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基层交警中队在道路施工监管中的实践及思考之管理篇

 昵称Bx24X 2023-02-22 发布于河北

导读:城市道路占道施工监管是城市交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交警部门如何从厘清监管组织体系及工作机制、严格规范占道施工监管、全过程抓好源头宣教等方面入手,确保道路施工期间交通安全有序和基本畅通的目标?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就有关做法作了梳理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供参考借鉴。



研究背景



杭州西湖留下交警中队辖区留下、蒋村街道及西溪湿地国家公园,是杭州第19届亚运会道路建设的重点区域,总投资约80.67亿;工程有地铁线网、快(高)速路网以及干道改扩建等(图1、表1)。辖区地处杭州主城西大门,过境交通流、通勤交通流较大;并因占道施工导致的路网资源缩减、工程车猛加。在此情形下,既要保证建设项目保质保量按时推进实施,又要确保道路交通安全、基本畅通和得到老百姓的满意,给一线交通管理带来很大挑战。

图片
图1:留下中队辖区大型工程分布图
表1:大型工程清单
图片



施工期间交通安全管理


1
厘清组织体系及管理机制

◆ 厘清工程单位组织关系。工程项目涉及企业单位众多,主要包括建设单位(即业主)、代建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而施工单位又涉及工程总包、分包、材料运输等多家单位,也包括涉及占道施工的绿化、管线、交通设施(标志、标线及智能)、管线、道路检测、设施维护等各家单位,如果涉及多个标段(如地铁3号线工程,共涉及7个标段),每个标段都会涉及上述各个不同的工种单位。交通安全管控重点主要有土方、混凝土、塘渣、水稳、沥青等材料运输单位,管线施工涉及种类多,每种管线的产权及施工单位通常也不同,占道施工单位众多、复杂,也是交通安全监管的重点。以地铁3号线工程为例,涉及各单位架构大致如下(图2):

图片
图2:组织框架关系图

◆ 厘清协调管理机制(图3)。一是分门别类建立“线上”监管群。以微信群为载体建立“线上”工作群,确保第一时间在监管群里“吹哨”下指令,实现“在线”实时高效监管。二是定期专题会商制度。每周定期召集项目业主、施工单位等负责人专题研究交通管理工作,如占道时间、空间、交通运输计划、交通事故多发点、拥堵点、秩序乱点治理等。三是多方会商优化制度。在施工前,结合道路交通事故、交通拥堵点及信访投诉等情况,在施工图基础上,从更细颗粒度的角度,会同专业设计单位,提出进一步优化的点位及具体意见建议;施工中或施工后,针对暴露出的新问题及时会商提出优化意见及建议,确保在正式验收前整改完毕,最大限度减少工程瑕疵,少留遗憾。

图片
图3:协调管理机制架构图
2
严格规范占道施工作业区管理
◆ 提前介入前期研究,把握交通组织原则。施工作业区管理的交通组织方案作为工程占道施工的设计指导文件,对工程施工组织和交通组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方案上报大队、支队前,中队会提前召集业主、设计、施工等单位进行讨论研究,通过了解拟实施工程“做什么”“怎么做”“如何组织交通”等核心问题,确保施工时序安排科学、占道红线控制合理、车道数保障、施工沿线事故黑点、堵点、敏感点等重要节点优化处理。通过前期研讨,在明确交通组织大原则的同时,对于需要增加预算、土建改造等事宜可以让业主提前开展前期工作。

◆ 积极参与联合图审,注重方案细节处理。在支队或大队会审占道施工方案时,中队要积极参与,其一,可以让上级部门审查时能第一时间更全面了解道路及交通运行实情;其二,可以利用中队对现场的了解,对方案细节如节点处理、线形、视距、慢行交通路权保障、基地出入口处理、公交站点设置等问题提出更优化建议。中队的积极参与,既可为支队、大队决策提供参考,也将现场实际管理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在设计阶段优化解决。

◆ 交改实施到场交底,确保方案有效落地。重要路口的交改时间选择要慎重,通常可放在周五晚上,以便利用周六周日交通流量小的时候,作为缓冲适应期;交改时大队、中队分管秩序的干部及专业民警要重视,必须要到场进行施工交底,针对现场与方案不符或明显不合理的问题,现场提出改善意见,甚至出现新情况影响较大的,可暂停实施方案。实施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早晚高峰,特别是周一早高峰要在大队、中队组建工作专班观察高峰交通运行情况,收集问题并提出改善措施,迅速落实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整改。

