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雕神人面像:万年文明火种,从我开始燃烧

 那个老撕机 2023-02-22 发布于广东

2015年在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阜新市塔尺营子村东北500米的坡地上进行了一次试掘,只有40平米左右,出土了一块石牌。石牌上有十分精美的纹饰,正中是一个神人兽面,兽面双目圆睁,鼻梁坚挺,有尖锐的上下獠牙,两边有十分规矩的波浪纹延伸到石牌两侧,下方有很多三角纹。整块石牌大概只有巴掌大小。

这么块石头牌子到底有什么特别呢?根据对塔尺营子遗址出土木炭的碳十四测定,结果基本都在距今7400年左右,属于兴隆洼文化晚期(8200-7000年前)。


石雕神人面像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兴隆洼文化从1985年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发掘以来,就引起了全国的高度关注。这个辽西地区8000多年前的新时期中期文化体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先进性,兴隆洼遗址是中国迄今所知保存最完整的聚落遗址,成为研究新石器时代聚落最好的标本。

更重要的是,不同于长江流域要到凌家滩(5700-5200年前)才出现大量玉器,兴隆洼文化有的则是中国最早的玉器,但远不如后来的红山文化影响大,也没有形成规律性的组合关系。但从这一时期起,玉已被赋予社会意义,被人格化了。


石雕人面像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兴隆洼遗址众多房屋中心是两座大房子,学者们推测这应该是当时部落的宗教祭祀场所。在查海遗址中心清理出一件大型龙形堆塑,这是目前所知最早的龙形象,房基遗址中还发现15个规律摆放的兽头,多数额头位置有方或者圆的孔,特殊作用意味明显。兴隆洼M180墓中还出现了人猪合葬的现象,同时此墓也是兴隆洼出土玉器最多的墓葬。这些都应该和宗教有密切联系。

尤其在兴隆洼各遗址都发现了石像、人面像、石雕人面,甚至用人骨制作的法器等,这些都说明在当时已经把原始宗教万物皆为神的观念发展到神被人格化的阶段,这也为此后红山文化近乎狂热的宗教氛围奠定了基础。我们今天介绍的石雕神人面像就是这种宗教氛围的产物。


石雕人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兴隆洼的农业虽然不如长江流域早,但依旧是北方农业的起源,其有规划的聚落组织反映出复杂的社会结构,越大的房屋,其房屋下方的居室墓尺寸也越大,随葬品的数量,玉器的精美程度也都有区别,体现了当时的社会分化。大型陶器和精致玉器的制作反映了当时的工艺水平。

骨笛、篦纹陶器、石磨盘石墨棒等器物说明兴隆洼和裴李岗文化可能有着交流,河姆渡也出土了和兴隆洼一样的玉玦,兴隆沟出土了来自海洋的贝类,天津发现了兴隆洼文化的聚落,这些都代表了当时兴隆洼人的对外交流。那么石牌上的神面和高庙的獠牙兽面是否也有关系呢?我们不能确定。


蚌雕人面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但我们介绍了这么多不同的新时期时代区域文化,没有一个因为路途遥远而停下了发展交流的脚步。裴李岗的东西能够出现在红山,良渚的玉琮能够出现在石峁和三星堆,说明距离从来不是障碍。高庙,裴李岗,兴隆洼共存的时间起码有800年,有足够的时间和无数的可能产生各种各样的交流。

兴隆洼文化在礼制、宗教、工艺、农业、聚落形态等各方面的综合发展几乎全面领先于同时期的其他各地区文化,辽西地区在8000年前就完成了社会大分工和大分化,使得中华文明的火种从此刻开始熊熊燃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