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决定去做自己曾经最不想做的事

 lenbercong 2023-02-23 发布于浙江
六年前,我搬去杭州,再次投入到找工作的洪流中,当时简历投了很多,却都杳无音讯。

某天,忽然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说在网上看到我的履历,想邀请我去面试。这是一家保险公司,带着好奇我去听了他们的宣讲会,几个小时的洗脑轰炸直接把我劝退。

再后来又接到一家保险公司的面试邀请,我直接在电话里婉拒。心中不禁涌上一种复杂的心酸:

一方面觉得自己的性格与喜好真不适合这种以直销产品为目的的工作,另一方面不禁悲叹普通中年妇女的职场终点大概只有卖保险。

那时,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对于行业本身没有任何歧视,却对职业角色暗藏一种不可言说的微妙鄙视链。

说到这里,你或许已经猜到了故事的结局。

没错,六年后,我还是决定迈向中年妇女的“职场中继站”:保险代理人。


听到这个消息,估计很多熟悉的朋友会非常惊讶,而我也的确在过去的两个月里经历了百转千回的纠结。

这件事的发生要推溯到去年暑假。武功山旅行时我认识了一位来自广州的妈妈,因为都带娃,途中大家聊得比较多,也相互加了微信,从彼此的朋友圈了解对方的生活。她成了我公众号的读者,我知道她在保险公司做得很开心,仅此而已。

十二月时,我写了一篇接受心理咨询的总结:《我真的找了个人聊聊》。她看过之后很有共鸣,而且非常激动,约我细聊。

电话里我们分享了许多对自我的认知,对生活的感悟。谈话的结尾,她忽然说道:“我有个大胆的想法,其实你可以尝试去做保险。”

虽然我曾料想过这个转折(在我看来,拉合适的人入伙似乎已经成了保险代理的职业习惯),但我依然表达了心底的犹疑:“我觉得自己不太适合。”

“我觉得你很合适,”她列举了许多理由,其中最打动我的一点是,它也许是一个能够促进自我成长的机会。

“为什么不去试一试呢?”她的鼓励像是打开了一条门缝,只不过这一次,我没有像从前那样坚定地把它关上。

几天后,她直接在微信里发来一张名片,说想把我推荐给这位在上海的总监。

“谢谢你,可我还是没想好是否要加入。”

“不用担心,他会主动和您沟通的。他阅人无数,培养成就过很多人。相互了解后,不加入也没关系。其实这些跟我没有任何利益关系,真心觉得你俩认识一定会是件好事。”

或许是被她诚挚且纯粹的态度感染,就这样,我半推半就地接受了这份好意。

年底阳康后,我和总监进行了沟通,他的亲和、真诚与专业也缓解了我的部分焦虑。

之后去公司面试,走流程,一切似乎都顺理成章,但我知道自己依然没有达到想要的坚定,只是被人推着向前,时刻都有逃跑的可能。

为了从更多角度掌握信息,我约了几个正在这家公司工作或曾经工作过的朋友聊天,想通过她们的切身体会来了解现实里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也正是在与她们的交流碰撞中,我有了更多的思考,更清晰地认清了自己的内心,也渐渐找到了那个答案。

春节后我特意从杭州回上海参加五天体验班,开班前一晚焦虑症再次发作,忍不住给一位老友打电话倾诉。每次做重要的决定时我都会想听听她的意见,而她也的确再一次给了我鼓励与信心。


经历了这么多的心思反复,我终于决定迈出这一步。回过头站在客观的视角上来看,其背后的动因有几个:

关于现实
每个人做任何决定都与他当时所处的境遇有着直接的关系。这就是为什么六年前的我会坚定地拒绝这个职业,而现在却转变了想法。

回顾三年全职带娃的经历,我觉得自己生活得很充实,作为母亲也足够有成就感(相比照顾婴幼儿,我显然更适合当学龄童的妈妈。)

但没有自主经济来源始终是藏在心底的一份隐忧。这种惶恐虽被岁月静好的现实所掩盖,却一直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渐渐转化成生活的主要矛盾,让你不得不去正视。

也许是能力或心力不够,从事自由职业,我很难找到一种稳定且相对充裕的收入方式。

但重回职场也困难重重,一方面年龄受限,另一方面自己也很难立刻撒手不管娃。

而保险代理似乎是夹在职场和自由职业之间的第三条道路。

它提供了职场的模拟环境,羁绊却相对宽松,给了你自主规划工作的自由。

当然它也同时具备两者的缺点:既有KPI的压力,又无法为你提供充分完整的保障。

凡事皆有代价,对于现在的我而言,它是一条相对合适且有诱惑力的赛道。

另外,养老是未来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这个行业作为方案支柱产业,必定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为很难靠国家和儿女养老的一代人,我个人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若能用学习到的东西帮助别人做些事情,又何乐而不为呢?

