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上庐山—日游

 阿民791 2023-02-22 发布于江西

       老同学冬根邀我一起上庐山一日游,我欣然答应一同前往。
        庐山我去过二次。第一次是儿童时上省保育院,保育院组织了一次小朋友上庐山避暑,据父亲说当时多交了一个月的保育费。我上保育院是全托的,每周只放一天假,那次上庐山到现在已时隔60年,我连一点模糊印象都没有。第二次是前年暑假期,儿子儿媳带着我俩老和亲家、亲家母及孙子一起游玩庐山三天二晚,亲情同游,温馨难忘。今天和二位老同学及同学亲朋好友一起上庐山,是第三次,可为友情同游,开心愉快。
        庐山,它是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也是中国十大名山之一,它集风景、文化、宗教、教育、政治为一体的千古名山。
        2月18日上午八点,我和老同学新民坐公交到叠山路供电局汇合,然后再到同学朋友家坐他的车,去昌北加油站等冬根的车,等了不多时两车汇合,随后我们两辆车又调整了一下坐位,我们这部车坐了同学朋友夫妻俩和冬根爱人、大孙子以及我,冬根那辆车坐了冬根、新民和冬根妹妹及俩个小孩(冬根小孙子和他妹妹孙子),两部车一前一后沿着昌九快速路直奔庐山。
        我们到达庐山南门进山囗已是上午十点多钟,由于我们没提前网上预约汽车进山,故此守门不让进山。我们只能打电话找老同学水根,通过他的小孩疏通关系,最后才得已开车上山。
       一路的盘山公路蜿蜒曲折,人称山路十八弯,我们车绕过的弯远远比这多,我坐在车里数也数不清。冬根的朋友开车都出现了耳鸣,他的孙子坐我旁边也有一些晕车,于是冬根爱人赶紧拿出话梅给她俩吃,用于缓解症状。汽车沿着盘山路时而穿过松树林;时而又显露出路边的山崖。远处的云雾和山峦,飞驰的滑过车窗。前后车辆像开始了躲猫猫游戏一样;时而可见,时而又消失在弯曲的山峦中。好在山路的路面还算平整,也不陡峭,我们车大约开了半个小时到达山上景区附近。
        车在离锦秀谷景点还有一段路处停放,因路前面有栏杆不让外面的车通行,只能让山上景区的观光车和少数山上单位车通行。
         我们下车已是十一点半,大家拿下行旅包说去锦秀谷看看。我认为到了锦秀谷只是走马观花随便看一下,便会去吃中饭,故我把背包放在车上,心想吃过饭再拿。我背包里放着伞、登山护膝、水和含片药、以及纸巾。事后看完锦秀谷没有返回停车处,我真后悔怎么就没拿背包。
       我们沿着去锦秀谷的马路闲聊走着,冬根妹妹给大家每人一块面包吃,其它人事后也分享了各自带来的食品。今天我出门没带零食,平时出外旅游都是老伴张罗,我很少管这些事。我们一行吃着聊着,不知不觉就到了锦秀谷进门口,进锦秀谷第一个看点便是断桥。断桥有一个传说故事。
       据传明太祖朱元璋当年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朱元璋战败逃到庐山锦秀谷悬崖边,眼见前无去路、后有追兵、在这危难之时,天空金龙突降化作虹桥,帮朱元璋逃离过桥,当陈友谅追兵快到时,突然一声巨响,龙飞桥断,朱元璋得以脱险转危为安,事后朱元璋打败陈友谅夺取天下皇位,从此断桥名声大震广为流传。
        历史上朱元璋与陈友谅俩人都是反元朝之士。朱元璋早期弱于陈友谅,陈友谅自立为帝,国号大汉。后经与朱元璋几次大战逐败,最终死于鄱阳湖大战;因中箭身亡。所以鄱阳湖大战朱元璋是胜利者。
        至于传说中的朱元璋鄱阳湖战败逃到断桥边一事,只能说在鄱阳湖大战中,有一次因某些原因一时失利,朱元璋败逃断桥遭陈友谅兵追杀,这可为自圆其其说。反正导游都讲朱元璋鄱阳湖战败逃到断桥一事。
        今天的断桥景点,看上去就是一块凌空突出的巨石,高离地面也就是2~~3米左右,并非险峻。但配与朱元璋和陈友谅追杀故事,就给景点增加了看点和人文内涵。
       关于此处拍照,要想效果好,则一定要以断桥悬石下往上照,把断桥对面上悬崖与断桥突石连成一线,具体可参照断桥介绍牌相片。
        看过断桥,再往前游览便是险峰景点,险峰因毛泽东诗句而出名;“无限风光在险峰”。站在险峰观景台看,左右两边有山峦护守,正前方一望无际,视野开扩、举头眼望、晴空万里、蓝天白云、风和日丽。向下俯视、脚下是山崖、居高临下,山下远方的建筑物、田地、水库等星罗棋布,显得十分眇小。其实站在此处眺望;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不同的时间,都可看到不同的景色。
        我想当年毛泽东主席站立在此处,放眼远眺、伟人的眼界、胸襟、高瞻远瞩的目光,一定不是我们常人简单,所看到的景色。故主席诗词用一句:“无限风光在险峰”,表达出深远的含义。就我凡夫俗子而言,看到的风光是有限的,特别是我眼晴视力不好,同行同学朋友艳辉,我俩站在一起向远处俯看,他能看见水库有水,我连水库都看不清。
        走过险峰,不远便是好运石景点,我们三位老同学在此合影,作为此次旅游留念。随后同行的艳辉也加入我们三人合影,四位男士青松下站立,想借青松永不老。
[图片 750.jpg]
        模了好运石,向前走又去了好运池洗手,我想好运一定能降临,祈福家人及亲朋好友、年年好运来。
        我们沿山道行走,路旁山林松树时而相随,时而离去,走着走着发现前面有游客停下,扶着路栏杆在看树上的猴子,我们走近一看却实是猴子,而且还有几只。猴子也不怕人,你看它、它也看你、好像对视谁怕谁。我前年来时没见到猴子,我们大家都不约而同拿出手机拍照,享受人与动物及大自然共存美好的和谐。
        再往前行就是国共谈判台旧址,昔日不可一世的国民党,如今早已被共产党打败逃离到台湾那么一个小地方,在台湾国民党还常被台岛内的民进党夺权。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物是人非,不可比喻。
       顺道下行就到了此条路最后一个景点——仙人洞。
       我前年游庐山仙人洞已写游记,故不想重复述说。
       关于仙人洞,我到有一点想法,认为此景山洞可修缮凿深一些,即然是仙人洞总要让人有一种神秘遐想感吧。同时,我想假设吕洞宾真在此洞修练住宿过,说不定或许他还有徒子徒孙,这么浅的一个山洞能住的下吗?   
