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南近现代名人——梁得奎

 颐源书屋 2023-02-22 发布于北京

梁得奎(公元1894年—1951年5月),字星楼,今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文井镇清凉村响水小组人。原国民党中将。云南陆军讲武堂(云南陆军讲武学校前身)第十二期、南京(今江苏省南京市)陆军大学(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高级教育班深造毕业。

梁得奎生得中等身材,鼻直口阔,方面大耳,单眼皮,厚嘴唇。出生于一个望族家庭。其父梁必仁,字乐山,生于清光绪年,卒于民国,清光绪 十七年(1891年)丁酉科拔贡,曾从事景东县最早的小学教育事业,善于经营茶叶,在长地山有600余亩茶山,是一位大茶商。梁得奎是粱必仁之独子,幼年在家乡读私塾,成绩优异,后入云南省立第一中学读书,毕业后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云南陆军讲武学校前身)第十二期炮科,专修炮科,精习六韬三略。在云南陆军讲武堂时,同学们喜欢叫梁得奎梁公子或梁少爷,很反感。梁得奎学习勤奋,愿意吃苦,立志要为国家多做些事。民国十七年(1928年),毕业后入伍云南陆军,先后在孙渡(今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人)部下任见习排长、连长、营长。民国十九年(1930年),经裴存藩(今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人)介绍加入国民党;同年夏,调任第99师第4旅8团团长。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任滇越铁路警察总局局长。民国二十四1935年),被选送南京(今江苏省南京市)陆军大学(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高级教育班深造。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底,梁得奎回滇,随即参加了新兵的招募和训练工作。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任国民革命军滇军第五十八军(由云南地方部队和六个新兵团组成,辖新编第10师、11师、12师)新编11师1旅旅长;同年八月一日,得奎随国民革命军滇军第五十八军全军三万余人出征抗日前线。民国二十八年报1939年)初,任国民革命军滇军第五十八军新编11师副师长。民国三十年(1941年)五月,任国民革命军滇军第五十八军新编11师师长。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二月,任国民革命军滇军第五十八军副军长。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九月,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官总队副总队长,旋任南浔区(今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日侨俘管理处主任,第一方面军总部中将高参。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任云南省政府参议。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八月,任云南省景东县(今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县长兼三县联防指挥官。

1949年12月,在云南昆明参加起义。起义后,梁得奎由余建勋(今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人)保委为暂编云南人民解放军第十二军军部中将高参,并随余建勋参加云南昆明保卫战和滇南战役。1950年10月,暂编云南人民解放军第十二军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兵团十四军,余建勋任副军长,梁得奎仍任军部中将高参。不久,梁得奎调军大高级研究班学习。1951年5月,在镇压反革命运动中梁得奎被错捕,在回景东途中不幸病逝,时年57岁。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云南昆明军区政治部和云南省委统战部为梁得奎落实政策,颁发了起义人员荣誉证书,给家属补发了抚恤费。中共景东县委和县委统战部按“既往不咎”的政策,分别于1982年和1984年为梁得奎复查,落实了政策,予以恢复起义人员名誉,并定为革命军人。1985年9月15日,云南昆明军区给梁得奎颁发了起义人员证明书12002号。2008年,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为梁得奎颁发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章一枚。

延伸阅读:“立马九岭”碑

民国三十年(1941年),长沙(今湖南省长沙市)保卫战[指抗日战争期间,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九月至民国三十一(1942年)月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以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进入到第二次会战,日本派兵从鄂南突击,欲沿湘鄂公路进犯长沙,但这必须通过通城(今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县九岭,当时驻守的国民党陆军第10师溃不成军,九岭失陷。九岭是天岳幕阜山(位于今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境内)系中的九座山岭环环相扣而成,自古以来就是军事要塞。当时,第九战区总司令薛岳(今广东省韶关市乐昌市人)命令反击,由国民党陆军滇军第五十八军(军长孙渡,今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人)副军长鲁道源(今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人)率领新编第10师、新编第11师两个师,限期收复九岭。鲁道源受令后,亲临前线指挥战斗,民国三十(1941年)一月十六日,与日军激战数十小时,最后与日军展开肉搏战,终于夺回失地。时隔三天,受到重创的日军从湘南撤退至九岭,鲁道源诱敌深入,而后伏击,将日军打得丢盔弃甲,歼敌千余人,缴获战利品数百件。九岭大捷次年,鲁道源升为国民党陆军滇军第五十八军军长,为了纪念在天岳幕阜山九岭战役牺牲的将士,特拨款在九岭下石井沿公路山脚下建一纪念亭(得胜庙),亭基约一平方丈,中间砌有一立方米的台墩,上方四角,竖以立柱,立柱上覆以石板,再上为四面用青石板镶成的石碑。正面镌刻“立马九岭”四个篆字,落款是:“滇南鲁道源题”。背面刻的是鲁道源题的诗:“滇南健儿镇此间,三捷长沙敌胆寒,立马九岭歼顽敌,屡教倭奴弃甲还”。左侧刻有当时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词:“抗战必胜,建国必成”。右侧是鲁道源军训词“养浩然之气,为大战而生”十字草书。碑顶,覆以雕饰之花岗岩,气势壮观。此碑亭,在二十世纪60、70年代中被拆除,有亲历老人说,石碑在原来的九岭农机厂食堂当案板用,惜已遗失。

