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笑来新课:《教练的真相》来了

 圣龙领主 2023-02-23 发布于河北

家庭成长社群里,我又要开新课了 —— 社群里已经有五千多个家庭正在共同成长。最初的《好的家庭教育》(2022.09),现在可以改名为《家教的真相》了 —— 而后来我又讲了《学习的真相》(2022.12),今年三月份(2023.03),我就要开讲《教练的真相》了……

为人父母最难的地方在于,这份 “工作” 长期以来并没有真正系统且被证明为有效的 “说明书” —— 市面上倒是有多看起来像是说明书的东西,可它们莫衷一是,甚至常常相互矛盾、相互冲突。比如,一些书籍建议父母严格执行规则,而另一些则主张父母要给孩子更多自由;有的建议父母要严厉惩罚孩子,而另一些则主张父母要理解孩子。这样的矛盾使得很多父母感到困惑和无助,无所适从。

目前已经走到第三部分的《真相》系列,尤其是就要开讲的《教练的真相》,就是想给为人父母的家长们一个清晰且系统并真正可执行的 “说明书” —— 关于 “如何给自家孩子当好教练” 的说明书。

与外界所认为或者理解得最不一样的是:

为人父母的教练,真正需要关注的并不是人们误以为最重要的知识与技能,尤其不是绝大多数父母都为之紧张的 “在校成绩”,而是最为基础的 “习惯”……

—— 当然,《真相》系列里讲的绝大多数内容都与外界不一样,甚至截然相反,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关于 “真相” 这个东西,到最后,了解真相的总是极少数,误解或者忽视真相的永远是绝大多数……


有人问过一个问题,发往太空的运载火箭为什么竟然会有个 “最大直径” 呢?若是直径更大一点,那么就可以携带更多燃料了啊!可为什么全世界生产出来的运载火箭,竟然大约都是四英尺八英寸呢?就不能再大点吗?

答案是,还真的不能,再大点还真的不行…… 原因倒也简单,火箭研制地与发射地通常不在一个地方,比如2016 年的两枚长征二号火箭就是从北京用火车运到甘肃酒泉的。全世界都一样,火箭运输一般使用火车,在运输过程中难免会通过一些隧道。火箭要通过这些隧道,直径就不能超出隧道的宽度。再考虑到火车晃动、会车等因素而隧道的宽度是参照铁轨的宽度确定的。

这个铁轨的宽度是如何确定的呢?有很多说法,其中比较有趣且相对靠谱。英国人发明了火车,而火车轨道的宽度在设计之初就沿用了马车的轮宽标准。那么,马车的轮宽是怎么确定的呢?是根据英国老路上的辙迹确定的。当时路上辙迹的宽度大约都是四英尺八英寸。所以,如果马车的轮宽不做成这个尺寸就基本上没法上路…… 整个欧洲都一样。那么欧洲的这些路辙又是从何而来的呢?是当年古罗马征战欧洲的时候留下来的,战车是罗马军队的主要装备,四英尺八英寸(准确地讲是 4.85 英尺)是罗马战车的两个车轮之间的距离。那么,古罗马人那古罗马人又为什么以四英尺八英寸作为战车的轮距宽度呢?因为这是拉动战车的两匹马的屁股宽度再加上适度的冗余。

图片

于是…… 马屁股的宽度决定了铁轨间的距离,铁轨间的距离决定了隧道的宽度,隧道的宽度则影响了火箭的直径。也就是说,现代世界里最先进的设备之一,运载火箭的直径,竟然在两千多年前,古罗马工匠们打造战车的时候就被决定了,就被限制住了。

这个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

这个故事可以向我们证明/说明 “底层教育” 的重要性。学校里的教育固然重要,校外的辅导也可能不可或缺,但,更为重要的是 “更为底层的基础习惯”。

学校里的学习真的有难度吗?理论上来讲应该是没有什么太大难度的 —— 都是既定事实的理解与灌输而已,会有多大的难度呢?无论当初在校的时候自己成绩如何,到了一定的岁数,人们都会坦然承认 “当初没学好只不过是因为不认真而已”,就那点东西,但凡一个人认真点,怎么可能学不会呢?怎么可能学不好呢?只不过,当初还没有现在这么坦然的时候,年轻且虚荣,所以不肯承认自己不认真,不肯承认自己没正事,不肯承认自己的各种坏习惯,总是能找出无数的理由去自圆其说,甚至可以理直气壮地长篇大论 “自己为什么可以什么都不在乎”…… 事实上呢?早晚有一天都会在乎的,但,时间都过去了,在乎又能怎样呢?还能跟谁说呢?说出来好不好意思呢?

