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唐宋“海棠纹”及海棠式玉环

 睫毛上的风尘 2023-02-23 发布于北京

代的艺术品上刻画着世间之内与世间之外的各种形象——仙佛神圣、灵异精怪、飞禽走兽、花草树木……丰富多彩而引人入胜;有些形象今天我们尚可解读,有些已然成谜。

但凡能被解读的,都会触动我们的内心。

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人类灵魂的共鸣,一种流淌在古物中的精神力量的传递。

盛唐时的牡丹是名副其实的“花魁”,而唐代贾耽《百花谱》中赞美海棠为“花中神仙”,这本书也是目前可见最早使用“海棠”之名的作品。

图片

书中还提及四川“海棠无香,惟蜀中嘉州者有香,其木合抱”,“独靖南者有香,故昌州号海棠香国”。

此后,海棠花的地位与声望日益突出。

海棠又被誉为“国艳”,古时常栽在皇家园林中与玉兰、牡丹、桂花相配植,形成“玉棠富贵”的意境。

图片

“唐明皇登沉香亭,召太真妃,于是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装鬓乱,衩横不能再拜。明皇笑曰: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尔。”

——宋 释惠洪《冷斋夜话》

为唐代杨贵妃“海棠春睡”的典故,自此,“海棠春睡”成了美人娇卧的形容词。

独有偶,除了“贵妃躺”,还有“贵妃汤”。

陕西临潼,骊山脚下,华清池旁。1982年4月发现了唐代御汤遗址,包括莲花汤、海棠汤、星辰汤、太子汤、尚食汤等。

据考,其中的“海棠汤”便是“贵妃汤”,为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唐明皇为杨贵妃所建之浴池。以海棠为形,青石砌就,精致玲珑。

图片

唐宋两朝虽属相承,而文化色调注定不同。

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中曾概述:

“一生之中,少年才情发扬,遂为唐体,晚节思虑深沉,乃染宋调。”

到了宋代,理学之风大盛,海棠更是几乎成了人们对美好品格的代名词。

宋沈立《海棠记》序云:

“蜀花称美者有海棠焉, 而记牒多不录, 尝闻真宗御制后苑杂花十题, 以海棠为首章, 赐近臣唱和, 则知海棠足与牡丹抗衡, 称独步于西州矣。”

真宗皇帝对海棠的喜爱跃然纸上。

著名的文豪苏东坡与陆放翁亦痴爱海棠,宋代文化里面的海棠意象更甚于唐,可见一斑。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北宋苏轼《海棠》

图片

“成都海棠十万株, 繁华盛丽天下无。”

——南宋陆游《成都行》

“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我为西蜀客,辱与海棠游。”

——南宋陆游《海棠图》

图片

北宋晏殊《海棠》诗云:

昔闻游客话芳菲,濯锦江头几万枝。

说的就是宋代蜀地广植海棠,成都锦江两岸的海棠花海盛况。

图片

表面的形象,都是内里的呈现;反之亦然,精神总需要通过物质形式去传递。

源于对海棠“花格”的偏爱,古人将君子的理想人格自然而然地融为海棠的文化内涵,唐、宋辽金的艺术品上布满了各式各样的海棠纹。

图片

唐代鹦鹉纹海棠形银盒 

西安博物院藏

图片

唐代井陉窑白釉“官”字款海棠盘 

河北省博物院藏

图片

 唐代海棠形摩羯纹金长杯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图片

唐代嵌宝海棠镜 

日本私人收藏

录于《古代中国の造形美》

图片

唐代海棠形鹿纹三足银盘 

河北省博物院

图片

唐代越窑青釉海棠式碗 

 上海博物馆藏

甚至宋辽金之间虽然兵乱不断,在文化上却不约而同地表现出对海棠形象的偏爱。

图片

辽三彩海棠盘 

辽宁省博物馆藏

图片

南宋水晶绦环或绶环 

东阳市博物馆藏

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对唐宋以来形成的花卉纹饰定名较为混乱,例如大量具有海棠、莲花、牡丹文化意味的器物被称为“葵口”、“葵纹”等。

这些称谓实属约定俗成,并不贴切,这是没有上溯源流之故。

图片

唐宋时被大众喜爱和赋予各种高尚“花格”、并常登大雅之堂的著名花卉计有:牡丹、芙蓉、芍药、茉莉、兰花、茱萸、忍冬、莲花、菊花、梅花、桃花、桂花、海棠、梨花、玫瑰、石榴等,少有提及葵花,反而传统的“葵”指的是一种缺乏文人意趣的食用植物。

《现代汉语词典》中,“葵”指某些开大花的草本植物(锦葵、蒲葵、向日葵),这个义项与“葵”在古代的意义相去甚远了。

《汉语大字典》中对葵的第一个解释就是葵菜,又名“冬葵”、“冬寒菜”,锦葵科。二年生草本,叶肾形至圆形。夏初开淡红色小花,常簇生叶腋。嫩梢、嫩叶作蔬菜,种子、全草入药。这里指出了葵的本义就是蔬菜。葵类植物很多,大多可供蔬食。第二个义项就是滑菜(即含粘液菜)的泛称。

