重的(脚指发黑)可选用车前子磨碎和醋搅拌成糊状贴于脚心,坚持一段时间就会有很好的疗效.

  15、不让痛风骚扰你

用山楂、葛根、车前子等天然中草药泡茶喝,每日一杯,可以帮助身体排除过多尿

酸,让痛风不再来。

当湿度保持在40%~50%时,不但嘌呤值正常,尿酸不堆积,最重要的还可以保护关

节不磨损,所以在家中摆放一些吊兰、绿萝、滴水观音等大叶植物吧。

每日将当归、三七、伸筋草、藏红花加入到45°热水中,泡脚15分钟,可以清热解

毒,活血通络,坚决不给痛风发生的机会。

   16、【简便方】

苍术10克、黄柏10克、薏苡仁30克、牛膝10克,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痛风属

关节红肿热痛者。

黄芪30克、白术15克、防己15克、威灵仙15克、细辛3克,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

于痛风属风寒湿痹轻症者。

【其它疗法】

外治法:金黄膏外敷关节肿痛处,2~3天换药一次,10天1个疗程。适用于痛风属

风湿热痹者。

针灸疗法:针刺解溪、昆仑、悬钟、阳陵泉、合谷、翳风、外关、曲池、肾俞等

穴,每次选2~3个穴,平补平泻,留针15分钟。

食疗法:鲜葡萄30克、大米50克,同煮粥,每R服用,以促尿酸排泄。

【注意事项】

1.痛风常伴发肥胖、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并因高尿酸血症易

累及肾脏,引起肾功能不全,故应及时治疗高尿酸血症。

2.控制饮食,忌酒、禁食含嘌呤高的各种动物内脏、肉汤,以及一些高蛋白及高脂

肪的鱼类、豆类。

   17、痛风的中医治疗验方

方1:苍术15g,黄柏15g,蚕沙12g,木瓜10g,牛膝6g,丹参15g,白芍12g,桑枝

12g,五灵脂9g,元胡15g,路路通15g,槟榔10g,茯苓15g,升麻3g,甘草3g,有

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之功。

方2:虎刺鲜根或花30g(干根10~15g),煎汁用酒冲服,有清热通络之效。

方3:钩藤根250g,加烧酒适量,浸1天后分3天服完,有理气活血止痛之功。

方4:牡丹藤1500g,牛膝30g,钻地风60g,五加皮250g,红糖250g,红枣250g,烧酒5000g,密封1个月。每次30ml,日3次服,有活血祛风、通络止痛之效。

