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四军中走出来的将帅(239)——陈庆先中将

 兰州家长 2023-02-23 发布于甘肃
文章图片1

陈庆先将军

陈庆先将军,原名陈长发。1908年12月生于湖北省黄陂县(今武汉市黄陂区)北乡一区陈牌湾一户贫苦农民家庭。父亲陈守富,母亲张小桥,一家人靠租种地主家的几亩薄田,农闲时给地主家做佣人维持生活,常常吃不饱、穿不暖,住的茅草房又破又漏,难挡风雨严寒。由于家穷无钱上学,陈庆先7岁起给地主家放牛、放羊。13岁时,因实在忍受不了地主的欺辱,回家帮父母种田,不久随其三叔到武汉谋生,先后当过裁缝铺学徒、裕华纱厂童工、汉口印刷厂工人、汉口黄包车夫。

1926年,迫于生计,陈庆先在汉口报名参加北洋军阀周荫人部当兵,被编入陆军第十三师二团一营三连。当兵期间,不仅生活苦累,还经常受到当官的欺辱打骂。1928年2月,在随部队开往江苏省南通县的途中,陈庆先寻机逃离部队,重返武汉。1929年春,随伯父到四川万源县,在万源县西乡经营肩挑小卖日用品生意。

文章图片2

革命战争年代的陈庆先将军

1932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主力由陕入川开辟新苏区。陈庆先在此巧遇在红军工作队工作的表兄杜顺田,在杜顺田的引导下参加了革命,当关渡湾乡成立苏维埃政府时,被选为苏维埃委员,并担任关渡湾乡新独立连连长。12月,随新独立连编入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十二师,任该师第三十五团一营三连副排长。参加了川陕苏区反“三路围攻”作战,在攻打梨树溪战斗中,陈庆先奋不顾身英勇冲杀,不幸被土枪击中,身中许多铁砂、弹粒。伤口基本愈合后,于6月回到部队,即奉命去万源县军区指挥部工作,帮助各区集中训练新兵,向群众宣传红军政策,组织地方武装配合主力红军清剿逃匿山区的国民党散军及地主武装,巩固苏区建设。7月,陈庆先加入中国共产党。8月,任万源县军区独立营二连连长兼党支部书记。10月,任独立营代理营长。参加了反“六路围攻”斗争。1934年3月,任万源县军区指挥部指挥长;5月,任中共万源县委宣传部部长;不久,代理中共万源县委书记。在7月开始的万源保卫战中,根据上级的指示,陈庆先组织游击队广泛开展游击战,发动群众成立支前队,为红军运送粮食弹药,抢救伤病员,帮助红军构筑工事;动员青年火线参军,有力地配合了主力红军作战。

1935年3月下旬,陈庆先随军参加嘉陵江战役,渡江后任中共阆中县委、梓桐县委书记。期间,为红军征集新兵1400人。5月,随红四方面军长征;6月,任中共卓克基、阿坝特区区委书记;11月,任中共绰司甲特区区委书记。1936年4月,任中共金川省委组织部部长。7月随红二、红四方面军北上,8月到达甘南哈达铺后,任中共甘肃省委组织部部长兼哈达铺特区区委书记及红四方面军回民独立师政委。10月,率部同中央红军会师;12月,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37年2月,陈庆先以优异成绩毕业,被留任中央党校学员大队大队长兼军事教员,后又任第33班班主任兼党支部书记。

文章图片3

1940年7月,新四军第五支队部分干部在高邮黎城合影。前排左一为陈庆先,左七为罗炳辉。

1939年7月,陈庆先奉命带领从中共中央党校选拔的300余名干部及部分家属,奔赴新四军淮南抗日根据地,以加强党在华中地区的武装力量建设。9月,陈庆先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第五支队八团(又称“老八团”)政委。上任后,他和支队副司令员、团长周骏鸣一起,从狠抓教育管理入手,对部队中存在的游击习气、作风松懈问题进行整顿。教育部队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严格纪律;大力整顿党的基层组织,发挥党组织在部队中的领导作用,从根本上巩固部队。通过整顿,部队面貌一新,战斗力有了很大提高。12月,陈庆先率第八团部分部队和机关担负开辟来安、六合、嘉山新区任务,组织部队在当地建立起2000多人的抗日游击队,积极创建当地党的组织和抗日群众团体,经过十余次与日伪军战斗,控制了新区大部分乡村,为创建津浦铁路东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1940年3月,在半塔集保卫战中,陈庆先奉命率部昼夜兼程直插半塔集东,一举歼灭顽韩德勤部两个营。战后任津浦路东联防司令部政委。5月,率部参加“火烧来安城”战斗。11月,任江北游击纵队第三团团长。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陈庆先任新四军第二师六旅十八团团长兼定(远)凤(阳)(定)怀军分区司令员。3月,率部参加反击日伪军5000多人兵分七路对以定远为中心的路西抗日根据地的大“扫荡”,在当地人民群众密切配合下采取伏击、偷袭等战术,袭击日伪军。当日伪军攻势疲惫时,第六旅适时集中兵力出击,连续作战十余次,毙伤日伪军500多人,取得了反“扫荡”作战胜利。1942年1月,陈庆先任津浦路西联防司令部副司令员兼第十八团团长。指挥攻打定远县伪县长谢少臣所盘踞的新老谢家圩子,他亲自潜到圩子边侦察敌情,并与内应接头,一举攻破新圩子,活捉谢少臣;在攻打老圩子时,陈庆先的左大腿受重伤,伤愈后左腿短了1.5寸。此后,陈庆先常常拄着拐杖指挥部队作战,被淮南一带日伪军称作“陈拐子”,一听到“陈拐子”来了,一些日伪军就吓得胆战心惊。1943年2月,陈庆先任新四军第二师六旅副旅长兼淮南军区津浦路西分区副司令员。1944年8月,到华中局党校参加整风学习,任高干队党支部书记兼校委委员。12月,任第六旅旅长兼路西军区司令员。

