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康熙两废太子的外因和内因

 郑培杰7c3eshez 2023-02-21 发布于北京

皇太子允礽的生母是康熙帝的原配皇后赫舍里氏,康熙与赫舍里氏的结合是一桩改变康熙初年权力格局的政治联姻,但他们少年夫妻,感情还是很不错的。可惜红颜薄命,康熙十三年(1674年),她在生育第二个孩子允礽时因为难产而死,年仅二十二岁。

赫舍里氏的门第是靠皇后撑上去的,皇后死得太早,皇帝当然还要另立新后,如此一来,这个家族将丧失康熙朝最重要外戚席位的独占权。

所以,家族的第三代掌门人、皇后的叔父、康熙帝翦除鳌拜的急先锋索额图,利用三藩乱起,朝廷急于宣誓政权合法性的机会,力主册立皇后留下的独子允礽为皇太子,并在以后的日子里拼命把允礽拢在手心,作为家族未来的依靠。

而康熙皇帝也怜爱嫡子没有亲娘,乐意为他找个靠山,遂长期默认他与索额图一门的超常规交往。

一开始康熙对他这个太子还是非常宠爱的,但为什么要两度废除他的太子之位呢?

我们先来看看太子被废的外因:

一、太子和八旗权贵集团的冲突

赫舍里皇后祖上是后金时代不多见的以文化而非军功起家的满洲人。她的曾祖辈是是努尔哈赤、皇太极时期的近侍文官和翻译官,对后金政权的制度、文化建设有重要影响。

然而满洲入关前后,文臣的地位远没有军功来得重要,虽然赫舍里氏第二代掌门人索尼也曾以侍卫身份斩将杀敌,但该家族在朝中的地位仍然不能和满洲传统的部族首领,如四辅臣之一的苏克萨哈家族,以及努尔哈赤集团的第一流军功贵族,如遏必隆、鳌拜家族相比。

当时在康熙帝选皇后时,赫舍里皇的门第还是大为人所诟病。鳌拜等反对者拿得出手的理由是,爱新觉罗氏的天子,应该迎娶像蒙古科尔沁亲王那样级别的国主之女,才差可匹配;索尼一家不过是“满洲属下人”,他的孙女出身太低,不配做皇后。

当然,身份的问题可能只是个说辞,索尼的孙女成了皇后,四辅政与皇帝的亲疏远近就有了明显的差别,这是其他三位大臣难以接受的。

鳌拜和索尼的个人权力斗争,代表着八旗最核心军功集团对相对边缘势力的不屑与打压,而孝庄太后强立赫舍里氏为皇后,目的就是利用忠顺而力量较弱的索尼,抑制骄悍而实力最强的鳌拜,这也是清朝君主在八旗内部通过扶弱抑强而推崇皇权的惯用办法。

允礽自一落生,就与母家的外戚赫舍里氏形成了捆绑格局。可惜,索额图只是一时的权臣,在讲究功勋、门第的八旗内部成色不足。

文章图片1

和索额图走得太近,得不到满洲核心军功集团的支持,使太子在八旗勋贵内部的影响力天然不足。

从最后的结果来看,以康熙第二任皇后钮祜禄氏、第三任皇后佟佳氏家族成员为代表的八旗勋贵,成为反太子集团的主力成员。

他们力挺生母出身较低、没有外戚势力的皇八子允禩入主东宫。

第二、除了在八旗勋贵中缺乏支持者外,允礽在新兴的旗人文官阶层和汉大臣中也不讨好

赫舍里氏家族虽然是满人第一批汉化者,以皇帝的秘书、翻译起家,但到康熙年间,因为地位上升太快,转型以外戚角色立朝,反而和旗人官僚阶层以及汉大臣群体失去了紧密联系,造成了既没够着顶级勋贵集团,又和原生团队脱节的高不成低不就局面。

而顶替赫舍里家族,成为汉人士大夫之友的,就是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父亲——大学士明珠。

作为康熙中期政坛双雄,明珠与索额图二人常年争斗,势同水火,当时的汉人官员多围绕在明珠及其子性德、揆叙身边,故与索额图较为疏远,连带着和太子也缺乏亲近感。

康熙年间的汉臣虽然在重要国事的决策上缺乏公开的话语权,但作为皇帝的私人智囊和宫廷活动的记录者,献计献策、鼓吹宣扬是他们的长项,太子缺少这一群体的支持,储君的德行威望乏人树立,也是很大的缺陷。