方5:鲜五色梅根10~20g,青壳鸭蛋1枚,和水酒(各半)适量,炖1小时服用,有

活血止痛之效。

方6:凌霄花根(紫葳根)6~10g,浸酒或以酒煎服,有活血止痛之功。

方7:珍珠莲根(或藤)、钻地风根、毛竹根、牛膝各30~60g,丹参30~120g,水煎服,兑黄酒,早晚空腹服,有祛风活血、通络止痛之功,主慢性痛风。

方8:黄柏6g,威灵仙6g,苍术10g,陈皮6g,芍药3g,甘草10g,羌活6g,共为末服,有清热除湿、活血通络之功,主湿热型痛风。

方9:党参60g,白术60g,熟地黄60g,山药30g,海浮石30g,黄柏60g,锁阳15g,

南星30g,龟板30g,干姜灰15g,共为末,粥糊为丸,每次9g,日3次,主补脾益肾、化痰散结,治气血两虚,痰浊痛风。

方10:红花、白芷、防风各15g,威灵仙10g,酒煎服,有活血祛风之功,主痛风历

节,四肢疼痛。

目前治疗痛风的中成药很少,临床主要采用辨证论治的原则。

太子参30g,生黄芪30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焦山楂30g,丹参30g,苍术10g,黄柏10g,牛膝10g,土茯苓30g,晚蚕砂15g,制乳没各6g。挟湿热可兼见关节肿痛发热,口渴烦躁,尿黄赤,舌红苔黄腻。可在扶正方中加入忍冬藤30g,生苡米30g,海桐皮15g,以清热利湿。挟寒湿兼见关节疼痛,遇寒加重,得温痛减。可在扶正方中加桂枝10g,制附片10g,麻黄6g,细辛3g,炮姜10g、白芍30g,甘草6g等,以温散寒湿而止痛。挟水湿表现为水肿。轻者下肢稍肿,可在扶正方中酌加车前子30g,防己6g,赤小豆30g,冬瓜皮30g。重则宜温阳利水,可用实脾饮、济生肾气汤、防己黄芪汤合防己茯苓汤等治之。挟淤血有肢痛肢麻,关节不利,唇暗,舌质暗或有淤斑或有淤点的淤血症状,可酌加鸡血藤30g,泽兰10g,桃仁10g,红花10g,川芎10g以活血化淤。

   18、中医外治法

1.大黄粉、蜂蜜各适量,调敷患处。

2.太乙紫金丹(紫金锭)用醋调敷患处。

3.如意金黄散,在红肿热痛未成脓时,用茶水和蜂蜜调敷;欲化脓者用葱汁同蜂蜜调敷患处。

陈文伯痛风小方子:秦皮15克、络石藤15克。

痛风 排酸汤:露蜂房、蚤休各15克,苡仁、生石膏 各30克,苍术、黄柏各20克,玄参、金银花、土茯苓、车前子(另包)各30克,秦皮、秦艽、络石藤各15克。

   19、按摩经络

   打通脾经治痛风,膀胱毒素需肃清;

太溪复溜加筑宾,祛火排毒肝胆经;

三焦两肠要常做,敲打带脉病安宁。

      一、“打通脾经治痛风”是说在脾经的流注时间(早晨9:00-11:00之间)敲打刺激脾经并按摩脾经上的痛点。脾为后天之本,有运化水谷的作用,脾经上的穴位是帮助身体进行血液循环的,它能把新鲜的血液引导病灶之处,起到消炎的效果。

二、“膀胱毒素需肃清”,这句话的意思是让大家在治疗任何疾病时都不要忘记了膀胱经的作用。因为人体平时经常性的排毒无非就是从汗液、尿液和大便三个方面进行,当然还有自然抵御的排毒方式,如咳嗽、涕泪、呕秽、脚气、发脾气等等,这里就不细说了。尿酸也是毒素,尿酸过高也是排毒不畅的原因,打通了膀胱经就疏通了身体的排水通道,能使毒素经尿液顺利排出体外。

三、“太溪复溜加筑宾”, “太溪、复溜、筑宾”这三个穴位均是肾经的要穴。在前面的《五俞穴的介绍》说过,肾经的“俞”穴和“原穴”都是“太溪”穴(在脚内踝骨后面,跟骨上面的凹陷处),属土。“太者,可大可小无限也;溪者,山涧之流水也”,此名就是统领山涧大小之流水的意思。水在人体之中是血液组成的一部分,把“太溪穴”用好了就等于是调动了静脉中的血液(小溪之水),新鲜的血液就会冲开体内的淤血,形成良性循环。它是阴阳双补的穴位(原穴),并且能解除尿里的毒素,对于尿酸过高的痛风患者来说,想从源头解决问题必须要选择此穴。“复溜”穴(跟腱的前方,内踝骨上两横指多一点,或太溪穴直上2寸的地方),是肾经的“经穴”“复者,重复也;溜,回流也”是指让停留和於堵在身体里的有害物质被血液冲洗后排出,新鲜的气血重新流动起来的意思。专门治疗人体水功能代谢失常,像水肿腹胀、腿部水肿胀的治疗均是它的拿手好戏,肾经和膀胱经的配合是治疗肾病

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筑宾”穴(内踝骨上5寸:大概六横指的位置)是阴维脉的“郄穴”。“筑者,通“祝”也;为庆祝之意。宾者,宾客也。”是庆祝宾客到来的意思,那么是哪些宾客呢?就是足三阴经即肝、脾、肾三经的气血,足三阴经气血混和重组后的凉湿水气在此穴交于肾经。它是和肝经的“太冲穴”一样,也是人体最大的排毒要穴。对解除烟毒、气毒、药毒、湿毒它都很在行,并有化痰活血之功能,像尿酸过高所造成的痛风之症它是必选之穴。

