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灵随笔 ‖杏花消息雨声中

 昵称zhuer0116 2023-02-22 发布于陕西

吴冠中

 

杏花消息雨声中

(一)

日历撕到正月二十,插在瓶中的桃枝终于只剩下了最后的两朵。水养的桃枝,从干枯的枝条,到萌芽、结苞、绿叶、粉花......再到缓缓凋零,经历了近两个月,伴随我度过整个春节。终于,这几枝纤细的桃花走完了短暂的绚丽,与我作最后的告别。

每年的这个时节,都不免要把过季的植物们清理出门。它们完成了装点热热闹闹春节的使命,就此隐退。心下总不免戚戚焉。感叹并无新意——哪一个盛宴没有完结的时候?哪一段时光能够被永远留住?随着年岁渐增,这样的感叹越来越实际了。“百年旋逐花阴转,万事常看鬓发知”——这样的句子,读到的时候,禁不住多念了两遍,心头略略怔忪一下。

易感是难免的,但倒也不是悲观。对于衰老死亡的感叹和恐惧,人人皆有,原是可谅之情。感叹正是一种面对而已。有生必有死是天意,好生而恶死是人情;天理大过人情。任何妄想长生、妄想没有苦痛、妄想只有繁华没有凋零,都是人的“贪”。

(二)

然而,这却不是佛意。不喜欢佛意,宁可跟从道理。

佛太出尘了,脱离现实意义,大多数人办不到。常常俗气地想,人生有诸多精彩,鲜衣怒马、佳馔美食、情天恨海...... 幸运的人能经历多一些,就算运气不那么好,也毕竟能经历其中一部分;何况如若有沉浸之心,就算日常点滴,也有足够品咂的滋味——这么有趣的人世,为何一定要超度自己心向化外呢。

近日读安妮的书,说体会到什么是自由,什么是清净的法喜——对男女情爱、吃喝玩乐、物质享受等具备漏洞的欲望失去向往,逐渐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没有骄傲自大,没有自卑自怜,没有悲伤,也没有狂喜;让心清醒,而不是逃避与麻醉于情绪的妄念;不沉迷于物质、欲望、感官刺激、享乐、情感、出行、饮食、流浪;不贪恋也不憎恶这个世界。

不欣赏这样的状态,这是一种感受不到自己的状态。也不认为这是佛的理想状态。“无我”就真的那么好么?如果人生有限的时间是用来追求这些“没有”,人就不应该存在。人的来临是为了创造、演变、体验;而不是为了泯灭、沉寂、虚无。

如果欲望都是有漏洞的,那么世界恰恰是因为这些漏洞而存在,万物进化,繁衍生息,毁灭再重生,向完美的方向努力。

面向尘世的漏洞,努力认识并修复种种不完美,正是人们的“不虞之誉”;而泯灭欲念,用虚无假代完美,这才是真正的“求全之毁”。

以前的安妮作品里,主人翁都让人喜欢,虽然稚嫩、尖锐、桀骜,但是真诚勇敢;随后的安妮作品,也让人喜欢,主角逐渐成熟,淡定,沉静在古物、食品、书籍等细微的事务上。但是现在看到安妮的书,走到了另外的极端,不入世的苦修,拒绝日常的生活,何尝不是另外一种逃避。

(三)

“道”理不是这样的。

所谓“清净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只是不可违拗天命,要顺应天命,尊重自然秩序,敬畏自然规律,顺应事物的发展节奏,尽力完成人生赋予自己的使命。

看到顾随老先生说“如已尽力而天命不至,唯甘之而已”。想来,这才是真正的道。尽全力投入人生种种,不是为修炼选择苦行,而是为美好的一切而努力;如果不幸运,所遇依然凄苦,唯有将苦当做甜来咀嚼。这样的境界,才是道。

想来,这样的“清净无为”不是无情而是有情,只是了解天理大于情,人情需要顺应天理,去除人情中的贪恋,于是人心才是清净的、清醒的。

(四)

雨水过后倒春寒。

周日整天下着小雨,气温6-8度,于这个南方城市而言,实在是冷的顶峰。

在书桌前喝着热茶翻书,圣人的话极好,可以小声念念——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

此真是“如已尽力而天命不至,唯甘之而已”。孔夫子的“安贫乐道”。这样的入世,岂不是比空虚的苦修更有担当?

是的,桃花和水仙都只剩下两朵,孤零零地留在枝头,随时就会落下来。欢乐的日子要好好地过,清凉荒芜的时日更是常态,要我们安然相与。

其实,这瓶子里水养的桃枝已经给了我提前的春天了。真正的春天还在路上呢。这二月的雨水,是春天的先遣使者,跟着这雨水来的,是亿万吨的绿色,亿万吨的香气。

雨点淅淅沥沥洒在窗上,带来的是春天的消息。待我桌上水养的桃枝凋零撤去,窗外就该是盎然的春天了。

也许,在看不见的远方,杏花正开满了山坡——  春一大片一大片正向我漫延过来。

 

王涛(笔名:涟漪),女,贵阳人,现居深圳。英国语言文学专业,从事多种行业,业余写作诗歌、散文随笔,散见于各地报刊。诗观:诗必文笔精美、情怀纯真、精神良善。

如果喜欢我们的内容,请转发给朋友吧。

下期再会

关注我们

微信号|huer0116_

投稿微信号|zhuer0116    

    w59574165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