第三、康熙的教育问题

康熙教子的特点大致可以总结为两句话:一是满汉杂糅、首崇满洲;二是重智育、体育,轻德育。

康熙皇帝在教育儿子时,虽然也非常重视他们的汉文化学习,为他们延请大儒,让他们起早贪黑背经史、练书法,但更重要的是,康熙要求诸皇子坚决把住“首崇满洲”的底线,希望他们不要过多地沾染“汉俗”。

“首崇满洲”的表象是让儿子们学满语、练骑射,更深层次上则是让他们像本家前辈——清初功勋诸王一样,参与最高级别的朝政、军事,各自拥有部属、袍泽、文学侍从。

文章图片2

这样的做法,显然是女真民族父子兄弟打天下,关外时期八旗共治、贵族军事民主的遗风。在汉文化主导的君主专制体制下,让一群地位相当的皇家子弟集体学习执政带兵,公然和朝臣密切往来,这是何等危险的做法!上一次敢这样做事的朱元璋,就害苦了自己的长孙朱允炆。

还有康熙在立太子之后,他却没有施行与嫡长子继承制相匹配的皇室子弟管理制度,而是延续关外传统,让一群读书习武、心高胆大的庶子在政治、军事上各显其能。

比如他曾让皇长子在西征准噶尔的作战中担任副统帅,亲征时让多名皇子随军行动;自己出巡离京,不但让皇太子监国,还让诸皇子轮班在京处理政务;

给年长皇子分封爵位、分配佐领和属人,让他们视朝廷职官为部曲、奴仆,有了培植个人势力的野心;为皇子迎娶八旗巨族或实权派高官之女,导致他们的姻亲关系盘根错节;

命皇子审理带有强烈政治色彩的大案、主持重要的礼仪活动,乃至宿卫禁城,管理内务府、八旗事务,等等。

当然,康熙帝任用皇子参与军国大事,本有强干弱枝,打压下五旗诸王势力的意图,但没想到,给他制造麻烦最多的,正是这些野心勃勃、羽翼丰满的亲生儿子。

再来说说重智育、体育,轻德育的问题。康熙帝对太子和诸皇子的文化、体育学习抓得很紧,常常亲自考试,奖优罚劣。

但另一方面,康熙皇帝又对诸皇子,特别是皇太子非常娇惯,这可能跟他幼年失去母亲的补偿心态有关。

康熙本人十分节俭朴素,宫室、器用、饮食都不讲究,但皇太子生活奢侈腐败,居所的布置比乃父寝宫还要华丽得多。

对于太子这一明显违背储君之德的习惯,康熙不但不予以批评,反而主动助长,他曾任命太子奶妈的丈夫担任内务府总管,便于太子随时向内务府索要用度,这俨然是父母明知道孩子败家,还把存折、房产证往他手里塞的做法。

至于诸皇子,贪财好货、凌逼弱小也是普遍做法,康熙帝对此睁一眼、闭一眼,基本不予限制,更不追究。

雍正帝上台之后曾经自揭己短地说:朕在做皇子的时候,虽然也有夺人利己的举动,但是总不至于伤害人家的性命,而我的兄弟们杀人伤人,恶行累累,跟他们一比,我就算好的了。

另外,太子和诸皇子的性格大多骄横暴躁,甚至动辄打骂王公大臣,特别是太子允礽,竟连亲伯父裕亲王福全和各位亲兄弟、堂兄弟都暴打。这样的行事作风,既有满洲家臣政治传统的因素,又有康熙帝糟糕榜样的影响。

康熙帝曾当着一众皇子的面责打皇子的老师、进士出身的满人大臣徐元梦,虽口称崇儒,却无尊师重教之实,助长了诸皇子奴视群僚、妄自尊大的气焰。

说完了外因,我们再来说说内因:

第一、允礽本人的性格爆裂

允礽自幼受到高水准的教育,读书、骑射,乃至临时代父皇处理政务,表现都不坏,但他的性情并非沉潜隐忍、广结善缘一路,而是继承了清初满人贵族的火暴脾气,容易为事所激,与人形成强烈对抗的状态。

允礽所打的人里边,囊括了自己的亲弟弟,以及郡王、贝勒这样的高爵宗室,与被殴者本人结成仇怨,在皇室和八旗内部树敌过多,就在所难免了。

第二、太子高高在上,不愿意低下身段结交王公大臣,被孤立

允礽被册立为太子以后,地位虽然远超诸皇子,但除了得到康熙帝的特殊宠爱之外,朝中只有索额图一派对他绝对支持,而与其他重要势力都较为疏远。

也正因为感到孤立,又习惯了居高临下,难以像其他皇子那样放下身段与王公近侍结交,太子对索额图势力的依赖就愈加强烈,形成恶性循环。

文章图片3

当然,这些外因和内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有的因素叠加在一起,才会形成最后的结局。我们来看看太子被废的全过程:

康熙帝与太子的互不信任始自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九月,皇帝下旨处死了太子喜欢的三个年轻侍从,罪名是他们“私在皇太子处行走,甚属悖乱”,想必引起了太子的紧张。

次年三月,康熙帝大封十五岁以上诸皇子,其中皇长子、三子受封郡王,四子、五子、七子、八子受封贝勒。按照清代制度,诸皇子封有爵位,即开府宫外,领有属人,这让他们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父皇的监督,也有了向皇太子发起挑战的私人班底。

随着诸皇子势力的不断扩张,索额图和太子的危机感越来越强,并开始公然表现出不满,甚至有所动作。

索额图虽然是索尼之子、太子的外叔祖,但其生母只是因罪被处死的婢妾,所以他即便位极人臣,也没有机会承袭父亲的公爵,如果只是辅佐康熙帝做个太平宰相,哪怕权势再盛,也会一代而终,想得到公爵爵位,非有拥立新君之功不可。

所以在康熙帝对太子渐露不满,开始培养其他皇子的问题上,索额图比太子本人更加敏感、焦虑、怨恨。

康熙四十一年冬天,太子在德州患病,康熙帝毕竟心疼儿子,所以急召已经没有任何职务的索额图前来侍奉,自己带着大部分随行皇子、官员先行回京。

太子与索额图单独相处了一个月时间,不但行为上肆无忌惮,且其谈话内容很可能涉及是否提前夺权的问题。只是事机不密,消息很快传到康熙帝御前。

半年后的康熙四十二年五月,索额图突然被下旨拘禁。很快,索额图秘密死在囚禁处所,对外表现得无声无息。

文章图片4

缺少了索额图的支持,太子便没有了主心骨,更加无力抵挡来自父亲的疑忌与反对势力的冲击,他精神高度紧张,行事色厉内荏,对王公大臣、近侍随从动辄打骂,屡屡做出不合身份的举动,为后来的一废再废埋下伏笔。

康熙四十七年七月,康熙帝像往常一样,带着多名皇子巡幸塞外,除了年纪尚小的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几个皇子外,年纪较长、在皇子中较有分量的就是太子允礽、皇长子允禔、皇十三子允祥三人。

这次行围途中,年仅七岁的十八阿哥允祄突然高热不退,爱子心切的康熙皇帝忧心忡忡,不但从京师急召太医前来,还将小皇子搬到寝帐范围内,亲自照顾。

但是康熙皇帝为了小儿子的病寝食不安,太子对这个幼弟却无动于衷。

作为一个手足众多的太子,不能与君父共情,甚至漠视弟弟的病痛、生死,这在本就心存芥蒂的康熙皇帝看来,是非常糟糕的表现。于是在十八阿哥生病期间,康熙皇帝对太子提出了很严厉的批评。

八月底九月初,十八阿哥的病情加剧,康熙帝的情绪越发糟糕,想必又对太子有所指责,不定还说了一些狠话,或是负气疏远。而太子的压力也积累到了爆发的边缘,甚至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他找不到与父亲的正常沟通渠道,又急于了解父亲的真实想法和活动轨迹。于是,著名的“帐殿夜警”事件发生了。

这个事件就是太子夜间越过重重宿卫,将围帐扒开一个裂缝,向内窥视皇帝寝室的动静。想象一下这个场景,康熙心里确实感到惊悚可怖。

九月初三日晚上,康熙皇帝知道了太子窥视幔城的事,他的反应极为激烈。加上此前索额图意欲谋反的举动,康熙皇帝将太子的行为一下子就想到了最坏处,认为他要为索额图报仇,将有谋君弑父之举。

九月初四日,十八阿哥一命呜呼,康熙皇帝的情绪也彻底崩溃了,他把以简亲王雅尔江阿为首的随驾王公、大臣、侍卫、官员召集到黄幔城前,又把太子允礽捉拿前来,命其跪在地上,自己痛哭流涕,历数太子的罪过。

比如骄奢淫逸、凌虐群臣、蒙蔽圣聪、漠视兄弟,乃至生而克母等,几十年的陈芝麻烂谷子倾囊而出,说到痛心处,这位半世英明的皇帝,甚至左右开弓,当众连续抽自己的嘴巴,继而扑倒在地,语不成声。

一废太子后,朝局陷入空前的纠缠动荡,皇长子允禔、皇八子允禩的野心先后暴露,王公贵戚们争先恐后的表态站队,险些造成君臣、父子之间的决裂。这让康熙皇帝倍感惊疑与失落。