四、“祛火排毒肝胆经”其实也是让患者注意按摩肝经上的穴位,主要是“太冲穴至行间穴”起到解毒的作用,关于“太冲穴”在前面《五俞穴的介绍》中也有所阐述,这里就不多说了。因为肝胆相表里,肝经的毒素会向胆经排泄以寻找出路,胆经如果不加以疏通就不能及时的缓解肝脏的压力,从而造成毒素沉淀在血液中引发病症,因此平时常敲打胆经保持胆经的通畅是对肝脏最好的保护,也是保持身体和谐的关键所在。

五、“三焦两肠要常做”,因为三焦经是胆经的同名经,胆经的毒素过多没有及时排出时,就会循经而上直奔三焦经,从而引起头痛脑涨等不适之症,在三焦经上刮刮痧或拔拔罐将毒素排出就会缓解胆经和肝经的压力,从侧面帮助达到解毒的效果。“两肠”指的是大肠经和小肠经,这些不用仔细说了,因为前面说过了,人体三大排毒方式之一就又大便排毒,大肠小肠两经如果不通畅就会排毒不利引发或加重痛风患者的负担,因此,患者朋友要在两肠经的流注时间多按摩按摩它们使其保持气血通畅,这样才能达到综合治疗的目的。

六、“敲打带脉病安宁”指的也是要保持大便通畅,晚上临睡前敲五到十分钟的带脉,第二天大便会结的顺利一些,千万不可小瞧便秘,它可是诱发很多疾病的主谋啊!您要想保持健康、美丽和活力就要大便不费力。对于治疗口诀的解释就说到这里了,下面简单的说说由于痛风所引发的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及高脂血症患者在饮食方面应注意几点事项:

1、保持比较理想体重,如果超重或过度肥胖就应该减轻体重。但是,减轻体重应

循序渐进,否则容易导致酮尿症(胰岛素严重缺乏时,机体会出现代谢性酸中毒)

或急性痛风发作。

2、食用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可促进尿酸的排出,如米饭、馒头、面食等。

3、蛋白质可根据自身的体重按照比例来摄取,1公斤体重可摄取0.8克至1克的蛋白

质,最好以牛奶、鸡蛋为主。猪瘦肉、鸡鸭肉应该煮沸后去汤食用,不要吃炖肉或

卤肉。

4、痛风并伴有高血脂的人平时少吃脂肪高的食物,因脂肪可减少尿酸排出。

5、平日应多喝水,每日应该喝水2000ml至3000ml,促进尿酸排除。不要在饭前半小时内和饱食后立即饮大量的水,这样会影响食欲和妨碍消化功能。饮水最佳的时间是两餐之间及晚上和清晨。晚上指晚餐后45分钟至睡前这一段时间,清晨指起床

后至早餐前30分钟。

6、平时少吃盐,每天应该限制在2克至5克以内。

7、绝对禁酒!酒精容易使体内乳酸堆积,对尿酸排出有抑制作用,易诱发痛风。

8、吃饭时少用强烈刺激的调味品或香料。

9、限制嘌呤摄入。嘌呤是细胞核中的一种成分,只要含有细胞的食物就含有嘌呤,动物性食品中嘌呤含量较多(内脏、骨髓、海味、发酵食物、豆类等)。这里要说一下,所谓“豆类”并不是连豆腐都不能吃,整粒黄豆、豆浆不宣大量食用,如果已经做成豆制品,是完全可以吃的。因为嘌呤可溶于水中,在豆制品加工过程中,嘌呤会随水流失。如果还不放心,可以把豆腐切成小块,放入开水锅中煮烫3~5分钟,捞起豆制品,弃汤即可食用,这样其中的嘌呤会更少

20、民间治愈本病的效验良方有:

