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中作文】《我的小欢喜》作品点评

 高分写作余老师 2023-02-23 发布于浙江

这一篇小散文,由景物——海棠花,感悟生命,表达内心情感,是初一学生的一次勇敢尝试。

全文读来,语句通顺流畅,语言较为干净明快,可见作者文字功底不错。

当然,个别句子的表情达意仍值得进一步推敲。

从构思来看,小作者想努力通过海棠花的经风雨,半凋零,出花苞,展现出生命的顽强,再联系自身的一次考试失败,引申出做人做事永不言弃的道理,大体上说得过去。

不过,因为篇幅所限,文章缺乏人和事的充分铺垫,因此结尾的“理”和“情”就显得比较弱,也就是支撑它的力度不够。

当然,话说回来,这样的散文要把人、事、理、情不着痕迹地融为一体,形成有机整体,并非那么容易的事。

这需要作者的感悟、思考,以及文笔达到一定火候才行。

从这篇文,可以得出几点启发:

1.人、事、景、物可以在文中相辅相成

无论写散文,还是写记叙文,写人记事、写景抒情、托物言志,都别忘了核心是精神。这精神,说白了是人的精神。

梅兰竹菊四君子,都是人赋予的品格。

屈原开创香草美人喻美好理想的先河,后世文人骚客竞相效仿。

类似“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等,均是景物特点与人的精神相融通,借以表达人的心志。

不唯诗歌如此,散文也这样。

袁鹰《井岗翠竹》、林清玄《桃花心木》等,写景物的同时,更是写人,二者密不可分。

初中生提笔写作,这样的构思方式是值得学习的。

2.人、事、物在前,情和理在后

反过来可以吗?如果能处理得当,不是不可以。但初学写作,顺着来,更稳妥。

通常,抒发情感或者引出道理,总是要在上文充分叙述描写人、事、景物的基础上才可以。

《桃花心木》一文,先描写桃花心木与成树的不同,然后写种树人浇水和补苗都不规律,进而引出自己的疑惑——是种树人懒么?不是。

然后,通过与种树人交谈,得知他是在模仿大自然的天气状况,使得桃花心木能适应多变的环境。最后,感悟到人生也要学会适应不确定性的道理。

如此,道理才能有所依靠,否则浮萍无根,理就立不住脚了。

同理,如果是抒情散文,也应当先写景物或者人、事,继而抒发感情,才不至于让人觉得空穴来风,无病呻吟。


猜你想看:

01 【中考作文】2021中考作文热点主题词

02 【高考作文】10种高分作文开头方法:案例加解析


学好语文,

受益终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