很快,他就对自己一时冲动、废弃太子的举动表现出了悔意,将太子的无礼举动归结为患病、被魇镇等客观原因,甚至提及孝庄太后和太子的生母,打出亲情牌。

最终,凭着强大的皇权和崇高的威望,康熙帝压服异议,乾纲独断,在一废太子半年后,第二次立允礽为皇太子。

在复立太子之前,他让允礽向群臣保证,往后一定痛改前非,且绝不计较众人集体保立八皇子允禩之事。

复立太子后的两三年里,此前就反对太子、支持允禩的王公大臣们不肯罢休,仍然四处游说,试图再次掀翻东宫。

相应的,太子对父亲、兄弟的防备越来越深,和那些重要的八旗亲贵越走越远,自然而然也越来越依赖自己的小圈子——包括那些地位卑微、令贵族和士大夫看不起的侍从、太监、弄臣。

这样的做法,让即便没有前嫌的人也觉得他看起来缺乏储君的德行与威望,几乎是无可救药了。

勉强支撑了三年多的时间,到康熙五十年(1711年),所谓的“托合齐结党会饮”一案被反太子势力揭举出来,成为太子二次被废的导火索。

文章图片5

托合齐官至九门提督,负责京师治安,掌握九门兵权,是极为紧要的职位。康熙帝对托合齐非常信任,经常通过他的耳目了解京师内外情形和王公大臣隐私,其职事类似于明代的锦衣卫。

托合齐位高权重,又喜欢呼朋唤友,他常常组织宴会,邀请各色人物到家里饮酒看戏,所谓“会饮”,就是这个意思。

到康熙五十年,托合齐大人的不定期饭局突然被人举报,很快,托合齐的饭局朋友圈浮出水面,其成员之多、构成之复杂,让康熙帝陡然提高警惕。

首先,托合齐朋友圈里有一众身居要职的满洲大臣,除他本人外,还有刑部尚书齐世武,兵部尚书耿额,都统鄂善、雅图、杨岱、苏满、班第,副都统石文桂、丁皂保、绰奇等人;

其次,有不少现任或前任宰辅的公子,如现任大学士温达之子查尔钦、勒尔钦,原任大学士伊桑阿(索额图之婿)之子伊都善、伊都立,原任大学士王熙之子王克昌,原任大学士宋德宜之子宋骏业;

当然更让康熙帝难堪的,是托合齐的座上常客中,还有自己最亲近、最得用的太监总管梁九功,以及内廷太监于奕、李环等人。

显然,太子允礽试图以这个圈子为核心,在后索额图时代,发展起一批效忠自己的力量。

太子通过索额图旧部重新结党,频繁聚会,特别是由控御九门兵权和群臣隐私的托合齐牵头组织,甚至连掌握皇帝全部生活轨迹的太监总管梁九功也参与其中,这样的调查结果摆在康熙皇帝面前,其震撼与紧张完全可以想见。

梁九功、托合齐的背叛,意味着皇帝和群臣的一举一动可能完全被太子掌握,如果太子有所异动,后果不堪设想。

事情查清后,康熙帝对托合齐会饮事件的主要参与者予以重处,其中托合齐、齐世武、耿额都定为绞监候。

没过多久,托合齐在狱中病死,向有宽大之名的康熙帝对这位背叛自己的宠臣余恨难消,下旨将其挫骨扬灰;

至于那位自十二三岁就入宫侍奉康熙帝的大总管梁九功,则被革职抄家,囚禁于畅春园西苑,在雍正帝即位后自缢身亡。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底,太子允礽再次被拘执废黜。

太子允礽是个悲剧人物,是满洲传统和汉家宗法冲突与磨合过程中的牺牲品。他落地即丧母,既缺少母爱的照料与抚慰,与父亲之间的芥蒂也无人能够磨合调解。

他夹在英明敏感的君父、虎视眈眈的兄弟、派系林立的朝贵、野心勃勃的外戚和取媚求荣的小人们之间,既高高在上,又孤立无援。

他在位时,也曾经被描述成英武高才的准圣主,而一朝被废,却被亲生父亲形容成骄奢淫乱的疯子和野心家,其中的宫闱秘辛、是非曲直,都失去了付诸史笔的可能。

他的出身和性格决定了他没有王公贵族和大臣们的支持,他只有两个大靠山--索额图和康熙。当索额图死之后,他就没有主心骨,他不知道怎么和自己的父皇沟通,当两个人的猜忌和误会加深后,他唯一的靠山康熙再也不信任他了。于是他的命运只有再次的被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