1:处方:黄茋50克,妊娠、附子、制半夏、羌活、白芍、仙灵脾、萆薢、当归、枣仁、茯苓各9克,防风、细辛、独活、肉桂、炙甘草各6克,川芎4.5克。

用法:水煎,日1剂,服3次

疗效:服药1个月,可获痊愈

2:处方:当归、白芍、甘草各60克,白花蛇30克,蜈蚣、细辛各20克,白酒2000

毫升。

用法:药研细,布包浸酒内10天,每服30毫升,日2次,25天为1疗程。每疗程间歇

5天。

疗效:用药1-2疗程,有效率达100%

  21、民间痛风偏方收集:

方1:鲜五色梅根10~20g,青壳鸭蛋1枚,和水酒(各半)适量,炖1小时服用,有活

血止痛之效。

方2:虎刺鲜根或花30g(干根10~15g),煎汁用酒冲服,有清热通络之效。

方3:钩藤根250g,加烧酒适量,浸1天后分3天服完,有理气活血止痛之功。

方4:牡丹藤1500g,牛膝30g,钻地风60g,五加皮250g,红糖250g,红枣250g,烧酒5000g ,密封1个月。每次30ml,日3次服,有活血祛风、通络止痛之效。

方5:苍术15g,黄柏15g,蚕沙12g,木瓜10g,牛膝6g,丹参15g,白芍12g,桑枝12g,五灵脂9g,元胡15g,路路通15g,槟榔10g,茯苓15g,升麻3g,甘草3g,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之功。

方6:凌霄花根(紫葳根)6~10g,浸酒或以酒煎服,有活血止痛之功。

方7:珍珠莲根(或藤)、钻地风根、毛竹根、牛膝各30~60g,丹参30~120g,水煎服,兑黄酒,早晚空腹服,有祛风活血、通络止痛之功,主慢性痛风。

方8:红花、白芷、防风各15g,威灵仙10g,酒煎服,有活血祛风之功,主痛风历节,四肢疼痛。

方9:党参60g,白术60g,熟地黄60g,山药30g,海浮石30g,黄柏60g,锁阳15g,南星30g ,龟板30g,干姜灰15g,共为末,粥糊为丸,每次9g,日3次,主补脾益肾、化痰散结,治气血两虚,痰浊痛风。

方10:黄柏6g,威灵仙6g,苍术10g,陈皮6g,芍药3g,甘草10g,羌活6g,共为末服,有清热除湿、活血通络之功,主湿热型痛风

    22、公开家传治疗痛风秘方

内服方:薏苡仁30克,忍冬藤15克,玄参15克,当归10克,牛膝10克,木瓜10克,黄柏10克,苍术10克,独活10克,金银花10克,细辛3克,甘草6克。每日一剂,分

2次温服

   23、一、中药外敷方治疗痛风性关节:

痛风性关节炎是因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及关节的红、肿、痛、热等,治疗颇为棘手。据临床观察发现,采用中药外敷方治疗本病,有较好疗效。

  取黄柏、苍术、白芷、大黄各2份,青黛、冰片各1份,共研细末备用。根据病变部位及范围,以上药适量加入蜂蜜搅拌成糊状,外敷患处,外盖油光纸,用纱布绷带包裹,每日换药1次,3天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1~3个疗程即可获愈。

二、 芙蓉叶、生大黄、赤小豆适量,共研制成细末,按4:6加入凡士林,调和成膏,外敷患处,每日1次。适用于湿热痹阻型痛风患者。

三、草乌90g,煨姜90g,赤芍30g,白芷30g,天南星30g,肉桂15g。共研制成细末,加4倍量凡士林,调匀成膏,外敷患处。适用于治疗瘀血型痛风。

四、侧柏叶30g,大黄30g,黄柏15g,薄荷15g,泽兰15g。共研制成细末,加蜂蜜

适量,再加水调糊外敷。适用于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

五、制川乌、制草乌、木瓜、红花各30g,加水2500ml,煎成2000ml,浸洗患处。适用于瘀血阻络型痛风。

六、柳树花30g,银花30g,蒲公英30g,土茯苓30g,紫花地丁30g,生大黄30g。加水适量,煮沸后约30分钟,浸洗患处。适用于治疗湿热痹阻型痛风。

七、外敷栀子蛋清。栀子25克,鸡蛋清1个。将栀子25克打粉与1个鸡蛋清 用烧酒调匀成膏状,直接敷于患处用医用纱布裹好即可。每日换一次,一般2至3天即可见效,无任何副效用。

