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文明的秘密藏:就像电影悬念,几经反转,原来反派是正方

 pass2008 2023-02-23 发布于江苏

生命本悟    快乐本心

天人本一    智慧本光

我们说,中华文字中有一套传承文字,其作用是“字以载道”

甚至是一字一密码,一字一传承。

但在历史上,因为时代、社会、文学、口语等因素的影响,文字的意义越来越泛化,越来越多义化,越来越复杂化。

特别是传承文字的字义、词意及其用法,都出现了流失、淡化、贬义化,甚至是黑化和反转的现象。

比如说,“意”字在古文字中接近“道”的意思,像“得意忘形”的大致意思就是:得道而坐忘。

而在现代汉语中,“得意忘形”完全变成了贬义词,大意是“得意洋洋而忘记了自己是谁、是什么东西”!

这就好像明亮的镜子蒙了尘土,就好像西施变成了无盐,甚至好像是正面人物变成了反派人物。

不过没关系,“去尘明镜”而已。

就像电影中都有悬念,反派人物几经反转,原来竟是正面人物!

下面我们展开举几个例子.

1.无中生有

现代汉语中多用作“子虚乌有”,“凭空捏造”,比“莫须有”还可恶。

其实无中生有语出道德经,其本义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揭示了宇宙的规律,指出了万物的本源,即有生于无,至有为至无。

2.玄之又玄

现代汉语多用作“玄乎”之意,近似“故弄玄虚”。

而道德经的原话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不仅是微妙难解的意思,而是指阴阳相互旋转的图示和路径,是“一阴一阳谓之道”。

3.鸡犬升天

现代汉语用作贬义词,比喻一人做了大官掌了权,其关系网都跟着得势。

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语出汉王充《论衡·道虚》及晋葛洪《神仙传·刘安》,传说汉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后,连鸡和狗也都跟着升了天。本意是讲修行得道,泽人益世。

4.一本正经

现代汉语多解为“假装正经”,用作讽刺之意。

而“正经”的本义为真正的经典,为经史子集之类。晋葛洪《抱朴子·百家》有云:“正经为道义之渊海,子书为增深之川流。”

5.道貌岸然

现代汉语解释为“假装一本正经”,即比所谓“一本正经”还假装,多指善于伪装,表里不一,亦作讽刺之用。

而道貌岸然语出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成仙》。本意是形容道家人物神丰气足,形神庄重,类似仙风道骨。

6.群龙无首

现代汉语多用于贬义,指没了头领,成了乌合之众。

群龙无首出自易经乾卦:“群龙无首,吉”。其真实内涵可理解为至刚至柔、见贤思齐、修齐治平、天下大同等。

7.不求甚解

现代汉语多指读书半瓶子水,或浅尝辄止,或囫囵吞枣,或一知半解……

而不求甚解出自晋陶潜《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其实这是一种高明的读书方法和开悟方法,即会意法,顿悟法,不过于求理,不死抠字眼,不咬文嚼字,不钻牛角尖,重在领悟精神,“会心会意”耳。

类似以上的词语还有不少,耐人寻味,也非常有趣,大家不妨玩一下接龙游戏……

听光中文、光未央原创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