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小麦良种繁育的几点心得

 洋溢九洲 2023-02-24 发布于河南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一麦众承”23组“四合麦香”的组员焦文辉,按照组长刘永伟老师的安排,今天我代表小组值日。“四合麦香”组员还有杨建平、姜东、李向楠、常国宁、孙广华、武俊喜、任天恒、颜泽洪、詹克慧、张业伦、赵明辉、邢红霞、邱喜阳、付亮、李建华、刘兢文、罗明、柳洪、韩帼豪等诸位老师。非常感谢“一麦众承”,使我有机会借助这个平台学习各位老师的宝贵经验,真诚地向各位老师致敬!

青岛信宜佳种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小麦良种繁育推广为主业的生产营销型种业企业。小麦新品种选育也有10余年的时间,高代材料已陆续出圃参试,希望在“一麦众承”大家庭各位专家和老师的帮助指导下早日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麦新品种,努力向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奋进。下面,我把三十多年来小麦良种繁育的模式与心得向各位专家和老师做一个简要的汇报,请批评指正。

一、做好小麦“三圃田”建设

做好小麦“三圃田”建设是搞好小麦原种繁育和实现小麦提纯复壮目标的有效措施,是保证种子质量的基础的基础。公司自2004年开始进行小麦“三圃田”建设,先后经历了穗行圃为主的“三圃田”、株行圃为主的简易版“三圃田”、株行圃为主的规范版“三圃田” 三个发展阶段。穗行圃与株行圃的模式采用和种植规模根据生产需要灵活确定。本文以鲁麦21为例介绍“三圃田” 的三种运行模式和发展阶段。

鲁麦21号原名烟886059,自1996年审定推广以来,由于其丰产性状好,适应性广,综合抗病能力强,生产应用效果好等优点,栽培面积迅速扩大,1998年达1350万亩,至1999年累计推广面积逾3990万亩,成为黄淮冬麦区主体品种之一,2000年10月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累计推广面积近7800万亩。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鲁麦21号系半冬性、耐寒,苗期叶片较窄小,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株高82cm,穗长方型,长芒、白壳白粒,每穗34粒,千粒重40g,容重800g/l左右。粒粉质,系优质糕点小麦。

据山东省区试鉴定,高抗条锈病,中抗叶绣和白粉病;抗干热风能力强,活棵成熟,抗穗发芽。

截止到2004年,鲁麦21号推广应用时间已长达8年,种子纯度和整齐度都下降严重,依靠去杂保证纯度、保持种性已无可能。但在当时,公司每年鲁麦21号的销量在200万公斤左右(现在每年100万公斤左右),是公司的大品种之一。公司决心建设以穗行圃为主要模式的“三圃田”。2004年麦收前小麦落黄时按照鲁麦21号的穗部特征选择标准单穗600个左右,晒干后单穗脱粒,单袋存放,麦收后进行室内考种,淘汰不合格的单穗,大约在20%以上。中选的单穗种植穗行圃(以烟台农科院种质资源为对照),起1.5米的畦子,2.5米为一个种植区,行长2米,行距0.3米,观察道0.5米,南北畦东西行种植。从起身期开始到落黄期不断进行田间观察,随时拔除不符合鲁麦21号特征特性的穗行,从扬花期末至落黄期选择符合品种特征特性的优良穗行挂牌,在落黄中后期进行决选,最终选出进入下年度穗系比较的穗行,淘汰的摘牌割除,中选的挂牌编号,蜡熟后期人工进行单行收获,晒干后单脱单存,通过室内考种再根据籽粒特征特性淘汰10%左右不合格的穗行,中选穗行保持在72个以上,其余穗行做原种使用。秋种时每个穗系采用6行区播种,小区长20米、宽1.5米(小区精播机精播),12区为一排穗系比较,共6排,每排之间留60公分的观察道,是为穗系圃。第三年,从72个穗系中选取35个最具品种特性的穗系(单收单存),分系播种(每个穗系可播种3亩地),是为原种圃。进入第四年淘汰不符合鲁麦21号特征特性或存在分离的圃系,其余混收作为原种。

