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饮冰十年、难凉热血---三不老丈量北京胡同记(第五季-21)

 明日大雪飘 2023-02-24 发布于上海
几个不老的北京人用脚步丈量北京胡同,带您探寻、体味胡同的老故事与新生活,和您一起了解、感受京城独特的文脉、文化与文明

饮冰十年、难凉热血

八宝坑、九道湾胡同听起来让人充满想象。八宝坑并无八宝,胡同里的老人说原来就是个大土坑,说是有人在坑里捡到过宝贝,但究竟是什么宝贝说不清。九道湾可不止九个弯道,共有西巷、北巷、南巷、东巷和中巷五条小胡同,加起来曲曲折折十九道弯,您要不是老住户,非转迷瞪了不可。

向东来到新太仓胡同,原来是明代仓廒的中间部分。这条400多米长的南北向胡同,北口通到东直门内簋街、立有一座两柱单楼牌坊;南端在东四十四条与横街相联,胡同里有北京胡同文化酒店、四合院云居酒店。

新太仓胡同的西边是八宝坑、九道湾;东侧并排着有新太仓一巷、二巷,清代时该地叫褡裢坑,还有罗车胡同,清代称罗刹坑。看起来,在明代建造新太仓时,一个个仓廒会像地窖一样向下挖,以保持一定的储藏温度,拆除后就形成一些大坑。后来将大坑填平成为民居和胡同。

图片

再向东是大菊胡同、小菊胡同。大菊胡同在乾隆时称瓦嚓胡同,专为官府、寺庙提供建筑用瓦,由东直门进货到此批发零售;光绪时称瓦叉胡同,直到民国。1965年才称为大菊胡同。

而小菊胡同可是打明代起就有了,当时叫局子胡同;乾隆时称椿树胡同,光绪时改叫小局胡同,民国时又改了个雅称小菊胡同。也就是说,先有了妹妹“小菊”的名字,后有了姐姐“大菊”的称呼。

大菊胡同的东口北侧有一处院落,门楼上刻有“戬榖”二字,显得挺惹眼,看落款是“己卯春分、听蝉书”。在给您介绍东四六条崇礼宅邸时,曾说到在院子的影壁上刻有此二字。“戬榖”为福禄之意,出自《诗经.小雅》,一般用在院内影壁上,很少刻在临街的大门上。

这是一座随墙门,看上去不像大户人家,估计是民国年间(己卯为1939年)这位雅号“听蝉”的读书人期望家境好转、福禄降临而挥笔写下的,不过直接写在门楼上,也透露出这位老兄的迫切心情。

胡同的中部、与北沟沿交汇的地方,搭有一座“菊香亭”,为打扫胡同的环卫工人提供一处遮风挡雨、歇脚喝水的地方,让人暖心。

图片

过去,由东直门北小街经南小街直到东便门有一条排水沟,水流由北向南流入位于今天北京火车站一带的泡子河。当年那一片儿类似于湿地,古观象台、东便门的城墙门楼倒映在水面,芦苇丛丛、水鸟群飞。清末因建设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填平水面。北沟沿胡同位于这条排水沟的边上而得名。

胡同的23号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戊戌变法领袖之一,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新文化运动倡导者梁启超的故居。这是一座有着西式砖门的院落,坐西朝东。我们第一次到访时非常不巧,院落里有新冠病人的密切接触者,为安全起见暂时封闭。第二次再去探访已如平常。

图片

梁启超故居平面图(左下)            故居院门(右下)

走进院里,迎面一字座山影壁仅剩一半,上面还可看出曾经刷过“为人民服务”的标语;另一半贴着白瓷砖,估计前面曾被改建为房屋,后来拆除了。比较独特的是,壁脊上竞还立有一面雕花砖墙,这种设计在其它地方不曾见到,猜想可能是为遮挡背后南房的屋脊。

进院门向右、影壁的北侧,是一座垂花门,已显破旧,但箱形雕花门墩还在。在院落里透过各种私建的小房,尚能看出原有格局和高大的房屋。院落分东、西两路,均为三进,有房屋百余间。东院为住宅区,西院以花园、客房为主,院落与房屋之间均有游廊相联。