八、季德胜蛇药片 取此药5-10片(视部位大小),将其捣成碎末,用少许的白醋调成糊状,涂于纱布,外敷于关节肿痛处,再用胶布固定纱布,每天用药3次,每次至少保留1小时,连续用药3天。( 季德胜蛇药片由七叶一枝花、地锦草、蟾蜍皮、蜈蚣等药物制成,配合具有散瘀、止血、解毒的白醋,可共奏清热解毒、调畅气血、凉血消肿、通络止痛之效。)

九、芙蓉膏:芙蓉叶、生大黄、赤小豆各等分。上药共研为细末,按4:6之比例加入凡士林,调和为膏,敷于患处。每日1 次,10次为1疗程。功能消热利湿止痛,主治痛风性关节炎、局部红肿仲疼痛者。

十、三黄粉:黄芩、黄柏、山栀子、生大黄各等分。以上诸药共研末,野菊花露拌匀,并加入适量蜂蜜,按疼痛及红肿面积贴敷 .功能清热解毒,除湿止痛,主治痛风性关节炎红肿疼痛者。

十一、生川乌、生草乌、防己、独活、当归、红花、乳香、胆南星、生半夏各等分,研末,加入氢化可的松适量与之调成糊状将糊状药敷于患处关节,再用纱布包裹24小时,换药再敷,3 次为1疗程。此方具有活血化瘀、祛湿通络、消肿止痛的良好疗效。

十三、一种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外敷药物及制备方法,涉及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草药配方,其药物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秦皮、蚂蚁各90-100克,萆薢、虎杖各45-50克,六轴子、川芎、赤芍各25-30克,桂枝15-20克,甘草6-8克,薄荷油、凡士林适量。本发明的特点是治疗方便、费用低、见效快、无刺激、无副作用。

十四、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痛风病的中药复方药物制剂,尤其适用于湿热瘀阻所致的痛风病,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大黄90份、车前子60份、泽泻60份、川牛膝60份、防己30份。该复方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经过以下步骤:

(1)将大黄、车前子、泽泻、川牛膝、防己粉碎成细粉;

(2)以步骤(1)得到的制品为药物活性成分,加入药物可接受的载体,混合均匀后制得制剂,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或丸剂。

十五、一种治疗痛风的外用药物,其特征在于: 原料药的重量份为: 马鞭草3-5份、见血

飞 2-7份、三棵针1-6份、虎杖1-5份 红花1-3份、40-50°白酒适量;

将所述重量配比的马鞭草、见血飞、三棵针、虎杖、红花,加入量为马鞭草、见血飞、三棵针、虎杖、红花总量8-10倍的40-50°白酒,浸泡10-60天,过滤,滤液即为药物的活性成份。(具有清热解毒、凉血通络、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的作用,是一种治疗效果好、有效率高、无毒副作用且对皮肤无刺激的治疗痛风的外用药物)

十六、三号方如下:单位:(克)

第一部分: 秦九15、黄柏9、延胡索9、川牛膝6、泽泻9、车前子9、土茯苓9、栀子6、柴胡12,三付

第二部分: 生草乌15、生川乌30、代赭石10、乳香10、没药10、羌活15、桃仁10、穿山甲10,一付 (切记:不能口服)

第一 部分取五分之二与第二部分的全部混合在一起制成外敷料。详细制作方法(制作方法非常重要,关系到疗效和减小副作用):

一、将第一部分中药用粉碎机第一部分中药粉的五分之二放到药锅里粉碎,用豆浆机的筛子(大约400目)筛下的粉备用,留下的大点的纤维和颗粒另放一边;

二、将第二部分中药“生草乌”、“生川乌”用粉碎机粉碎,用筛子(大约400目)筛下的粉备用,留下的大点的纤维和颗粒先用浸泡1小时,再用单另一小锅煮沸后一小时,再打成浆;将“羌活”、“桃仁”、“穿山甲”打成粉备用;筛后留下的大点的纤维和颗粒先用浸泡1小时,用药锅煮沸后一小时,再打成浆; 将“乳香”、“没药”、“代赭石”打成粉另方一边;