2016年,通城县百丈潭(位于今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马港镇金山脚下)水源保护与生态发展促进会会长毛绪武(今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人)回家做公益活动时,有多名老人向毛绪武提起希望修复“立马九岭”抗战纪念碑,毛绪武找到通城县、平江县文史专家考证,才发现自己家乡原来有这么一段轰轰烈烈的历史,便在原址处寻找,希望找到残碑,遗憾的是,没有找到。2017年6月8日,曾经在此参加战斗的三名四川抗战老兵:94岁的周禄生(今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人)、92岁的陈家乾(今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人)、96岁的苏国章(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在亲友和志愿者的陪护下,坐着轮椅来到九岭,当看到当年的战场,三位老兵自己挪下轮椅,跪在地上嚎啕大哭。苏国章说:他家五兄弟,四兄弟出来参军抗战,三位都死在抗日战场上,只有他负伤活着回家了。毛绪武说:百岁老人难见,更何况是抗战老兵,不能再拖了,“立马行动!”在毛绪武的建议下,该会成员们利用去年余款和自筹经费10多万元,经过三个月的努力,这块碑终于刻好,于2017年8月17日立了起来。毛绪武介绍,除此之外,还将建8块副碑,形成抗战碑林景观带。同时,联合平江县建设抗战文化园,打造马港户外旅游,促进当地发展,并让爱国精神永远传下去。

2017年8月17日,新立的“立马九岭”碑:碑为长方形,高5.9米,宽0.8米,厚0.7米,据介绍重达16吨。该碑正面书有“立马九岭”四个大字,背面刻有时已升任国民党陆军滇军第五十八军军长鲁道源亲笔题写的诗:“滇南健儿镇此间,三捷长沙敌胆寒;立马九岭歼顽敌,屡教倭奴弃甲还。”之后又陆续新建8块名人语录副碑,建立史实图文宣传栏,形成碑林景观带。副碑上镌刻的名人语录有:曾国藩(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人):“欲保长沙,先保九岭。”,毛泽东(今湖南省湘潭市韶山市人):“为永久和平而战”,蒋介石(今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人):“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千古罪人。”,薛岳(今广东省韶关市乐昌市人):“誓与长沙共存亡”,董必武(今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人):“血染沙场气化虹,捐躯为国是英雄。”,侯镜如(今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人):“九岭阵地山势险要,阻击敌人二年之久,给敌人打击很重,在长沙保卫战中占了重要地位,起了很大作用。”,王震(今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人):“把胜利的旗帜插到敌后去”,王甲本(今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人):“将有必死之心,士当无贪生之念。”

平江县境内的天岳幕阜山是湘北天然屏障,最高海拔1600米,山上有天门古寺和供奉中华始祖女娲的老母殿,顶峰有观天台。一峰尖悬崖绝壁的上狮洞曾经是国民党陆军滇军第五十八军战时指挥所,洞内刻有鲁道源题诗:“民国三十年夏,登幕阜山极目四望,气象万千。特题雄霸南天四字于上狮洞,并得绝句一首以抒意。慕阜顶天立,雄霸震四极。气吞三岛寇,势欲干戈戢”。上狮洞侧有孙渡(时已升任国民党陆军第一集团军副总司令)石刻《陆军第五十八军铁血干部训练班班歌》:“耿耿精忠,峩峩干城,起舞幕阜山下,挥戈洞庭湖滨。服从我革命领袖,歼灭那残暴倭寇,养成铁血救国之壮志,抱定杀身成仁之决心。担起复兴民族之重任,完成国民革命之使命。”惜年久风化难以辨认。下有时任平江县长陈鲲(籍贯不详)题词“幕天席地阜物康民”。国民党陆军滇军第五十八军军长鲁道源(时已升任军长)摩崖石刻题词“天岳第一峰”保存较好(也许是新刻不久?)“雄霸南天”四字在文革中被用炸药炸毁上部“雄霸”二字,倒下的岩石遮住了国民党陆军滇军第五十八军副军长梁得奎(今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人,时已升任副军长)题字“众山星拱”。

文章图片1

梁得奎像

文章图片2

梁得奎与夫人合影

文章图片3

梁得奎与夫人合影

文章图片4

梁得奎与夫人合影

文章图片5

立于老湘汉公路与新106国道交叉的象鼻嘴的公路边,“立马九岭”碑

文章图片6

湖南与湖北的分界线“湘北门”

文章图片7

017年10月2日今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百丈潭水源保护与生态发展促进会在“立马九岭”主纪念碑旁边立了8块副碑

文章图片8

上书鲁道源(今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人)等九位名人的名言天岳幕阜山九岭抗战碑林,是对九岭抗战将士们的缅怀

文章图片9

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境内的平江县境内的——天岳幕阜山

文章图片10

天岳幕阜山顶上狮洞曾经是国民党陆军滇军第五十八军战时指挥所,梁得奎题有“众山星拱”

文章图片11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九月十五日南昌受降仪式上,笠原幸雄向鲁道源(右,今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呈递投降书

文章图片12

南昌(今江西省南昌市)受降现场,右二为第五十八军副军长梁得奎

文章图片13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九月十五日《申报》报道了南浔区日军签字投降的报道,南昌简称“南”九江简称“浔”

文章图片14

南昌人民欢庆抗战胜利、中国军队第五十八军新10师一部进入南昌

文章图片15

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文井镇清凉村响水小组——(梁家大院)梁得奎故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