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珍玉医案(六)

 百草堂图书馆 2023-02-23 发布于内蒙古

十、清利肝经湿热法治愈阴肿一例

巩某,女,28岁。

初诊1999413日。

主诉∶阴唇外翻红肿疼痛2天,伴尿痛,白带多,腰痛。

诊查∶舌红苔薄白而干,脉数弱。

辨证∶肝经湿热下注。

治法∶清利肝经湿热。

处方∶龙胆草6g 炒山栀6g 黄柏6g 柴胡6g 生白芍9g 当归9g 瞿麦9g 萹蓄9g 琥珀3g(分2次冲服) 砂仁9g 茅根9g 甘草3g。水煎服3剂。

二诊1999416日。药后阴唇外翻头痛明显减轻,唯腰痛,下腹痛伴下坠。舌红苔薄白,脉弦数弱。上方加人参10g,炒白术9g。水煎服3剂。诸症愈。

【按语】阴肿是临床常见妇科杂证,常见于肝经湿热下注,临床治疗此证多以祛邪为首务。先生强调∶此证虽然表现为肝经湿热邪胜的一面比较明显,但“邪之所在,皆为不足”,这正说明潜在有肝失疏泄的因素存在,因此,标本兼治方为全面。况且邪越盛,祛邪药物的作用越强,但祛邪药或有伤正的副作用,故治疗时必须考虑正虚的一面。如本病,应用清热利湿药,既苦寒,又苦燥渗利,易耗气伤阴,而肝体阴用阳,性喜条达而恶抑郁,大剂苦寒降泄之品,又易于抑肝之升发之性。故先生以龙胆泻肝汤加减以治肝经湿热之标,逍遥散加减以顾肝主疏泄之本,湿热壅滞于下焦,故配以萹蓄、瞿麦、琥珀、茅根亦为治标所设,加强渗湿泄热作用,导湿热下行,使邪有出路。二诊,阴肿明显减轻,邪祛大半,加人参,炒白术健运脾气,既绝湿热内生之源,又缓苦寒伤脾胃,一诊邪重恐其敛邪故未用。诸药配伍,既标本兼顾,又先后主次分明,而达祛邪而不伤正,诸症相应而愈之治疗目的。

十一、健脾益气法治愈夜半子时手足不适一例

马某,男,57岁。

初诊1999420日。

主诉及病史∶夜半子时手足不适、木乱5年,发作时持续10分钟左右,子时后则自行缓解,大便偏稀,春季易上火。

诊查∶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弱。

辨证∶脾气不和。

治法∶健脾益气。

处方∶黄芪25g 人参10g  炒白术9g  当归9g  郁金9g  云苓9g  丹参9g  砂仁9g  甘草3g。水煎服3剂。

二诊1999427日。服上方6剂,药后症状减轻,近3日夜半子时手足木乱及不适程度减轻,发作持续时间亦缩短,大便仍偏稀。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弱。上方加炒山药9g。水煎服3剂。药后症愈。

【按语】夜半子时手足不适,是临床较少见的病证。先生从天人相应角度出发,指出∶人与自然相应,表现出人体自身对于自然界的影响具有调节适应的功能,特定时间状态下人体的不适现象,主要是人体顺应自然的这一调节机制减退或障碍而造成。人体阴阳适应自然阴阳的消长有一个生理限度的盛衰现象,昼则阳盛阴消,夜则阴盛阳消,这是人体生理所必需,违背这一规律,则出现不适。

昼为阳,夜为阴;而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夜为阴,而上半夜为阴中之阴,下半夜为阴中之阳,子时是阴阳交结之时,是人体阳始生,阴始衰之际,阳气虚不能盛,故出现子时不适。脾主四肢,四肢手足木乱不适,正是脾气虚的表现。故治以健脾益气为治。黄芪、人参、炒白术、云苓均为健脾益气所设;血为气母,无血之载,则所补之气为阳,易于散,故当归、丹参为气血相和而伍;郁金行气活血散结为气血虚而有滞所用;砂仁芳香醒脾,以利于脾气之复。二诊加炒山药,既助于健脾,且山药有涩性,加强脾气既补又固的需要。方中诸药合用,既补脾虚,又顺应了人体自身阴阳气血的关系,顺性补虚,疗效显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