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津调色

 马尔的视觉 2023-02-24 发布于安徽

对天津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一个从未谋面的城市,竟然会生出似曾相熟的感觉,确实有点古怪。究其因由,可能是“天津”之名,出自安徽凤阳籍皇帝朱元璋的后人,因而亲切。

明建文二年(1400年),燕王朱棣在此入大运河,南下争夺皇位。如愿成为皇帝后,在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将此地改名为天津,即“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这地方一直到有了正式的天津名号后才正式筑城,是中国古代唯一有确切建城时间记录的城市。   

口音上也能浮想联翩。听天津话口音上有熟悉度,天津话迥异于北京、河北音,它的调音低,尤其是句子的收尾。比较接近天津话音调的可能就是蚌埠话,你要将天津人喜欢拖长的装饰音、地域混合的特点语去掉,就会发现两地话同源同根。

天津曾是淮军驻扎地,很多人在此定居。近代蚌埠一带,包括怀远、固镇,从事河运与码头扛活为生的不少,相当一批迁徙到因漕运而兴起的天津,蚌埠话成为天津话的主调来源之一。早先有一部描写天津卫的老电影《六号门》,听到的多是来自蚌埠、固镇这边的口音。 

到天津来,听几个当地男人说话声调,厮混在一起没几天,我说话句子的调调也跟上去了。


    

天津城老旧了许多年,客观的说,与北京太临近,就不可避免地要遭受被厚彼薄此的待遇;或许也与天津人的想法、习性有关。


   

老天津有两种人在城市文化、市井风格上留下了很重的印记。一类是出大体力、干重活的,干完活后,便是喝酒玩耍。再就是退隐而不甘寂寞的达官贵人多寄寓于此。这里离政治中心北京近,信息快,交通便利。就像中国过去的假隐士,他得选个朝廷能听闻的地方,有的谋东山再起,有的则是就近安居。他们的积蓄足以维系其吃喝玩乐的生活。所以天津的玩意出奇得多,泥人张、狗不理包子、耳朵眼、麻花、相声、风筝等等。

这并不是一座鼓动人迫切要怎么样怎么样的城市,反倒在面上呈现出不思进取、追求眼前享乐的地方。 


    

海河岸边的空地上,三五个男女在踢毽子,并非比试高低,就是一个个传递着踢,只要毽子不落地,肩膀、胳膊、腿都可以玩花样,身手灵活地乐在其中。

和其他城市只要有一块空地就会被大妈们霸占着,大跳口水歌伴奏的简单、呆板的广场舞的景象绝无相同,这里的玩,个性十足,精彩纷呈。


    

天津人爱吃、爱玩,但追求新奇、精致,能玩出花样、声响、品牌来。

天津的朋友感慨城市的变化很大,到处在推倒老旧的破屋,很多地方一段时间没去,连他们自己都觉得不认识了。


   

他说这话的时候,我们正坐在引滦入津纪念碑前一家很有名的清真饭店里,窗外海河边一半的高楼大厦都搭着脚手架。他下午要和生意伙伴商量事,他所在的集贸区要拆除,小时候熟悉的地不见了。



天津人管由香港公司投资兴建的高楼叫117。它117层,就杵在大道边。我从天津南站下车,拐来拐去眼界都离不开它。


    

像天津这样的特大城市如何发展,城市建设如何着笔,怎样避免走其它城市的弯路,定有一大批专家有过建议案。依我对天津的几日直观,急于想建繁华大都市,缺乏城市传统与品味做依托,结果弄了一堆毫无特色的高楼。


    

说是保护老建筑,那些个民国前后的达官显贵的洋房洋楼被修饰一新,哪有半点历史味道?


把天津的老玩意,一股脑地都堆积在旧不旧新不新的古文化市场街,是急功好利的愚蠢,反市井文化的勾当。这里就成了外地游客的集中地,天津人都说绝对不会到那里买东西,死贵,还淘不到好玩意。街里光自诩正宗的泥人张就有好几家。

天津三绝之一的狗不理,满大街都是,当地人自己都不吃了,为嘛?变味了,没味了。



想来天津,不是为了这些司空见惯的高楼大厦,就是想体会一下天津味道、天津调调,没想到跟狗不理包子一样,变味了,没味了。



看着这位老者在高楼大厦围堵的海河边垂钓,你好像在北京鸟巢里听郭德纲说相声。

天津的调调都在老街上,老街没了,老调调还能不走板跑调?

作者相关文章

被埋没的一座伟大都市

画里画外的武夷山

关注马尔的视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