文章图片4

江淮区部分领导合影。前左起:饶子健、陈庆先、曹荻秋;后左起:李世农、张力雄、陈克天、梁从学、杨光池。

抗日战争胜利后,陈庆先率部坚持路西斗争。1946年7月,国民党军以优势兵力大举进攻淮南,陈庆先奉命率部撤出淮南转战苏北战场,兼盐阜军分区司令员。参加了两淮保卫战,战后任华中野战军第十纵队司令员,华东军区第十二纵队司令员兼苏北军区司令员。在野战军主力北撤后,陈庆先率部在苏北地区坚持敌后游击战,沉重打击国民党军地方保安部队。1947年5月,在国民党整编第四十四师和整编第五十一师共17个营兵力企图在东沟、益林间合击第十二纵队时,陈庆先率部避其锋芒,攻其不备,飞兵敌后方响水口方向,克响水口,占大新集,歼灭国民党盐警部队及土匪武装600多人。同时,苏北军区各警卫团、独立营和县大队,积极打击敌保安团、还乡团,收复沭阳以西、宿迁以北及东海南部大片地区,进一步巩固了华东敌后根据地。6月,为策应刘邓大军行动,遵照党中央“一面坚持斗争,一面举行反攻”的指示,和华东局“仍须独立自主在蒋后方坚持斗争,熬过最后几个月的艰苦时期,以迎接主力的反攻,争取最后胜利”的要求,陈庆先率第十二旅在苏北和苏中积极开展游击战,与兄弟部队密切配合,歼灭敌人大量有生力量,恢复了苏北和苏中广大地区,为我军即将开辟南线战略进攻的侧翼战场提供了宝贵条件。11月,陈庆先任华中指挥部副司令员兼第十二纵队司令员。1948年1月,任江淮军区司令员。1949年1月,任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参谋长。参与指挥所部参加淮海、渡江、上海战役。

文章图片5

1951年在南京军事学院合影。后排右二为陈庆先;前排右一钟期光、右二刘伯承。

新中国成立后,陈庆先任第二十三军军长。1950年12月,到南京军事学院高级系学习。1951年初起,任南京军事学院战役战术教授会主任、训练部部长、教育长、副院长。他坚持白天工作,晚上抽空钻研军事课程,在参加函授系毕业考试中,19门功课全部抽签考试全为“5”分,以优异成绩毕业。1951年5月,在刘伯承院长、苏军总顾问指导下,陈庆先指挥在淮河安徽临淮关段水面上具体组织实施我军第一次由陆、海、空三军联合实战演习,达到了预期目的。1952年正月初二,陈庆先带领学院军事组到朝鲜战场进行调查研究。和军事组教员们经常吃住在坑道,深入前沿阵地观察敌、我双方情况,半年时间内不仅修改、实践了部分教材,还写出了一批有价值、具有现代军事理论水平的教材。这些教材在抗美援朝及日后西藏平叛、中印边界及中苏边界自卫反击战、援越抗美等作战中均发挥了指导作用。1954年春天,陈庆先接受组织建院以来规模最大演习任务,在江苏句容组织部队进攻实战演习。期间,全军都派代表来参观学习。南京军事学院建院5周年时,毛泽东主席亲临学院视察。由于工作成绩突出,陈庆先在庆功大会上荣获一等奖。

文章图片6

陈庆先(左三)在野外学习现场

1960年10月,陈庆先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61年8月,经总部批准,济南军区组织军区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诸兵种合成战役战术演习——内长山要塞区反突袭和坚守岛屿作战演习(又称“303”演习),由陈庆先担任演习指挥部部长,通过演习对反空袭计划和指挥、坚守岛屿作战各阶段中诸多问题都进行了演练探讨。总参杨成武副总长、总政萧华副主任亲临指导,对演习作了高度评价。1963年3月,根据中央军委首长指示,陈庆先承担编写《济南战区关于战役防御阶段中抗登陆战役战术指导原则》,不仅是济南战区战役防御阶段中的指导原则,还被军事学院应用于教学。

文章图片7

1964年雷绍康、陈庆先和王子修在一起。

1964年5月,陈庆先诊断出患食道癌。由于手术创伤大,放射治疗并发症严重,8月不再担兼任参谋长。1965年春节后,回湖北武昌休养。1968年7月,中共中央军委批准陈庆先离职休养。

1955年,陈庆先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文章图片8

湖北省黄陂县西陵山长乐园的陈庆先和夫人张静(红四方面军中最小的女红军战士)塑像

1984年1月19日,陈庆先在济南逝世,享年76岁。2005年,与夫人合葬于老家湖北省黄陂县西陵山长乐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