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乌梅丸→选自《经方方证》

 有缘者可网诊 2023-02-23 发布于江苏

乌梅丸是经典的厥阴病方和蛔厥病专方,传统的清上温下、温脏安蛔方,具有安蛔、止利、止痛、除烦、治厥冷等功效。乌梅丸证以厥冷、腹痛绞痛、烦躁、呕吐、腹泻为特征,多见于消化系统疾病。

一、经典配方

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附子六两(炮,去皮),蜀椒四两(出汗),桂枝六两(去皮),人参六两,黄柏六两。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伤寒论》)

二、经典方证

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338)

1.   蛔厥

厥,一指气闭,昏倒,如昏厥、痰厥、气厥、蛔厥等。一指四肢不温为主症,如《素问·厥论》:“寒厥之为寒也,必从五指而上于膝。”提示乌梅丸可治疗突然昏倒或四肢冰冷的疾病。蛔厥,也提示乌梅丸能治疗蛔虫相关疾病。《伤寒论方解》记载:“本方对虫积腹痛,痛极而厥者,有卓越的疗效。”

2.   久利

此症提示乌梅丸治疗慢性腹泻类疾病,被后世沿用。“此治久痢之圣方。”(徐灵胎《伤寒论类方》)“治产后冷热痢,久下不止。”(《圣济总录》)“用于久痢不止,或休息痢者,屡效。”(《皇汉医学要诀》)

3.   烦

在这是一种痛苦的心理体验。患者烦躁、难受,或抑郁,或焦虑,大多伴有失眠。本方黄连十六两,远远大于干姜、桂枝、人参、当归等。而经方中黄连量最大的方为黄连阿胶汤,黄连四两,治“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303),提示乌梅丸能除烦助眠,并治疗胸闷心悸、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疾病。

4.   呕吐

“蛔厥者,其人当吐蛔……得食而呕。”(338)提示乌梅丸能治疗呕吐反流类疾病,见干呕,或恶心、反胃等症。

5.   腹痛

方中所含川椒、人参、干姜的大建中汤能治“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含有黄连、肉桂的黄连汤治“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173)。含有附子、细辛的赤丸治“寒气厥逆”的胸腹痛,大黄附子汤(大黄、附子、细辛)治“胁下偏痛”。提示乌梅丸能治疗剧烈的腹部绞痛,其腹部出现隆起波动的包块,并有胸闷、咽喉窒闷、头昏头痛,甚至晕厥不省人事等。

原文以蛔厥为例,描绘一个寒热错杂、上吐下泄的乌梅丸证。其发病特征有二:一是上吐、逆下痛泻。既有胃及食管反流,或呕吐、嗳气,或吐酸嘈杂;又有腹痛腹泻,或遇冷即泻,或五更泻。二是内烦热、外厥冷。或胸闷烦躁,或失眠盗汗,或易饥能吃;但又怕冷厚衣,手足冰凉。

关于乌梅丸方证的病理机制,传统的解释有“阴阳错杂,寒热混淆”(吴谦)、“胃气虚而寒热错杂之邪积于胸中”(张璐)、“厥阴主方”“厥阴诸证之法”(柯韵伯)等。

乌梅丸具有止痛、止泻、止呕、除烦、除厥、安蛔、治消渴等功效, 其药理研究提示有抗炎、抗抑郁、降糖、促进胃肠功能恢复、调节肠道菌群、修复黏膜屏障等作用。据此推测,反流 - 抑郁 - 炎症 - 胃肠功能紊乱以及肠道菌群失调,构成乌梅汤证的基本病理基础。

三、适用人群

本方证临床表现复杂纷乱,虽痛泻,但腹无拒按;虽怕冷,但无脉微细弱;虽烦躁,但无神昏谵狂;虽痛苦主诉多,但无异常发现。症状重, 体征轻是其特征

1.   面青黄瘦

脸色黄,或青或白;眉头紧皱,痛苦貌,有烦躁抑郁神情。

2.   唇舌红烂

大多唇干红,或黯红,或唇肿糜烂,或口舌生疮等,舌黯红,舌苔厚,或白腻。多有头面部的慢性炎症,如结膜炎、牙周炎、中耳炎、咽喉炎等。

3.   脉弦滑大

脉弦硬,或滑数,或大而搏指。

4.   手足冰凉

手足冷,摸之如冰;怕冷,厚衣。

5.   疼痛多见

疼痛主诉多,疼痛为刺痛、胀痛、牵扯样痛;腹痛最多,也有头痛、胸胁痛、睾丸痛、痛经等。

6.   夜半发病

或腹痛,或失眠,或反流,半夜或凌晨发病或加重者居多,如胃及食管反流病、糖尿病黎明现象、五更泻等。

四、适用病症

乌梅丸证的临床表现以“痛、呕、利、烦、厥”为要点,但因为病证不同,方证识别但见一二证便是,不必悉具。有腹痛型、反流型、烦热型、腹泻型等多种类型,涉及精神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多个系统。

1.   肠易激综合征

消瘦的中老年妇女多见,痛泻久泻,抑郁焦虑,失眠烦躁,反流,腹胀,夜半或凌晨发作。乌梅丸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有效。本方能止泻, 改善睡眠与调节心情,抑制反流。

2.   克罗恩病

这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肠道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肠梗阻,伴有发热、营养障碍等肠外表现。病程多迁延,反复发作,不易根治。本方对腹痛、腹泻效果比较明显。适用于腹痛发作时腹部隆起者,以及腹痛剧烈、入夜加重者。年轻人多见。

3.   胃肠息肉

本方适用于中老年男性腹泻腹痛,遇冷易发,容易口腔溃疡,常规疗法无效者。本方对改善临床症状比较好,但能否消除息肉尚需观察。

4.   抑郁症

本方适用于痛苦主诉多,突发性的症状多,但检查无异常者。本方能改善睡眠,止痛,消除腹痛、呕吐、腹泻等症状。

5.   糖尿病

有本方用于糖尿病胃轻瘫、糖尿病腹泻、糖尿病性心脏病的报道。本方适用于食欲旺盛、夜半口干、腹泻、血糖高居不下者。

6.   其他

本方有治疗过敏性紫癜、神经性呕吐、口腔溃疡、角膜溃疡、盆腔炎、不孕、功能性子宫出血、肥胖、皮肤病等个案报道。

五、方证鉴别

1.   本方与四逆散

两方证都有痛泻、怕冷。本方证有反流呕吐,四逆散证则不明显。按压腹部,四逆散证多有腹肌紧张,本方证则不明显。本方证热证明显,多有口舌糜烂、烦躁、舌红等,而四逆散证则不明显。

2.   本方与黄连汤

两方均可以治疗痛泻、失眠。本方证脉弦硬大滑,彼方证脉弱缓。本方证痛泻多,彼方证痛呕多。

六、参考用量

乌梅(带核)20 ~ 50g,黄连 5 ~ 15g,黄柏 5g,人参 5g 或党参10g,当归 5g,细辛 5g,肉桂 5g,制附子 5g,干姜 10g,川椒 5g,粳米一撮,米醋一汤匙。水煎,日分 2 ~ 3 次,餐后服用。服用时,冲服蜂蜜1 汤匙。或按原方比例蜜丸,每服 2 ~ 3g,日 3 次。

本文节选自《经方方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