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腹泻—从四个方面

 陈梦邯 2023-02-24 发布于河北

拉肚子看起来不是一件大事,但是慢性泄泻却十分折磨人。患者病程日久,每日可能泄泻多次,很是影响日常生活。病程日久的疾病,大家多会考虑到虚,但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虚的原因,对于慢性泄泻的治疗,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

01

健脾燥湿不应,须求风药胜湿

泄泻之证,多与湿阻有关。部分慢性泄泻患者,出现一派脾虚湿阻之证,但累投健脾燥湿之剂如参苓白术散等无效,可用风药胜湿法,药如防风、羌活、葛根、白芷等,方如荆防败毒散。此类风药,性辛温而升散,升散能逐湿于体表,辛温能燥湿于体内。湿去则脾健,泄泻自愈矣。

如治陈某,男,48岁。泄泻2年余。大便溏薄,每日3~6次不等。体形消瘦,腹胀肠鸣,精神不振,舌苔白腻,质淡胖,边有齿印,脉弦细。服健脾燥湿药不应,治拟风药胜湿为先,予荆防败毒散10剂而症状基本消失,后以参苓白术散善后而愈。

02

状若湿热滞留,实乃脾阴亏损

脾阴不足,肠胃功能紊乱,症见大便次数增多,质薄量少,泻后不爽,伴口干烦热,饮水腹胀,舌红苔黄,脉细,易误诊为湿热蕴滞肠道而投清热燥湿之品。然细察此证,苔黄而不腻,便溏而无黏液,便次多而肛门不灼热红肿,可资鉴别。治宜补益脾阴之品,如白术、白扁豆、北沙参、石斛、木瓜、乌梅等,既不可用苦寒燥湿之剂,又不能投甘温滋腻之品。

如治郑某,男51岁。泄泻5年余。大便每日4~5次,每次排便量少质溏,有后重感,纳食不佳,口干咽燥,时感烦热,舌苔薄黄,质红而燥,脉弦细滑。治拟补益脾阴法,药用白术、怀山药、宣木瓜、乌梅、鸡内金、焦山楂、北沙参、黄精、生地黄、茯苓。连续服药30余剂而愈,随访1年未复发。

9.jpg

03

久泻未必皆虚,大黄亦可奏功

慢性泄泻多见脾肾亏虚之象,医者喜投温补,然不可以此为一定不变之法。若泻前腹部胀痛不适,泻后胀痛减轻,脉弦实有力,舌苔厚,质红者,属邪实积滞,肝脾不和之证。不必虑其久病为虚,可大胆运用通腑导滞、调和肝脾之品,以小承气汤合痛泻要方加减。

如治刘某,男,29岁。泄泻1年余,大便每日3~4次。便前必腹痛,便后腹痛消失,舌苔厚,舌质淡红,脉弦滑。不通腑逐邪不能调和肝脾,予痛泻要方合小承气汤。服药一剂,泻下大量溏便2次,第二日腹泻仅2次,大黄减半,续服3剂,诸症皆瘥,以参苓白术散调理善后,随访2年未复发。

04

证兼顽固腹痛,勿忘化瘀通络

腹痛是慢性泄泻的常见兼症,若泻前腹痛隐隐,泻后腹痛仍不消失,久治不愈者,乃久病入络,肠络瘀阻所致。在治疗时应在辨证基础上参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品,如地鳖虫、当归、红花、三棱、莪术、参三七等。

如治林某,男,18岁。泄泻1年余,每日大便5~6次,伴不规则腹部隐痛,口干不欲饮,肢冷畏寒,烦热多汗,舌苔黄腻,舌质淡胖,脉弦细滑。曾服中药50余剂不效。证属阳虚湿热,肠络瘀阻,治拟温阳益气,清热燥湿,活血化瘀,用乌梅丸加地鳖虫、参三七、三棱。5剂后腹痛消失,大便减少至每日2~3次,续服15剂而痊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