图片

早先,凡在大门外立有照壁的都是大户人家,因为照壁虽在街对面,但与院门形成一个类似小广场的空间,也是提醒来往人员不宜在此喧哗。23号院门对面有一字照壁,照壁的旁边写着“梁启超书斋”,不知道是不是拜访梁启超的人太多;还是他要闭门读书写作?在住处的街对面特辟有书斋也算是“饮冰室”主人的个性了。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梁启超把自己的书房取名“饮冰室”、自己的文集叫做《饮冰室文集》。在他生活的年代,面对国家的内忧外患,梁启超救国救民的信念执着不变,用这句话显示不管遇到什么困难、自己的满腔热血都不能被浇灭。

“饮冰”一词源自《庄子.人间世》,是庄子借孔子之口阐述人间的处世之道。其中说道:“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欤!”意思是说我早上受命于君主,但为完成使命而内心焦灼,晚上要喝冰水。南北朝时文学家鲍照曾写道“饮冰肃事,怀火毕命”;宋代王安石也有这样的诗句“官事真伤锦,君恩更饮冰”。都表达了身怀受命、诚惶诚恐又不畏艰难之心。

图片

梁启超17岁中举,后师从康有为,走上了改良维新之路。光绪二十一年(1895)康有为与22岁的梁启超集结1300多名进京赶考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反对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是为著名的“公车上书”。

公车是中国汉代专门负责臣民上书和征召的官署;也因汉代用公家车马接送应试之人,后泛指入京应试的举子。“公车上书”出自《史记.东方朔传》:“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

清末的“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虽然清政府并未接受上书的主张,但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变法图强的思想唤醒了越来越多的民众,也才有了1898年的戊戌变法。这一期间,梁启超成长为维新运动的领袖之一。变法失败后,梁启超逃亡日本,直到民国元年(1912)才回到国内。

 从公车上书到戊戌变法,梁启超主要住在宣武门外粉房琉璃街的新会会馆,因其为广东新会人。所以,北沟沿胡同的居所应该是民国以后才有的。梁启超先是在1913-1914年袁世凯执政期间担任了几个月的司法总长,以后因反对复辟帝制而讨袁;1917年在段祺瑞执政府里担任财政总长,仍然是仅有几个月的时间即随段祺瑞的下台而辞职。从此,梁启超不再从政,主要精力用于学术研究、文化教育和著书立说。

他一生勤奋、热血难凉,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除了在政治、思想上的探索之外,在哲学、史学、文学、佛学、法学等诸多领域均有建树,总著述达到1400多万字,有人计算在其工作之年平均每年写作达39万字。

梁启超第一个在文章中使用“中华民族”一词;他的《少年中国说》以强烈的进取精神激发人们;“男儿志兮天下事,但有进兮不有止”又使多少人热血激荡、为国尽忠。

图片

梁启超曾提出:“拿西洋的文明来扩充我的文明,又拿我的文明去补助西洋的文明,叫他化合起来成一种新文明。”我们在故居的院落里看到一位外国小伙子出屋锁门,到院门外骑上自行车消失在胡同深处,他应该是租住在这里。

中国的发展、北京的文化吸引来不少外国人,文明的交融与互补正在深化。如果梁启超在天有知,看到当年他竭力想唤醒的中国已然走上奋发图强的康庄大道,看到这位外国小伙子住在他的故居里感受着中华文明,心里何尝不感到安慰!

图片

     朋友们,本季行走到今天告一个段落。我们从2022年1月21日与大家相逢,转眼一年即将过去,在此期间我们共发布了五季149篇行走记录,得到遍布国内外28个城市的朋友点赞、支持,有些朋友甚至希望与我们一起行走.......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受到北京胡同的文化魅力,也被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所震撼。2023年是充满希望的一年,也是我们走出三年疫情,重震经济发展,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指数的关键一年,在此借用梁启超先生《少年中国说》的一段话,共同祝福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幸福!也祝福朋友们阖家幸福,万事顺意!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少年中国,与地无疆!
     
           春节后我们再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