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怪象:分裂时吊打四方,大一统却无力招架。

 123xyz123 2023-02-22 发布于湖南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我国历史不乏强盛统一的大王朝,但也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处在势力割据,各国乱战的状态。

但是从我们学到的史书来看,总感觉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似乎如果中原王朝处于分裂内战时期,周边民族势力就分外弱小,但凡有个一亩三分地的小势力都能吊打他们。但是如果中原出现大一统王朝,周边民族也分外强大起来,强盛的大一统王朝面对四方民族势力的入侵反而显得分外不堪。

我们可以简单分析一下,我国历史上较长时间的分裂时期有:春秋战国时期,汉末三国时期,唐末时期。

首先我们来看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上承西周,下连秦汉。

文章图片1

西周是被西边犬戎攻灭,然后周平王迁都,进入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已经无力约束诸侯,国家已经是事实上的分裂状态。

而正是这个各自为战的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真正意义上攻破融合了中原上的其它部族,使华夏民族成为主导。

在这个时期,西边秦国先大破西戎,灭国百余,彻底占据关陇,后又收服巴蜀;齐国融合东夷,之后又和晋国先后联合诸侯抵抗北方不断侵入的狄人;南方楚国长期强势不衰,不但打的南方百越服服帖帖,甚至数次展望中原。

总之,整个春秋战国时期,虽然各国大战不断,但是四方还算安稳,各方民族势力根本没有侵入中原的机会。

文章图片2

然而,秦国一统之后修长城,汉朝时,汉高祖被围白登山,汉武帝一生讨伐匈奴,虽然战果累累,却也耗尽民生财力。

虽然不落下风,却也显得乏力。

再说汉末三国时期,这个时期大家都很熟悉。

三国时代大战不断,人口骤降,但是魏蜀吴三国面对少数民族仍然十分强势。

魏国大破乌桓,阵斩单于;吴国征服山越;蜀国降服南蛮。甚至西凉的少数民族也敬原西凉军阀马超为神明。

文章图片3

统一三国的晋朝不用多说,没多长时间就出现了五胡乱华。

文章图片4

最后一个大分裂时期是唐末的五代十国。

其实唐朝“安史之乱”就已经是一个分水岭,大家熟知的唐朝历史基本都是安史之乱之前,安史之乱以后的百多年,唐朝其实已经陷入了藩镇割据的时代。

这段时间也很有意思:被称为中国历史最强的唐王朝初建之时,周边民族势力似乎也迎来了大爆发。

文章图片5

突厥,吐蕃,吐谷浑,南诏,回鹘等敢于和大唐掰手腕的层出不穷。

但等到唐朝经历了安史之乱,元气大伤之后,藩镇割据的百余年以及五代十国时期,周边的民族势力似乎也像是销声匿迹了一样,直到宋朝建立,就又都一个个冒了出来。

文章图片6

后面的明朝就更不用说了,终其一朝都被北方蒙古残余势力威胁,王朝末期只能勉强维持内陆十八省,最后更是直接被东北满清所灭。

所以这是什么原因呢?难道国家统一之后实力反而更弱了,不能打了,还是真的天眷华夏,只要中原王朝陷入分裂,无暇他顾,周边势力也就变得弱小不堪?

我简单分析一下个人的观点。

其实无论是大一统时期,还是分裂时期,中原面对周边民族无论在经济上还是人口上都有压倒性的优势。

很多历史上著名的强大民族,实际上人口甚至比不上中原的一个省,更不要说北方草原游牧经济,缺少生产基础和矿物原料。

诸如蒙古,满清等在成功入主中原以前,人口总数不过几百万人,即使全民皆兵,也不足中原人口万一。

所以真要抵抗对抗这些游牧民族入侵,一方割据势力就已经绰绰有余。

但为什么更加强大的大一统王朝却显得那么被动呢?

自古以来,国人就有很重的乡土情结,诸侯牧守一方,有守土之责,民众也会自发保卫乡土。

所以,历史上国家一旦陷入分裂状态,各处都会建立起地方武装保卫乡土。不要小看这些地方武装的实力,三国时期许诸联合周围村民建立坞堡自守,就能挡住曹操大军不能寸进。中原物产丰富,一旦武力不受限制,很容易就能形成强大的割据势力。

而地方割据势力为了避免自己被其它割据势力所灭,首先便会清除周边的威胁,相对于其它割据势力,周边的小民族那就是任其拿捏的软柿子,经常会照顾一下。

所以一旦中原陷入分裂状态,在强大的地方割据势力的清扫下,周边民族势力根本没有成长起来的机会。

相反的是,一旦大一统王朝建立,王朝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稳定,便会想方设法解除各地的私人武装,正是“马放南山,兵收府库”。 

而这个时候,周边民族势力便会抓住机会,快速崛起,成为大一统王朝的心腹大患。

不知道大家对这个历史现象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