自2010年起,在穗行圃模式“三圃田”建设的基础上,我们开始了以株行圃简易版为主要模式的“三圃田”建设。第一年度。种植培育标准单株,按照鲁麦21号特征特性选择标准单株25个,室内脱粒,考种后保留16个单株。第二年度。种植单株与株行在同一行的株行圃,共种植16个株行,4行(畦)为一个小区,行长32米(见图1) 

图片

                       图1  鲁麦21株行圃

行距0.30米。第三年度,选择4个标准株行,单收单脱。同时,每行拔取标准单株8株。秋种时,分株系播种比较,1个株系播种1畦,畦长220米,畦宽1.5米,种植4个株系圃,进行株系比较(见图2)。每个株系1畦对应

图片

               图2  鲁麦21株系圃

4行株行圃。第四年度表现一致的株系圃混收混脱,约产1200公斤原原种,可安排200亩原种圃,生产原种11万公斤, 满足1万亩良种繁育田用种。

自2016年起,在株行圃简易版“三圃田”建设的基础上,开始建设以株行圃规范版为主要模式的“三圃田”。株行圃采用行长10米,区宽9米,行距0.3米,粒间距0.08米,行数30行的种植规格。选取15个株行进入下一年度株系鉴定圃。株系鉴定圃共规划16个鉴定圃,其中1个以鲁麦21号原原种为对照种。每个株系圃长44.5米,宽1.5米,面积为0.1亩,每株系可产原原种60公斤左右,以10个标准株系计算可产原原种600公斤。可安排原种圃80-100亩,所产原种可满足5000亩左右良种繁育田的原种需要。

本文以鲁麦21号为例介绍了“三圃田”的运作模式和经验心得。在生产过程中我们繁育的所有品种均通过“三圃田”模式实现原种自繁,有效保持了品种的纯度和种性。其中,鲁麦21号已推广27年,每年仍有30万亩以上的市场潜力。没有“三圃田”的技术支撑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三圃田”建设过程中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一是要有自主支配权的试验示范田。便于茬口安排和自主支配播种时间。二是茬口的选择。其前茬以花生茬、蔬菜茬等生茬地为宜,这也是保证“三圃田”建设质量的基础条件。三是全过程的去杂去劣。四是严格防止机械混杂和人为混杂。五是对每个品种的特征特性要有精准的认知。

二、注重全员质量意识的培育

意识决定行为,态度决定一切,员工质量意识的强弱决定了公司种子质量的优劣。为了向社会奉献高质量的小麦良种,公司要求各个生产管理环节的员工都必须注重种子质量,秉承“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企业发展理念和质量管理意识。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和经验积累,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质量标准和管理规范,保证了种子质量的零差错和高标准。种子质量得到种子管理部门和广大用户的一致认可,种子销量逐年增加,2022年达到1000余万公斤的销量。

三、质量管控的几个关键环节

1、田间播种环节。为确保种子质量,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依托村级质量管理员(村干部)将村里的播种机实行统一管理,根据制种面积确定相应数量的播种机进行专机播种,挂牌作业。机手将播种情况进行登记造册,为公司来年地块统计确认和田间去杂提供依据。

2、地块统计确认环节。公司小麦良种繁育主要是“户制种”模式,以村户为繁育单位,实行“一村一种”和“一户一种”。较之农场化繁种模式种子质量管控难度大,必须有一套相应的管理模式予以克服,从而较好的保证种子质量。首先,我们根据各村原种订购数量和小麦补贴面积,依托村文书编制小麦制种清册,录入电脑形成电子版。在此基础上,于来年4月下旬,由公司田间检验人员对全村麦田逐一进行统计确认,在农户地块的起始位置贴标签,标签注明该户姓名、品种、制种面积。同时填写在制种清册上,清册上每户留有4个地块的信息空格(一般够用),以便填写农户不同地块的信息。本轮地块信息确认形成初步制种清册后,于5月上中旬进行第二轮确认。重点确认N个地块的农户是否所有地块均为同一品种,若其中一个地块不同于制种品种,则整体淘汰该制种户。不予去杂,不予收购,确保种子纯度达标。实践证明,地块统计确认工作的施行是小麦种子质量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3、田间去杂环节。
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田间去杂管理办法,为生产高质量的小麦良种提供了有效保障。主要有以下几点:

