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城第一爷”---三不老丈量北京胡同记(第五季-9)

 明日大雪飘 2023-02-24 发布于上海
几个不老的北京人用脚步丈量北京胡同,带您探寻、体味胡同的老故事与新生活,和您一起了解、感受京城独特的文脉、文化与文明

“京城第一爷”

自三条向北来到四条,这条700多米长的胡同可说是北京胡同的范本。虽说没有特别的豪门大宅,但一座座四合院分列两边,高台阶的广亮大门和小巧规整的如意门交错其间、被宽大的树荫笼罩着。

不少门楼上的砖雕精致漂亮、图案都不重样,十分耐看;门前的门墩形状各异,很多破损严重,但依然忠实地保护着门轴,特别是81号院的门墩是罕见的六棱柱形,据说全北京独一份。难怪一进胡同口就看到“东四胡同博物馆”的指示牌,这胡同本身不就是一座活生生的博物馆吗?

图片

由东向西,胡同的1、3、5号原是一处宅院,主人是爱新觉罗.绵宜。绵宜的曾祖是康熙帝二十三子允祁,其父为奉国将军永良,因与道光皇帝旻宁同辈儿,因而道光以后被附近的百姓称为“皇帝叔叔的家”。

虽是宗室,但为旁系、爵位不高,宅院不大,只是三进四合院带东跨院,可颇为精致,算是标准的北京四合院。1953年,著名民主人士、中央政府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主任楚图南先生住进此院,在院儿里接待过不少中外人士。

图片 

5号院门及院落平面图

向西路过几座修缮漂亮的四合院大门,感受着胡同里的宁静和一阵阵清风。37号是“阅微庄”四合院酒店,不知道与“阅微草堂”的堂主纪昀有没有关系?64号虽墙门不起眼,可一眼望进去是一组假山石,莫不是三条胡同英朴宅院的后花园?

胡同里可真是让人捉摸不透,不定什么时候就给你弄出个意想不到来。忽然一位身穿嫩绿色汉服的女子撑着蓝色的油伞悄无声息地越过我们,步履飘飘地向胡同深处走去,仿佛走进历史、又好像飘入图画。

图片

77号院的“胡同博物馆”值得一看。这是由一座民国期间的旧宅院改造的,融入了不少现代艺术元素,丰富生动地展现东四一片儿的风貌和四合院的规制,其中很多老物件都是胡同里的老居民翻箱倒柜找出来捐献的。除了一些名人旧居,现在普通的四合院很多都是大杂院儿,能够清楚仔细观看的几乎没有,因而这个博物馆实在难得。博物馆免费参观,周日、周一休息。

走进博物馆大门,迎面一座“五蝠捧寿”靠山影壁;左手边月亮门进去是一进院,南侧是三间倒座房、前出廊厦,里面是老图片和影像展览;中间是鱼池、池边一只清末民初的雕花大水缸,里面养着荷花;北侧一座垂花门、两边墙壁上写着标语,显示着时代痕迹。

图片

过垂花门是二进院。过去说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就指的是这道门,也是内宅与外院的区隔标志,外来客人未经邀请看到这道门也是要止步的。二进院一般是正院,正房是供祖或主人起居之用,东西厢房一般作为会客、餐厅之用或是家中男孩子居住。三进院则由内眷和女孩使用。

博物馆正院里一棵石榴树上红红的石榴把树枝压弯,树下一只黄白相间的猫咪慵懒地趴在为它搭建的木架上,半睁半眯地看着来往的人们,一会儿竞旁若无人的睡着了。后院里也有一棵石榴树,还有一棵核桃树、一棵枣树,都是果实累累。

图片

正房里正在展览各种造型的兔儿爷,西厢房摆着兔儿爷的供桌,还有华盖下骑着狮子、老虎的兔爷儿、兔奶奶;东厢房里则是老式箱柜、老玩意儿和文创品。

兔儿爷是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老百姓形象地称为“京城第一爷”。相传有一年京城流行大瘟疫,被天宫里的嫦娥知道了,就派身边的玉兔为百姓驱疫治病。玉兔到庙里向韦陀借来盔甲、外罩红袍,手拿捣药杵、身骑狮虎神鹿,满城奔波解救百姓。最后疲惫不堪,还盔甲时倒在寺庙门前的旗杆下。

