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器晚成——走进青铜世界

 天下文学文摘报 2023-02-23 发布于内蒙古

公元6000多年前,西亚的一些地区陆陆续续出现红铜制作的铜锥、铜针与铜珠,人们开始逐步掌握铜的冶炼技术,用冷锻或铸造法制作铜器。这里说的红铜,相对于黄铜、青铜而言的,是纯铜制作的器物,黄铜则是铜与锌的合金,而锡或铅与铜的合金,我们称之为青铜。考古学根据生产工具的变革,将人类古代社会分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从那时,人类渐次从新石器时代过渡到青铜时代。

青铜与红铜相比有3个优点。首先,熔点低,红铜的熔点一般是1083摄氏度,如果加入15%的锡,它的熔点就降到了960摄氏度。第二,硬度大,举个例子,红铜的硬度大约35度,如果加入5%的锡,硬度就增加到65度,加入10%的锡,硬度就增加到165度。另外,青铜铸件不易出砂眼,这是因为青铜熔液不易吸收空气,烧铸时气泡少,能使熔液进入“范”的各个细部,容易铸出锐利的锋刃与细密的纹饰。由于青铜的上述优点,出现后,很快就取代了红铜器物。但是由于锡矿较少,开采和冶炼需要一定的技术,因而青铜主要用来制作重要的器物-兵器、礼器与日用品,而极少作为生产工具等易耗品。

青铜文化在世界各地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伊朗南部、安那托利亚、美索不达米亚一带,制造与使用青铜器最早,大约在公元前第4000年初。欧洲在公元第4000年中期出现铜器,印度在公元前第3000年中叶,埃及在公元前第2000年中叶,美洲则是于11世纪以前,步入青铜时代。在一些边缘地带,如日本的弥生时代、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大洋洲,新石器时代处于停滞阶段,没有经过青铜时代就直接进入到了铁器时代。

在新石器时代的龙山文化晚期和齐家文化时期,黄河流域出现了红铜、黄铜与青铜制造的工具、用具与饰物。这些器物多为红铜用锻打方法所制造,而镜则是青铜由“范”制作而来。龙山文化之后,黄河流域进入文明时代,青铜冶铸业逐渐发展起来,中国步入青铜时代。我国铜器的出现虽然晚于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但是就铜器的使用规模、铸造工艺、造型艺术及品种而言,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的铜器可以与中国古代铜器一较高下。

起源于黄河流域的中国青铜时代,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的这1600余年间,大体相当于文献记载的夏、商、周时期。最初出现的铜质小型工具或饰物;夏代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工艺发展的高峰时期,青铜器则是这个时期物化的重要标志,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西周中期以后,青铜器胎体开始变薄,纹饰逐渐简化,风格逐渐草率,常有粗制滥造的现象,这正是中国青铜时代中衰及当时社会生活的反映;春秋晚期至战国,由于铁器的推广使用,铜质工具则越来越少了。

我们将三代青铜器放入生产、生活中考察,按用途大致可分为礼器、工具、乐、器、兵器、车马器等类别。这三代的大型青铜器是王公贵族用来举行宴会、祭祀等重大仪式的器物,具有标示身份、等级与权利的特殊涵义,是礼制的具体体现,这些器物我们称之为“礼器”,成为“国之重器”“宗庙大器”。礼器成为青铜器中最大量、最复杂、最豪华的部分,更是考古学研究的重点。礼器本身又可分为食器与炊器、酒气、水器与盥洗器等多个类别,大部分青铜容器均是礼器。

古代青铜器上的主要纹饰包含几何纹饰,饕善纹、夔纹、龙纹、蟠螭纹、鸟纹等动物纹饰,以及宴乐、狩猎、战斗等人事活动三大类。

青铜器的铭文,也称金文、钟鼎文,是宋元以来兴起的金石学重点研究对象。商代到春秋时期的铭文一般是铸成的,内容多记奴隶主贵族的祭典、训诰、征伐功勋、赏赐册命、盟誓契约等,最简单的以一二字标出氏族的名称。商代早期的青铜器,极少有铭文,以前认为个别上的龟形是文字,现在看来,实际上仍是纹饰而不是文字。商代中期,青铜器一般仍保持着不铸铭文的习惯,但个别器物上发现铸有作器者本人的族氏标记,字体近似甲骨文。西周以后常有长篇铭文,现存最长的铭文是西周晚期的毛公鼎,字体前期风格雄健,中后期趋向规整。战国的铭文大都是刻成的,内容以记载作器者姓名、器物所有者和使用地点为主,而字体则向多样发展,出现了鸟篆等艺术字体,列国文字也不尽相同。

作者:本报记者  杨凡

摘自《内蒙古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