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抢抓农时科学防治小麦赤霉病

 深海之星ccpsl0 2023-02-23 发布于湖北

       小麦赤霉病俗称“红麦头”、“烂麦头”、“烂穗病”。小麦从幼苗到抽穗期均可受到赤霉病菌侵染,尤以开花至灌浆期最为严重。赤霉病菌主要侵染小麦穗部,可引起苗枯、茎基腐、秆腐和穗腐等。赤霉病对小麦的影响主要为三个方面:产量下降、质量下降以及在籽粒积累的多种真菌毒素。赤霉病大发生时可使产量下降74%,且由于受侵染的籽粒枯萎或变色,其质量无法达到碾磨烘烤和加工的要求。赤霉病菌侵染导致小麦籽粒中积累多种真菌毒素,人畜误食后会引起免疫功能紊乱,高浓度摄入DON毒素还会引起腹泻、呕吐、白细胞增多,导致人畜休克甚至死亡。

小麦赤霉病的流行趋势具有面积大、频率高、损失大的特点,在我国主要产麦区均有发生,且呈现从传统的长江中下游和东北春麦区逐渐北扩西移的演变趋势,小麦赤霉病已由一个局部性病害发展为普发性病害。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高温高湿气候型病害,在影响其发生、流行的各项因素中,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最为关键。小麦抽穗扬花期和灌浆前期的高温、连续3天及以上的雨日是小麦赤霉病大流行发生的主要原因

目前,国内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杀菌剂主要分为三类:干扰赤霉病菌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并且影响细胞分裂的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如甲基硫菌灵;通过抑制麦角留醇的合成来影响病菌生长的醇脱甲基化抑制剂(DMI),如戊唑醇 抑制禾谷镰孢菌ATPase酶活性从而抑制其生长的2-氰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如我国自主研发的氰烯菌酯。

小麦赤霉病防治要点

一、适期用药

扬花初期第一次用药,间隔7天第二次用药

二、选择合适药剂轮换使用

经过多年推广使用,推荐使用:龙灯稳达®-41%甲硫·戊唑醇悬浮剂80ml/亩+利克雷20ml/亩(飞防利克雷15ml/亩、飞防用水量1.5升/亩),能有效防治小麦赤霉病,同时兼防白粉病、锈病,使用后小麦叶色浓绿,促进灌浆,籽粒饱满。

图片

图片

图片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