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喜保医案(一)

 百草堂图书馆 2023-02-23 发布于内蒙古

魏喜保,1937年3月生,武汉市人,湖北中医学院首届毕业生,历任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教授、主任医师,湖北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中医脾胃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编委。为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他好学不倦,治学严谨,博览群籍,汇通诸家,不论经典著作,以及历代名著等,均认真研读,以取各家之长,融会贯通,补己之短,不拘泥,不保守,与西医能融洽合作,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已40年。他有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内科疑难杂证,尤精于脾胃病证的诊治,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各种慢性胃炎、食管炎、胆囊炎、慢性肠炎的诊治有专长。特别是对胃癌前疾病,积多年的临床经验,根据现代科学诊断技术,再结合中医整体观及天人相应学说,应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审证求因,以患者阴阳气血虚损及兼爽瘀、痰、气等情况,处方用药确能做到师古而不拘泥于古的原则,对疾病的治愈效果良好,不仅赢得病家信誉,还被《湖北日报》荆楚名医栏,《长江日报》名医谱宣传报道。

研创的胃溃灵冲剂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糜烂性胃炎及止血冲剂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均取得良好的效果,课题通过省级鉴定,其研究水平达国内先进水平。并荣获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参与编写《实用中医内科学》及《电子计算机英汉词典汇编》等著作。在国内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一、益气养阴、通络和胃治愈胃痞一例

李某,男,62岁,高级工程师。

初诊:1998年4月24日。

主诉及病史:曾患胃脘痛反复发作10年。用中西药物治疗效果不显,近因工作劳累,饮食无规律,脘腹胀满痞滞不适,时有隐痛,食欲呆滞,口干不欲饮,夜间口干明显,形体渐瘦,动则短气乏力,面色觥白,大便不调。

诊查:苔薄,舌质淡红,脉沉细,胃镜诊断中度萎缩性胃炎活动期,HP+病检中—重度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

辨证:气阴两虚,胃络不畅。

治法:益气养阴,通络和胃。

处方:太子参15g 焦白术10g  生山药15g  春砂仁10g  杭白芍20g  明玉竹15g 川石斛12g  佛手10g  炒三仙各10g  九香虫10g  厚朴花10g  大腹皮15g  薏苡仁30g  炙甘草5g

二诊:1998年5月26日。服上方30剂,脘腹胀满明显减轻,隐痛消失,食欲每餐可进40g 左右,一日4~5餐,精神好转,大便通畅,再拟前方去九香虫,加蛇舌草15g、金钢片15g、炒菜藤15g,加减继服2个月余。

三诊:1998年7月16日。症状基本消失,胃镜复查为轻度萎缩性胃炎,轻度局灶肠上皮化生,HP转阴,因武汉太热,煎药不便,要求拟丸剂。

处方:西洋参100g 制黄精150g 炒白术100g 全当归100g 赤白芍各200g 明玉竹150g 川石斛150g 炒莱藤150g 生山楂120g 鸡内金100g春砂仁100g佛手片100g 蛇舌草150g 金银藤150g 薏苡仁300g 红丹参150g 宣木瓜120g 檀香80g 三七末60g 大腹皮120g

以蜜为丸调理,并间断服前方约半年,于1999年3月26日胃镜复查,胃粘膜未见异常。临床症状消失。

【按语】长期劳累,饮食无常,致使脾胃虚弱,脾虚不能健运,胃弱失于和降,使脘腹胀满痞滞,久病纳呆,气血生化之源不及,气血不足、形体消瘦,面色白,故以参、术、草甘温健脾,益气补虚,以促生化之源,白芍、玉竹、石斛甘凉濡润之品,酸甘化阴生津以养胃。砂仁、佛手、厚朴花芳香醒脾以助运化,丹参、九香虫、炒三仙和胃通络以增胃纳。此宗叶师“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润始安'是以补气为主,养阴为辅,阴阳协调,标本兼顾,病情明显好转,又在原方基础上加蛇舌草、金钢片合薏苡仁清热解毒化湿,通络和胃驱邪,共调服一个疗程复查胃镜显效,因夏季煎药不便,再拟益气养阴、和胃通络,清热解毒之丸剂调理半年,症状消失,形丰神润,胃镜复查,胃粘膜未见异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