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中隐藏的社交观,读后有个好人缘

 半城湖之缘 2023-02-23 发布于安徽

图片

钱穆先生曾说:中国读书人应有两大责任,一是自己读《论语》,一是劝别人读《论语》。若每人到六十岁,都读四十遍到一百遍,社会就会大改其貌。

我们能从《论语》中悟到修身齐家的法门,修养品性;也能从孔子的一言一行中,体悟待人之道。读懂《论语》这5条社交观,你的人缘一定不会差。


1

和而不同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君子遇到与自己观点不同的人,仍能尊重对方;而小人则是嘴上附和,心里头却想方设法攻击他。

有人说:真正的成熟,是能尊重别人的生活和选择,而不是把“凡是和我不同”的人,都钉到耻辱柱上。毕竟世界那么大,每个人都有着各自的偏好与口味。

你喜欢香菜,别人喜欢榴莲。你强求不了对方爱上香菜,对方也说服不了你钟情榴莲。

与其各执己见,闹得不欢而散,不如选择接纳。当你放下了成见,学会尊重别人,自然也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2

推己及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子贡曾问孔子:这世间有没有一句话,可以作为我们的行为准则呢?孔子答:恐怕就是恕了吧。

所谓恕,就是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自己厌恶的东西,也不强加给对方。

与人相处,贵在换位思考。多一分理解,就少一分责怪;多一分体谅,就少一些伤害。就像白居易所说:“待人接物之道,以心度心,心身观身。”

真正的高情商,不是八面玲珑,而是心里始终装着别人。

3

熟不逾矩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也;朋友数,斯疏矣。——《论语·里仁》


下位者过分讨好上位者,招来的是侮辱;而朋友之间过分亲昵,也会渐行渐远。

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后界限,而一切麻烦和冲突都源于想要突破这界限。与人相处时,懂得给人留下自处的空间,别人才会感到舒适。

真正的疏远,总爱穿着热情的衣服;而真正的热情,却常着一身疏远的行头。最深切的关心,是知晓分寸,不让自己的热情成为别人的负担。正如森林中的两棵参天大树,相生相伴,却间隔有隙,各自生长。

相处舒服的人,都懂得亲而有疏,熟不逾矩。

图片

4

事不责人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孔子说过:若是一个人遇事能严于己宽于人,就不会遭到别人的怨恨。

生活中,很多人一碰到矛盾,就把矛头指向他人,扔出一堆负能话语。结果自己怨念不见减少,还惹得别人一身火气。

反之能自省的人,待人平和,往往有个好人缘。

为人处世,如果遇事的第一反应就是撇清自己的过错,往往会引起他人的不满,招来怨恨。

老子曾言:“大道之行,不责于人。”遇事责人,动辄发火,是小肚鸡肠的作为。

真正有修养的人,都能忍住抱怨,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5

言而有信

子夏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人与人相交,最重要的就是言而有信。

一旦许诺,必定践行。这样的人,才能靠得住,信得过,能深交。

古语云:“与人以实,虽疏必密;与人以虚,虽戚必疏。”

一个诚心,能胜万千套路,换得真心。诚实守信,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底牌。

做人良心,做事放心,相处让人安心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信任,值得温柔以待。

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人类所有的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不同的待人之道,决定了一段关系的不同走向。

《论语》中记录了孔子与各色人等的交往方式。上至王侯将相,下到贩夫走卒,都对孔子交口称赞。若掌握《论语》这5条社交秘诀,你也能拥有一个好人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