◆ 注重设施日常维护,定岗定时定责监管。施工区域内交通安全、智能设施设置规范、完善是交通安全、有序、通畅运行的前提和保障。由于施工便道交通设施变化大、损坏频率高,加强安全设施的巡查、养护是消除交通隐患的重要手段,也是日常占道施工监管重要内容之一。一是必须由建设单位落实一家有资质的交通设施、交通智能单位,并各配备1名负责任的项目经理。二是建立“一早一晚”设施巡查机制。即由设施养护单位及监理落实专人在每日早高峰前完成巡查整改,在晚高峰后开展夜间巡查整改;监理单位同步跟进“对抗式”检查。三是做好“空地”结合巡查交办整改。由中队数字勤务室视频员和路面TPTU队员常态巡查路面安全设施是否缺失、损坏,并拍照或视频取证,通过微信群交办整改,并记录闭环。

◆ 强化占道施工监管,确保占道合法一致。占道施工现场的安全性、合规性、合理性监管是中队的最主要职责。日常监管过程重点包括以下内容:一是严禁非法占道施工;二是严格占道施工审批,落实“占道红线”原则;三是加强施工现场预警设施监管,如预警距离、爆闪灯、锥桶等,及施工人员自身防范措施检查如反光背心、安全头盔、肩灯、荧光棒等;四是加强夜间现场监管,通常由夜间值班民警在每日22时后对照审批施工方案进行逐一复核检查,确保“批、管”一致,避免批归批、做归做“两张皮”现象。

◆ 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做到违规必查违法必究。一是行政处罚,由大队、中队依据《安全法》及有关规定依法作出处理;二是依据施工合同规定,责成建设单位依据有关《合同》规定,对违反规定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相应责任作出处罚,并报交警备案;三是必要时,将严重问题梳理后上报支队并抄送建设主管单位。

3
全过程抓好交通安全源头宣教
◆ 重点运输企业驾驶人宣教。项目中土方、混凝土、塘渣、水稳、沥青等材料运输,是根据项目工期进度决定,要动态更新重点运输企业驾驶人清单,并抓好“三宣”即入职宣、常态宣、重点宣工作。特别是要与车辆运输单位负责人、安全员、驾驶人说清楚,如工程运输车的通行规则“七定”的定路、定道、定车、定人、定速、定时、定重,及右转杀、并线杀、车头杀、倒车杀等“四杀”预防。
◆ 占道施工高危人群宣教。绿化、交通设施、管线、道路检测等占道高频施工、高危人员也是管理的重中之重,一是抓重点群体,绿化工人具有“人员多、老年人多、外地人多”等特点,是管理宣教人群的重中之重,要反复宣教。二是抓重点时段,道路施工收尾阶段,因道路已建成、车速明显提升,标线、管线检测检修等成为占道监管重点。三是抓个人安全装备,占道施工人员必须配备并规范使用反光背心、安全头盔、肩灯、荧光棒等“四小件”。四是推行岗前训示,由现场施工员对所有工人开展岗前安全培训。


有关管理的思考及建议



1
抓好“三条路径”贯彻,确保落地见效
违法查处、隐患治理、源头宣教是这些年实践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交通事故防控方法,成效显著,缺一不可。施工区管理应从以下“三条路径”推进:一是违法查处上,紧盯“一大一小”,即黄牌货车和电动自行车涉重点违法。二是隐患治理上,坚持隐患“动态清零、不过夜”理念,重点围绕施工区视线遮挡、临水防护、机非隔离、夜间灯光、标线设施维护等方面进行常态化治理。三是源头宣教上,坚持工程车驾驶人和路面占道施工人员“两手抓、两手硬”。
2
抓好“监管对象”管控,确保警令畅通

监管对象“盯三方”,“三方”指业主、总包、维护单位。要实现高效监管、有效落实,必须坚持“分层级、抓主次”原则。业主是工程牵头责任单位,前期方案报批以及现场整改,都应该由业主牵头落实。对于施工单位,由于涉及分包及各专业施工单位,交警难以逐个对接联系,因此对于需要协调施工单位的情况,原则上只找总包单位。而对于现场涉及简单维护或紧急整改的事务,应直接联系现场施工员及维护负责人,确保实施高效落地。

3
抓好“细节问题”整改,确保精准闭环管理

细节决定成败。要切实用好“线上+线下”监管,即通过高密度的监控视频巡查,全面开展“线上”巡查问题督办,及时“吹哨”下指令限期整改;定期召开“线下”专题会议,及时通报当前问题,并会商提出优化整改意见。

(文 / 杭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西湖大队留下中队中队长 徐武杭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西湖大队大队长 蒋定军

编校 | 王政阳 朱弘昊

审核 | 交通工程师 郭敏 

下期预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