  1. 关于环境

对于行业选择,各家保险公司的说法几乎都一样,因为身处的大环境是相同的。

之所以会选择进入这一家公司,除了机缘巧合,更多的是因为里面的人。

我身边有很多或熟悉或陌生的朋友,都心照不宣地去了这里。最让我惊讶的是一位在微博上认识的网友。

她是个绘本漫画作者,有俩娃,出过书,平日热爱手工、摄影,是那种业余生活特别丰富的姑娘。在我看来她已经达到了自己想要的境界:有喜欢的事,小有成绩且拥有自由。

某一天她官宣自己加入xx,进入保险业,让我特别震惊。我甚至还冒昧地私信人家为什么,她淡淡地回复:因为也要生活呀。

随着了解的深入,我想这家公司之所以能吸引很多不错的人加入、留下,除了完备的培训体系,设计得当的产品,更有人与人之间惺惺相“吸”的潜在磁力。

  1. 关于自我

如果说前面两条属于外部原因,真正让我放下心结,做出决定是源于自己突然冒出的一个想法:

其实这是一场用矫枉过正的方式来突破自己局限的体验。”(矫情如我,若是没找到非常规的理由,怎可能随意妥协。)

认识我的人都知道,从表现上来看,我是个清高有距离感、偏内向探寻,不善social的人,而从性格上来说,我也的确脸皮薄,不喜欢主动,抗挫能力极差。

这些貌似都是做保险最忌讳的部分,也是我在人生中屡屡受挫却很难改变的特点。

倘若能够接受直面自己弱势的挑战,无论成败,都不失为一种勇敢。

比如我做很多事都不愿意涉及利益,一想到变现就会产生排斥,而这份工作要求你必须触碰自己最敏感的话题。如果可以坦然对待,未来应该就能更容易地处理相关问题。

比如我每次受挫都会自我反省很久,做事会习惯性地规避困难。而这份工作注定要应对无数拒绝,在不停的打击下保持自信是我始终欠缺的功课,无惧失败的大心脏也是我一直想要拥有的东西。

比如我觉得自己不善交际,却也喜欢一对一的深入交流,在探讨中滋养彼此。之前很少主动邀约别人,而这个工作倒是给了我与他人沟通的机会,让我能够以一个特定的身份切入别人的生活,与不同的生命产生碰撞。

这些可能面对的挑战都是我为之紧张,但同时也为之兴奋的部分。

“为了自我成长”的终极理由终于平复了内心所有纠结。


除此之外,在整个探寻结果的过程中,我还收获了新的感悟。

我们总说要做自己,我们身上的那些优点、缺点其实都是自我的一部分,有时甚至会为了“坚持自我”而刻意保留一些固有的特质。

那么什么样的改变是优化自我,却不会让人失去自我呢?

从事保险工作会把我变得面目全非吗?

从理想到现实,从敏感到钝感,这些是我真心想要的吗?

如果别人知道了我的选择,会打碎他们对我的滤镜吗?

我最后想到了答案:真正的自我应该是那些本质的,自己怎样都不会舍弃的特点。

比如正直、真诚和严谨,这些才是我之所以为我,别人之所以看待我的根本。它不会随着场景、选择的改变而改变。

无论我从事什么工作,依然会保持正直,坚守原则;待人真诚,同理思考;认真严谨,探究到底。

至于爱独处还是多交际,反倒可以随着环境或心境调整,但无论怎样变化都不会影响自我的定义。

至于外界的看法,也许有些人会因为你做了什么决定而心生评价,但真正客观理智的人会根据你做事的方式得出结论,而这才是持久真实的判断。

不过到了现在的年纪,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又真的有什么所谓呢?


以上便是我在这段日子里的心路历程。

希望这件不重要的小事能给你带来一点感触。如果好奇更多,欢迎来撩。

愿我们都可以坦然拥抱生命里的每一次转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