        走完仙人洞,午饭时间也已过,为赶时间多看一些景点,我们立马去了大天池。大天池我前年来庐山没去过,当然想去。从仙人洞到大天池有1.2公里,步行约40分钟,我们一行精神抖擞直奔大天池,中途还穿插小路抄近路走,大家一路闲聊赏景。我与新民同学谈曾经在校的往事;与冬根同学聊聊家常岁月;也和同行其它人随意聊着天。今天走了不少路也不觉得很累,山里的空气格外清新,让人神清气爽,常到外面郊游真好。
        我们马不停蹄的赶路,终于见到了天池山的山门,我们离大天池更近了,我想想中的大天池一定会很壮观。
        我不知走了多少石头台阶,而后到了天池石门,进入天池寺的院子,里面松柏参天,幽静阴凉。
        大天池有三绝;“龙首崖之险、凌虚阁之云、文殊台之佛光。”
         我们先去院子右边的文殊观景台,文殊台为半月形的拜月台,台为石木结构两层,因供奉文殊菩萨而得名为文殊台。
        我沿着屋外石梯台阶登上文殊观景台,一眼望去周围苍松翠柏;透过稀疏的树木,远处山峦叠嶂,连绵起伏、树木成林、气势磅礴、天空蓝天白云,在斜阳照耀下,宛如一幅淡墨山川国画。我想起明.王阳明《文殊台夜观佛灯》诗:“老夫高卧文殊台,拄杖夜撞青天开。散落星辰满平野,山僧尽道佛灯来。”
        看了文殊观景台,我们向左侧不远的天池寺走去,天池寺大门紧闭。
        天池寺是东晋僧人慧持创立,明太祖朱元璋赐名“天池护国寺”,为庐山首刹,后寺废。
        我们来到天池寺门前的大天池;不看不知道,一看让我大跌眼镜,这么小的一个水池怎么就叫大天池?
        据旁边介绍牌说;大天池,原是天池寺的天井,中架石桥,其长共约10米,宽约3米,终年不涸,大旱不竭,蔚为奇观。相传为文殊菩萨双指插石而成。有“开化帝释、插石成池、水涌石上”故得名。
        乘兴而来,败兴而去。我们又去龙首崖。龙首崖在大天池西南侧,循石阶往下走约250米,就可到龙首崖观景台。站在观景台看龙首崖,龙首崖崖壁峭立,一石横亘其上,犹如苍龙昂首,崖下扎根石隙几棵虬松宛若龙须,微风吹来像似龙须飘飞。整个山崖如绝壁悬崖,往下深不见底,令人不寒而粟。
        站在龙首崖观景台远眺,可见悬索桥横跨两山间,我们由于时间关系就不能再去悬索桥观景,只能原路还回上山停车处。途中经过花径白居易草堂,此处因白居易诗“大林寺桃花”而出名。我前年来庐山已看过,故此只是走马观花在屋外呆了一会儿,因屋内陈列馆人大多,所以没进去。
        走出花径,我们直奔停车处,这时已是下午5点多钟,我们想在天黑前赶下山。因此只能在停车处旁一家小卖部、买了方便面泡着吃,以填腹中饥饿省时而快。 
       我们近6点钟开始下山,夕阳抺去最后一缕霞光,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但还留有一些苍白的光亮。汽车沿着盘山公路转圈圈下来,当我们车赶到进山大门口,这时天色已完全暗下来,像似谢幕一样,我们终于下山了。返昌的路还算顺利,车在晚九点到达南昌。
       通过这次游玩,我觉得自己还是要多出去与人交往,不能自闭宅家,固步自封。记得有一次和我姐夫聊天,说起“交情”这个词汇,姐夫说只有先交往、多沟通,才能有情感。不交往既使是亲兄弟姐妹,也会慢慢疏远感情,故“交情”词汇二字;一定是先有交,后才有情。中国文字词汇内涵深远,富有哲理。这次出游让我对“交情”这个词汇有了悟透,因为和同学一道出游,不知不觉便加深了彼此之间情感,世间万物有时就是这么奇妙。在此我要感谢老同学冬根的邀请;感谢同学的朋友开车辛苦付出,感谢同行的每一位带给我快乐的一天!
        最后附游玩感言打油诗一首:
        祖国山川锦秀美,
        世间风光无限好。
        人生苦短光阴惜,
        不可依依尽收览。
        乘着夕阳闲时多,
        游山玩水饱眼福。
        纵使将来作古去,
        不枉此生来人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