三、取第一部分中药粉的五分之二放到药锅里,加入第二部分中药中的“生草乌”、“生川乌”的粉与“生草乌”、“生川乌”浆,加上“羌活”、“桃仁”、“穿山甲”粉与浆;加水(水至药面的两~三指高)搅匀后加热煮沸后小火约一小时,中间要不断的翻搅以免糊底,起锅后加入“乳香”、“没药”、 “代赭石”粉,趁热加入一小勺香油3小勺猪油搅匀,外敷料就做成了。用一能容700毫升药的玻璃瓶封装。

切记:生草乌”、“生川乌”有毒,操作要注意,用具要注意。

第一部分中药粉的五分之三,和第一部分中药粉筛下的大点的纤维和颗粒可以每天用一勺泡水喝。 第二部分中药是不能入口的。每次用药敷别铺的太厚,总面积别太大。如果患处多,就分批次敷,1、3、5敷a、b、c、2、4、6、敷d、e、f。鉴于用此药可能对怀孩子有影响,于家人讨论好再决定用不用。

用3号方外敷,一般是睡觉前敷上,天冷时外加一热水袋敷在上面,中间换一两次水,保持温度在42度~45度左右,白天继续敷在患处,该干啥干啥。即使药干了也不管它。

十七、痛风散:七叶一枝花30g、黄柏20g、黄连20g、黄芩20g、生大黄20g、雄黄20g、土鳖虫20g、地龙20g、阿魏20g、枳壳15g、红花10g、冰片10g、白芥子10g。

用法:上方打成细粉,用时用蜂蜜调敷患处。隔日一次。一般2小时即可见明显效果。轻者1----2次即愈。重者3---5次即可肿消痛止。

临床诊治严重病人时我常常配合内服中药,以清代名医鲍相璈《验方新编》中的四神煎为基础方加减。

四神煎 生黄芪120g 远志30g 石斛30g 川牛膝30g 金银花30g 土鳖虫10g 地龙12g 防己10g 泽泻10g 木通6g 五加皮12g 水煎服,一日一剂。 临床我用此方治疗痛风及关节滑囊炎常常能获得显著疗效。服药期间要求患者忌口,如香菜、海鲜、动物内脏等等。 痛风的治疗临床收效很快,但不易根治,时常复发。湿之故也,湿性粘滞,湿之入人体如油之入面,易入而难出也。临床我常常叫患者坚持内服中药,能坚持者随访三年均未复发。而大多数人无症状时很难坚持内服药物。常常一年复发1----3次。

十八、中药内服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

非对称性关节疼痛,常在夜间发作,红肿,压痛,功能障碍;血尿酸浓度增高。

1.石膏30g(先煎) 知母15g 桂枝10g 黄柏10g 粉萆薢15g 生牡蛎30g(先煎) 车前子10g(包) 地龙15g 青皮10g 陈皮10g

风湿痹阻者加木瓜10g,威灵仙10g,秦艽10g,以祛风除湿;寒湿阻滞者加制川乌6g,细辛3g,以散寒燥湿;血虚体瘦者加熟地15g,阿胶12g(烊化),以滋补阴血;体胖痰湿凝聚者,加半夏10g,瓜蒌10g,以祛痰化湿;气虚懒言者,加黄芪30g,党参10g,以补益中气;病在上肢加桑枝15g,羌活10g;病在下肢加防风10g,独活10g,水煎内服,每日一剂。

2.外敷慈附膏:山慈菇200g,赤芍200g,生大黄150g,香附100g,将上药研成极细粉末,将饴糖600g与蒸馏水400ml混匀,取凡士林1000g,加热至70℃,共搅拌溶化,待温度降到40℃左右时,加入药粉,冷却后加入药罐,密封备用。

用法:将药膏均匀的涂在患处,,纱布棉垫覆盖,胶布固定,3天换药一次,3次为

一疗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