3.1精准识别品种。田间检验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公司所有品种的田间长相,包括株高、叶型、叶色、穗型、穗色、芒等主要特征特性。在小麦田间去杂开始前,由田间检验人员对各村田间去杂专业队进行田间现场培训,使其准确辨认杂株,标准拔除杂株(整株拔出,以免留下下部小穗),确保去杂完全彻底。

3.2实行三次田间去杂。4月上中旬小麦拔节期拔除株高、叶型、叶色有明显差异的杂株。由制种户自行进行第一次去杂。5月中旬公司组织专业队进行第二次去杂,去除能够准确辨认的杂株。田间去杂开始后,公司田间检验人员与去杂专业队随行,发现去杂不合格的现象,及时指导纠正,确保去杂质量。第二次去杂结束后,会有少量新的杂株出现(明显高于或不同于标准品种),这时组织进行第三次去杂。(见图3)通过三次严格去杂,田间质量标准均高于良种标准,有效保证了种子质量。
            

图片

                图3  鲁麦21原种圃田间去杂

3.3去杂结果公示。田间检验人员去杂验收结束后,根据验收结果填写完成制种清册,准确填写各户制种信息,被淘汰的制种户注明淘汰原因。麦收前,将完整的信息在村公示栏和微信群进行公示。公示结束后,由田间检验人员填写田间验收合格证,由村干部分发给制种户,以备种子入库时使用。

4、专机收获环节。小麦种子收获过程中,为防止机械混杂,确保种子纯度,我们以村为单位组织足够数量的联合收割机,收割前进行彻底清理,在收割机醒目位置贴上“种子收获专机”标志,专门收获去杂验收合格的地块,并登记造册,由村质量管理员汇总后交公司。非专机收获的户,种子拒收。

5、收购入库环节。注意抓了以下几点:

5.1做好种子入库前的准备工作。根据品种拟入库数量规划好入库库号、在各库醒目位置张贴拟入库村庄和制种大户名单,严格杜绝种子入错库,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5.2种子检验人员要熟练掌握各品种籽粒的粒型、粒质、饱满度、粒色、腹沟深浅等主要特征,以对品种真伪进行精准确认。在种子入库前,由种子检验人员根据田间验收合格证随时核对制种户入库数量与制种面积是否相符,避免个别户弄虚作假。同时,检验人员要做好品种确认、水分测定,要求水分在12.5%以下。按要求取样并封存两份样品。一份留存,一份进行大田纯度鉴定。然后填写种子入库合格证,准予入库。

5.3入库环节。检验人员首先查验入库合格证载明村庄与所入库库号是否相符,查验无误后开始入库,入库结束后在合格证上注明已入库并签字确认。

6.精选加工环节。种子精选加工是种子走向市场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主要应抓好以下几点:

6.1购置高精度种子精选加工机械。公司目前使用的是双比重风筛选种子加工设备,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匹配度不错,种子加工质量明显提升。

6.2组建专业精选加工队伍,进行岗前培训并签订质量保障协议。

6.3认真防范加工过程种子混杂。种子加工过程中,为防止种子混杂,在更换加工品种时要对加工机械、转运机械、加工场地等进行全面彻底清理,严格防止种子混杂。

以上六个质量管控环节是保证种子质量的几个重要方面。种子质量管控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涉及从播种到进入市场的全过程,必须做好全产业链的精准管控,最终生产出高质量的小麦良种,服务农业,奉献社会。

四、建好自己的试验示范田

做好小麦新品种选育、搞好新品种试验示范、繁育高标准的原种必须建好自己的试验示范田。自2015年开始,我们在公司周边陆续从农民手中流转土地510亩,作为自己的试验示范基地、“三圃田”和原种繁育田。新品种展示示范和小麦新品种选育占地30亩,株行圃、株系圃占地30亩,原种圃面积稳定在450亩以上,年可生产原种25万公斤以上,实现公司26000亩繁种基地所需原种的自主繁育,有效保证了原种质量,为生产高标准的小麦良种奠定了坚实基础。

小麦种子的质量管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贯穿于从生产到营销的全产业链,环环相扣,缺一不可,需要全体从业者坚持不懈的完善和把控好种子质量,为种业振兴和农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简介:焦文辉,男,从事小麦良种繁育30余年,现任青岛信宜佳种业有限公司技术顾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