葵作为蔬菜,最早记述见于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经·豳风》:“七月亨葵及菽”说明葵早已被人们蔬食,并已很普遍。

《尔雅》:“蔠葵,蘩露”。这里的蔠葵因与葵煮熟即滑的特点相同,所以归为葵类。

《古乐府·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前半句写出了葵在园中生长情况,当我们把那些“青青”当作向日葵的时候,我们已经离传统非常遥远了。

许慎的《说文解字》也收录了葵字,“葵,菜也。从艸,癸声,彊惟切。”

《左传·成公十七年》:“仲尼曰:'鲍庄子之智不如葵,葵犹能卫其足。’”晋杜预注:“葵倾叶向日,以蔽其根”。

这就是说葵有倾叶向日不使太阳晒于其根的本能。“卫”是保护、保卫的意思。足指葵根,人足居人体之下,植物的根亦居体下,故以足代指根。

像葵这样的植物,茎直立,从下到上,都生叶片,叶片向日倾斜,影子便照到地面,遮住茎的基部。不过,多数植物都是这样,只是古人特别注意到葵的这一习性罢了。

由于葵的叶片总是倾向太阳,古人便认为葵与太阳有特殊的关系。

又如《淮南子·说林训》有云:“圣人之赞道,犹葵之于日也。虽不能始终哉,其乡(向的意思)之者,诚也”。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第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农学著作。

其书“蔬类”的第一篇就是“种葵”,记述了葵有紫茎和白茎两种,有大小的区别,并且详尽地记述了种植栽培葵菜的方法,象如何在春天畦种浇地,如何在腊月汲取井水实行“冬灌”等等。其中甚至说“一升葵,还得一升米”。意谓一升葵,可换得一升米。

宋朝罗愿的《尔雅翼》曰:“葵为百菜之主,一岁可三种”。

元代王祯《农书·卷八》:“葵,阳草也……,其菜易生,郊野甚多,不拘肥瘠地皆有之,为百菜之主,备四时之馔,本丰而耐旱,味甘而无毒。……子若根则能疗疾,咸无弃材。诚蔬茹之上品,民生之资助也。”

从这些资料我们都可以看出,葵在当时是一种主要的并不可或缺的蔬菜,同时还有作为药物的功效。

我们今天所说的向日葵,原产于北美洲,在哥伦布(约1451 一1506)发现新大陆之前,世界上其他地方没有此物,也无关于它的文字记载。

图片

图片

宋 林椿《海棠图》

根据《太平广记》中“草木类”的著录内容,不难了解古器物花卉纹饰内藏的人文意蕴——天人宇宙观、生命观、道德观、祥瑞灾异、延年益寿、佛道思想、灵异文化等。

唐宋海棠文化盛行之时,海棠的“花格”被进一步拔升,并与牡丹、芙蓉、莲花等的美好寓意相糅合。

甚至海棠形纹的器物同时也糅合了其他名花的细节特征,所谓集美是也。

从此花是花,花亦非花。

这也许才最接近真实的历史。

图片

史以来,华夏民族的精神文明便与一种物质载体不可分割,那就是玉器。

中国人自古至今都相信,美玉代表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世界观、生命观,集中了世间所有的祥瑞与美德。

“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礼记·玉藻》

宋辽金时期,源于人们对海棠花近乎偏执的热爱,海棠形象自然也会体现在玉器之上。

其中的典型,就是贵族随身的海棠形佩玉。

《宋史·舆服志》中多处提及皇室及官员服饰有“玉环”、“绶”等的等级佩用制度。

图片

宋海棠式玉绦环 

金东区曹宅镇郭门村郑刚中墓出土

郑刚中为南宋抗金名臣,与岳飞、宗泽齐名,

金华市博物馆

“环绶”体现在宋代的绘画和雕塑作品上,结合考古实物,见得较多的,除了巾帽上的小型佩环(玉屏花,俗称巾帽环),应该就是“绦环”与“绶环”了。

图片

南宋海棠形和田玉绦环或绶环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绦”和“绶”都是丝织衣带的意思,所不同者在于编织方式与用途。