从明代开始,京城百姓就有了在中秋节供奉“兔儿爷”的习俗。明代纪坤《花王阁剩稿》(1636年)中有最早的对兔儿爷的文字描述:“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同期的《北京岁华》也记载:“市中以黄土博成,曰兔儿爷,着花袍,高有二三尺者。”这大概是“兔儿爷”在文字中首次出现。在此之前,坊间肯定已多有流传。而“爷”的称谓,除了对年长者外,京城民间也对受尊敬者或某一方面大拿如此称呼。

图片

传统兔儿爷“金盔金甲捣药杵,山形眉三瓣嘴,身后一杆靠背旗”,威风凛凛、济困救难。据说最先是庙里的僧人用黄土烧制描画出兔儿爷,拿到庙会上去卖,没想到大受欢迎。后来更多的人们把心目中的兔儿爷制作出来,并且逐步人间化,出现了不同场合下的兔儿爷,还传入官府皇宫里。

清代《清稗类钞》中记载:“中秋日,京师以泥塑兔神,兔面人身,面贴金泥,身施彩绘,巨者高三四尺,值近万钱。贵家巨室多购归,以香花饼果供养之,禁中亦然。”

八月十五夜晚,四合院当中面向东南方摆放一张供桌,桌上供着月饼、瓜果、毛豆枝、鸡冠花等等,其中毛豆枝就是专为兔儿爷准备的。旧时京城习俗中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一说,所以一般都是家中女眷拜月,小孩子们也游戏其间,慢慢地就多请几个兔儿爷成为孩子们手中的玩具了。

图片

那时候每进农历八月,前门、鼓楼、西单、东四等处,满大街的兔儿爷堆成小山状供人们请回。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儿子舒乙回忆说:“没有了兔儿爷好像就不是中秋节,孩子们都得买兔儿爷,大家都觉得要是连兔儿爷都不买那还怎么得了。”而老舍在其名著《四世同堂》里写道,祁老爷子想到他的子孙“将要住在一个没有兔儿爷的北平”而心生悲哀。启功先生在2004年得知要推荐奥运会吉祥物时,立刻毫不犹豫地说:“我就投兔儿爷一票。”

而围绕着兔儿爷也产生了不少歇后语,像是“兔儿爷的翎子——单挑”、“兔儿爷掏耳朵——崴泥”等等,还出现了唱戏的兔儿爷、挑担推车的兔儿爷、剃头的兔儿爷等生活形象。可见,兔儿爷已融入了北京人的日常生活,成为北京文化的一个生动代表。

图片

西厢房里还展出四件木作,看起来像是屋顶的什么部件。向工作人员请教,告知叫做“荷叶墩”和“角背”,都是用在大堂脊檩下面起支撑作用的。再一深究,原来这几件东西是2018年6月东四二条15号院卫生大扫除时意外发现的,当时以为就是几块破木头,准备卖给收废品的。

前面介绍的住在5号院的郑老爷子闻讯赶来,感觉不是普通物件,联想到这里曾是福康安的府邸,马上给街道干部打电话。后来请文物专家一看,您猜怎么着,都是金丝楠木的建筑构件,而且满雕荷花、兰草,比一般素面的高出几个等级,非王府大宅不会用。您瞧,这胡同里不定什么地方还真就藏着宝贝。

图片

走出胡同博物馆,旁边79号院门前乘凉的一位老爷子对我们说,这两处院子加上西边的81号,原来都是做买卖的富户人家,虽说比不上王府官宅,但也都是晚清民国年间的。老爷子抚摸着门前残缺的石鼓、门墩说,你看看它们,都比我年岁还大呐!说完背着手走进院子里。

图片

       未完待续,再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