“认真” 就是个 “更为底层的基础习惯”,只要认真,没啥学不会没啥学不好的,可问题在于,“不认真” 的习惯一旦养成,它无需 “努力” 就 “自动进步”,它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乃至于终生受其拖累…… 而认真与否的习惯什么时候就可以养成呢?很难说到底是什么时候,但有一点很确定,那就是 “很早”…… 甚至,可能在还没有上学的时候就已经 “养成” —— 就好像马屁股的宽度两三千年也没怎么变过,却竟然可以在两千年前就决定了两千年之后的运载火箭的最大直径一样。

还有很多影响整个生活的 “更为底层的基础习惯”。举例来说,请问,“自己的事儿自己做” —— 请问是不是一个极为基础的重要习惯呢?无论什么时候,无论走到什么地步,无论在哪个领域,这个习惯都是最基础最重要的…… 在学校里如此,在工作上亦如是。可是如果你仔细观察一下的话,就会发现,绝大多数人就是做不到,甚至压根就没有这个习惯。那么请问,这样的人脑子里装的东西怎么可能值钱呢?上多少学,读多少书,有区别吗?到最后,哪怕是已经不怎么样的体力也竟然比脑力更值钱,发生在他们身上,有什么奇怪的吗?

可问题在于,这个习惯的养成,事实上可以从什么时候开始呢?小朋友在十八个月左右的时候,就可以跟大人一起出门走路了。这时候,离他们能够用语言清楚表达自己的需求还有若干个月呢,可事实上,他们的确完全可以自己走路,他们也完全可以自己背包 —— 包里可以有他们路上需要喝的水,以及一些其他的物品,比如帽子和纸巾。走累了就停下来歇一会儿,然后接着走…… 不需要家长抱,就算要求家长抱也可以不抱,为什么呢?因为 “自己的事儿要自己做”,就这么简单。

然而,这样的时候,习惯的养成不是靠 “摆事实讲道理” 完成的,照做就是了。至于为什么?不用讲解为什么,反正从一开始就是这样的,自然而然就成了不假思索的习惯。等到有一天,孩子可以讲道理了,家长们才想着去建立好习惯的时候,可能已经晚了。因为坏习惯已经养成,讲道理,无论怎么讲,讲多少遍,都没用…… “怎么说了一万遍你还这样?” 几乎是所有家长都为之苦恼并发出的 “天问”。关键在于,家长从一开始就要知道应该做什么(What),为什么要这么做(Why),以及应该怎么做(How)。

其实,有很多很多底层的习惯,个个都比学校里的那点东西重要 —— 尽管在很多人的眼里或者感觉上并非如此。但,这就是为人父母要想清楚弄明白的事情,否则,原本应该是低成本高效益的教育,在他们生活中变成了高成本无效益的活动。

核心原因?我的观察是,绝大多数人终生都搞错了重点,把时间和金钱浪费在没必要的地方,所以才活得尴尬 —— 原本,每个人都应该有更好的生活,有更从容的心态…… 毕竟,社会进步了,科技发展了,生活应该越来越好越来越轻松才对…… 不是吗?当然,现实竟然相反,更多的人居然过得更焦虑

我在最初的时候就在 “家庭成长社群” 里说过,社群核心目标之一就是 “消灭焦虑” —— 不仅因为焦虑本身没有任何好处,更因为我的确可以用一整套系统的方法与理论证明,为人父母的家长压根就没必要焦虑,正常过好自己的日子就可以了。一切重要的,都是简单的,同时,也是的确可以做到且做好的。生活可以很轻松,可以很美好,并且,事实上,也的确可以持续如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