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和孩子一起,每天背首诗:14《风》

 积沙成塔0u3svg 2023-02-21 发布于天津

站在诗人的视角,还原诗歌的画面

《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此诗如何理解着记忆呢?

诗名:风。

此诗作于作者与好友,结伴春游泸峰山,看见景色秀美,竹林葱郁,一阵清风吹来,作者诗兴大发,随口吟出了这首诗。

作者:李峤。

李峤,字巨山,唐朝时期宰相,少有才志,20岁中进士,擅长写咏风颂物之作,词新典丽,其作品以五律数量最多,成就最高。

诗词:

第一二句: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字面意思:风能吹落晚秋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早春的鲜花。

解落:懂得吹落。解:懂得、知道的意思。三秋:多指晚秋,农历九月。二月:多指早春,农历二月。

诗的前两句,从时间的角度来描写风,在秋天吹落枯叶,在春天吹开鲜花,这一刻,作者仿佛成了风的“好朋友”,向读者诉说着风的本领。

“解”字用得妙,不同于常见的“秋风扫落叶”中的蛮横秋风,作者用一个细心的“解”字,不急不躁,帮助枯叶落叶归根,找到自己的归宿。一个“解”字写尽了风的柔情。

第三四句: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字面意思:风刮过江面,能掀千尺的巨浪,风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千尺:虚数,形容很高,用法类似“飞流直下三千尺”。万竿:虚数,形容很多。斜:倾泻。

不同于前两句风的轻柔,从第三句开始作者笔锋一转,描写起风的劲力,风急浪高,风狂竹伏,

这里的千和万,都属于夸张的修辞用法,用来形象地表现风的力量。

回看全诗,只有短短20个字,从头到尾没有出现“风”字,但作者李峤却巧妙用飘落的秋叶、初开的春花、涌起的江浪和歪斜的劲竹,这四种有形的物体,分别从时间和强度上,描写出无形的风。

本诗初次读罢,仿佛是一首谜语诗,句句不见风,却句句表达风的善变,或柔弱,或狂躁,或多情,或彪悍,这既是说自然界的风,也是表达了“世风”和“人风”,可谓语言精练,笔法细致。

“风”字飞花令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