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创作基础21:皴法改变(绘画技法演变)

 笑溜达 2023-02-23 发布于辽宁

创作基础21:皴法改变(绘画技法演变)

学习目标:归纳传统讲法,演变新面貌的山水,完成一幅山水作品

谨以此公众号内容与一起陪伴学习的画友们共享!

山水,完成一幅山水作品

学习指导老师:伯云

一、山水绘画技法演变概述:

1、山水演变脉络:

早期山水画与军事地图有很大的关联。

汉代域图Image

Image

魏晋   山水大都做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具有很强的装饰性。体现人在特定的环境中,线条质朴古拙。   基本特点: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以线条勾勒为形。

Image

隋(传)  游春图   展子虔   :山水画独立成科。山水大于人物,山水开始展现独立为主的空间。但依旧以勾线填色形式出现。体现了一定的透视比例与人物关系。Image
唐 敦煌壁画:青绿山水着色山水出现,表现丰富的场景,构图意识更强,形式突出,但依旧以勾线填色技法来表现。着色更加深入。

Image

唐:盛唐时期,文人水墨山水画出现。

Image

李昭道作品,绢本,着色,人物型',神态线条表现细致,形象深入。空间意识也有很大的改变,青绿山水成为山水独立成科的主流。

Image

王维:文人纯水墨山水鼻祖。体同了文人笔墨的意趣,体现文人笔墨的高度感 ,纯粹感,体现一定的文人的闲、静、清、空、淡、远的幽静思想。
古代文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一种进退观在作品中的体现。

Image

皴法面貌

五代:笔法,皴法出现。笔墨的表现开始在山水画中出现。山水画成为传统绘画主流。皴法,是后人对这些笔墨表现的总结概括。

Image

五代十国  荆浩(传)  台北故宫博物院

Image

五代十国  关仝  台北故宫博物院

Image

五代十国  董源  台北故宫博物院

Image

五代十国  巨然  台北故宫博物院

Image

卷云皴   斧劈皴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元  倪瓒  上海博物馆  纸本 水墨 96.1x46.1厘米   折带皴

Image

葛稚川移居图 

元  王蒙  故宫博物院   纸本 立轴 设色 139.5x58厘米   牛皮皴

Image

第一种皴法,对应一种不同的山川地貌。

近现代技法演变

取古人笔墨意向,结合现当代理念、西方的透视关系,表现一种新的山水面貌

Image

Image

总结

Image

二      案例:苍山溪流

工具:

兼毫毛笔小号、中号、大号,生宣或生宣卡纸或麻纸45*40厘米,墨汁,小瓷盘若干,笔洗;      颜料:无

Image

绘画步骤:

Image

找出画面物体的大致位置,确定构图。在用笔上或点或线或块面,中侧锋灵活转变。

注意把握整体的造型特征,和以往形态、结构比较明确的岩石相比,在形态上更为含混一点。尤需注意层峦之前的遮挡,墨色适中,枯润结合。用线柔和为主,要把握住最后画面的墨色整体融合较高,所以在用墨勾勒时不要太过突兀。

Image

使用柔韧的笔触根据岩石的结构线来适当塑造厚重感,可以理解为皴擦,枯笔比较明显。刚开始塑造的画面是比较虚的,逐步往后进行在结构处开始强调,适当加重墨色。点线并用,灵活表达。然后水润的墨色再适当晕染。拉大虚实和节奏的关系。尤其是远山晕染较多,前方塑造的比较繁密的地方,也可以表达的润一些。

Image

丰富和调整画面,观察整体,合理添加皴擦。对于墨色的过渡,疏密,虚实对比等方面做到进一步的和谐与完整。

Image

在一些转折出有比较细微的树木,无过多细节刻画,注意以点和线穿插丰富画面,造型都比较接近。可以理解为点缀画面。墨色较为浓重。

Image

远山晕染要虚,河流两岸的岩石基本上都罩染一层淡墨以做岩石和水流的区分。细密而丰富。

Image

本节案例,主要结合以前所学山水的基本技法,来直观的锤炼自身的笔墨表达,不建议着色。

Image

Image

不负韶华

珍惜美好时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