绦带,常用于胸腹及腰部,结合“绦带环”横束外衣为用。

图片

《吴全节十四像并赞图》元代

吴全节为元代道教领袖,

其着道服以绦带玉环束腰,正是宋代高士遗风。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图片

南宋 周季常 林庭珪

《五百罗汉图》局部 

居士腰间的玉绦环

绶带,则为腰间垂坠的饰带,常系结玉佩或“玉环”垂于正面压襟。

图片

宋太宗永熙陵 神道石刻文官

腰间可见佩戴绶带绶环

宋辽金时期不少官宦贵族在穿常服的时候亦经常会佩绦以及绦环。

南宋赵伯澐墓所出的南唐投龙玉璧及宋代水晶璧,根据保存良好的丝带长度及编织形制来看,应该是墓主人生前用作绦环之用。

图片

赵伯澐墓所出投龙玉璧及绦带

北京市丰台区80年代发掘的金国乌古伦氏贵族墓地中所出的一枚白玉六瓣海棠形环,现在一般认为是巾帽环,但实物直径接近5cm,与多数的小型金、玉、铜质巾帽环尺寸有别,且是单个出现,其用途到底是“绦环”、“绶环”还是“巾帽环”,是值得进一步研究考察的。

图片

乌古伦窝伦墓所出海棠式白玉环

乌古伦氏家族为金国高级贵族,

乌古伦窝伦及其子元忠均为金国驸马,

元忠更曾为金国宰相。

需要指出的是,在所见宋代朝服官员雕塑形象中,文官佩绶环垂于腰部以下正面压襟,象征“谦与谨”。

武将所佩为束紧“袍肚”或胸甲的绦带及绦环,其中绦带称为“束甲绊”,又称“勒帛”,绦环称为“得胜环”,一如其名,它们象征着气节与荣耀。

图片

从宋陵遗存的神道石刻人物服饰观察,海棠形的“得胜环”似乎在北宋中晚期以后才在武将朝服上广泛使用。

图片

宋神宗 永裕陵神道 持钺武将石刻

胸前束有“得胜环”

宁波东钱湖南宋石刻群,向来是学者考证宋代舆服制度的重要实物资料。

其中以“一门三相”的史氏望族墓道石刻群为最,它包括宋冀国夫人叶氏太君墓道、宋太师越国公史诏墓道、宋太师齐国公史渐墓道、宋卫国忠献王史弥远墓道的石刻群像。

图片

宁波东钱湖南宋石刻武将

其中不少级别较高的文官武将像均有佩戴海棠形绦环、绶环的细节刻画。

图片

宁波东钱湖南宋石刻文官 

腰佩海棠形绶环

戴五梁冠,应在三品以上

图片

宁波东钱湖南宋石刻文官  

腰佩海棠形绶环

同样戴五梁冠,三品以上

图片

宁波东钱湖南宋石刻武将

胸前束有海棠形“得胜环”

图片

宁波东钱湖南宋石刻武将

胸前束有海棠形“得胜环”

由于是石刻,这里面的环佩形象,当然已经不能辨别其实际材质。

但根据部分古代绘画作品以及各大博物馆所见的考古实物推敲可知,低级别的官员可能佩用铜质海棠环佩,而高级官员应该使用玉质海棠环佩。

图片

图片

宋式海棠式玉环造型极具简约之美,工艺精巧,其造型外柔内刚,阴阳合一;体现出极高的审美层次和极丰富的精神内涵。

海棠式绦带环的文化内涵甚至影响到了后世历代的木雕工美形式:

绦环板”,又名“腰华板”,是在传统木雕柜面、门扇、床围等地方镶一块四边起线、中间透空的镶板构件,也常常用于柜门的板心、腰板和下裙板上。这种构件正是海棠式玉绦环的文化内涵在木制艺术品上再现的例子。


由宋代开始到近现代,一脉相承。

图片

清金漆浮雕人物故事纹绦环板 

三明市博物馆藏

图片

以后,海棠纹玉佩乃至佩绦佩绶的传统延续至元明,然简约的艺术形式逐步演化为多种图案复合堆砌,绦带的系结形式亦发展成绦环及带钩配合使用。

不得不说,宋时那种大道至简的美学意象逐渐沦丧了。

也许,每一个朝代终将走进历史。

历史的云烟虽已飘远,余味却时时萦绕在我们的心间。

图片


如果喜欢本文,请不吝分享,

赠人“海棠”,手有余香:)


参考资料:

《《太平广记》“草木”类的编纂思想——兼与《太平御览》植物类目之比较研究》,盛莉,《人文论谭》,2013年12月31日

《拈花之道——敦煌莫高窟北朝至唐代花卉纹样探析》,张春佳、刘元风,《中国美术研究》2017年6月30日

《探究中国古代的“葵”》 ,席芬 ,《北方文学》2018年第33期

《唐代游赏之风与花卉业的发展》,王玉成、曾磊,《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7月15日

《唐人爱花和宋人爱花——浅谈唐宋花卉纹样的流变》,汪燕翎,《美术及设计版》,2003年5月25日

《日常生活史的一个面相:花卉与宋代社会生活》,郭幼为,《贵州文史丛刊》,2020年5月15日


近期有“热心人士”抄袭我们的文章、照搬我们的配图,稍作修改发在自己的公众号上,这里就不进行直接曝光了。

当然,这也说明我们辛苦码的字还是有点含金量的,但归根结底,尊重原创就是尊重作者,也是尊重自己的人格。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