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歌百练:永王东巡歌(李白)

 一中大语文 2023-02-22 发布于福建
永王东巡歌(其二)
李白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该笑静胡沙。
永王东巡歌(其十一)
李白
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
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

【注】①“安史之乱”第二年,永王引水师顺江东下,途经九江时,三请李白出庐山,诗人参加了李璘幕府。随军途中,写下《永王东巡歌》十一首。②谢安,字安石,曾被孝武帝任为征讨大都督,面对前秦苻坚的百万兵力,他却弈棋自若,终破苻坚大军于淝水,创造了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译文1】

北方的胡虏在三川一带纷乱如麻,中原地区的人民争相南奔避难,似晋朝的永嘉之难。

如果起用东山谢安石来辅佐平叛,一定能为君在谈笑中扫净胡沙。

【赏析1】

诗人自谓在国家大难当头时,希望像谢安一样从容镇静地破敌除患。这首诗艺术构思非常出色,欲抑故扬,跌宕有致。诗人于前二句极写叛军之多且凶,国灾民难之甚且危,目的却在衬托后二句作者的宏图大略。局势写得越严重,就愈见其高昂的爱国热情和“一扫胡沙净”的雄心;气氛写得越紧张,就愈见其从容镇定地“挽狂澜于既倒”的气魄。这种反衬性的蓄势之笔,增强了诗的力量。

【译文2】

试借我君主所赐的玉马鞭一用,我坐在琼筵之上为君指挥平叛。

南风所向,将胡尘一日而扫静,然后再西入长安,胜利归朝,朝拜天子。

【赏析2】

       诗人希望永王能赋予他军事指挥权,自信自己能像张良、诸葛亮或谢安那样,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使得反叛胡人心悦诚服,听从调遣,彻底肃清叛乱,然后向朝廷作出一个完美的交代。此诗运用浪漫的想象,象征的手法,塑造了盖世英雄式的自我形象。

  诗人在诗中表现出的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和对和平的向往是积极的,是值得肯定的。他对永王璘的政治走向不了解,是客观的,以他的身份和阅历,对此不可能作出正确的判断。诗表现出他想作诸葛亮那样的儒将,运筹帷幄,从容应敌,决胜千里,是不现实的,甚至是幼稚的。这种思想在他的很多诗篇里都有表现。他一直希望能像范蠡一样功成不居,泛舟五湖;像鲁仲连那样功成不取,意轻千金。这些抱负虽然不可能实现,但却成就了他豪迈的浪漫主义诗风和撼山动地、脍炙人口的诗篇。组诗中某些地方的夸张和想象不符合史实,一则是属于鼓励性质,一则是属于夸张手法,是符合文学创作原则的。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首诗中一二句极写叛军之多且凶,国难之甚且危,目的是为三四句展现诗人的宏图大略蓄势。
B.第二首诗中“玉马鞭”使用了借喻的修辞,比喻军权,有军权才能指挥战争,这一普通的道理,被诗人写得极为巧妙。
C.第二首诗中作者有意淡化战争场面,从主动请缨,到指挥若定,再到平定战乱,最后胜利归朝,极富浪漫色彩。
D.“静胡沙”和“胡尘静”中的“静”字,极为凝练,使人联想到叛军被平息后的清平世界、朗朗乾坤。
2.两首诗刻画的诗人形象有哪些共同特点?请概括并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B(是借代,不是借喻)
2.①自信昂扬。第一首诗中作者自信拥有谢安的才华,第二首诗中主动请缨,指挥作战。 ②超然客公众号 军事才华绝伦。谈笑间平定战乱,在宴席上指挥作战,两首诗中都体现作者能够轻而易举平定战乱的军事才华。  ③报效朝廷的忠诚。第一首诗中为君主铲除叛贼,第二首诗中强调向君主汇报战果。(每一点2分,形象特点1分,分析1分。共6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