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鬼谷子七十二术(原文加注释)

 娜娜nana521 2023-02-24 发布于日本

我过去只知道“老实”一词。因为老人家教导我们说找朋友不必计较其相貌、收入,人品“老实”就好。可是又有名言曰:老实是无能的代名词,使我困惑了好多年。直到改革开放,从外面引进了“诚信”一词,我好像明白了很多。古代的鬼谷子教出了不少治国英才,两千年多年的治乱循环又积累了不少权谋学问。中国人一讲权谋就眉飞色舞。交友广泛而无法施展抱负的宋江作反诗不是写自己如何不满现实,写的是:“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中国四大名著有两大都是讲权谋的,可见国人潜意识中权谋是第一位的。靠发达的权谋之术中国人内斗了几千年。权谋的实现是需要财富和性命的,于是,百姓辛辛苦苦创造的财富,隔一段时间就被权谋家拿去大显身手,百姓还要贴上生命。我祈望世界有一种新的智慧取代权谋。无意间在百度文库看到一篇《鬼谷子七十二术》,鬼谷子是权谋的鼻祖。转发出来共同欣赏,见识一下原始的权谋吧。

我觉得“鬼谷子认为”部分有一些是以己之心度鬼之腹,成了借鬼谷子名气贩卖自己的私货。对解释得文句不顺的地方作了删改。棕色文字是我添加的。加粗字是我认定的各计要点。

鬼谷子七十二术(完整版)

第一计 阳谋阴谋 鬼谷子曰:“智略计谋,各有形容,或圆或方,或阴或阳,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所谓主事成者,积德也(成事的人都会多帮助别人,有需要时方可得到帮助。)。” 鬼谷子认为:计谋,有阴谋和阳谋之别,在任何情况下,人们都不可轻视对方,因为事件、环境、情报都有假的。所以圣人应该高深莫测。所谓“阴”,是谋之于阴成之于阳。

第二计 扭转乾坤 鬼谷子曰:“故静固志意,神归其舍,则威覆盛矣,威覆盛,则内实坚,内实坚,则莫当。”(平心静气地坚持自己的意志,使精神归之于心,这样隐藏的神威更加强盛。神威强盛,内部就更为坚强雄厚,从而能所向无敌。) 鬼谷子认为:当形势对我们不利时,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地涵养自己的精神力量,因为只有自己的精神力量强大了,才可以扭转乾坤。 第三计 各个击破 鬼谷子曰:“分威法伏熊,分威者,神之覆(颠覆,形势翻转)也。” 鬼谷子认为:遇强敌要使对方的威势分散,我们必须效法趴伏状态的熊,把自己的神威隐藏起来。伺机而动。各个击破,就是分威,敌强我弱的态势就会翻转。

第四计 如闭如卦(闭是闭合,卦是卦象。“如闭如卦”是指计划和部署要象《周易》卦象,千变万化。) 鬼谷子曰:“若欲去之(想逃离某环境),因危与之(趁此将危害说与对方)。环转(循环,周转)因化(因果转化),莫知所为,退为大仪(仪者法也,全身而退的大法)。”

(鬼谷子说:要想离开某环境而去,要做出“环转因化”的表象,让人看似进攻,又似退却,让对手“莫知所为”,摸不准你的真实意图。此为全身而退之大法。) 鬼谷子认为:在作战时,人们必须象圆环那样随机应变,运转自如,使他人不知道自己的真实情况。 第五计 盗尽天机 鬼谷子曰:“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处世、为人)、御击(治理天下)、施教(教化他人)、扬声(传播声誉)、明名(扩大名望)也,必因事物之会(机遇、机会),观天象之宜。” 鬼谷子认为:一个高明的人,在瞬息万变的事物中,应及时抓住事物转化的时机。尽量多地涉猎天机。 第六计 一言兴邦 鬼谷子曰:“圣人所贵(看重)道(运行轨迹,也可以说是事物变化运动的规律。“道可道非常道”,道不是一成不变的)微妙者,诚以其可以转危为安,救亡使存也。” 鬼谷子认为:世人说话随口而发,一言错出,遗祸无穷。顺势而为,可以转危为安。 第七计 众不敌寡 鬼谷子曰:“持枢(持,把握。枢是门扉的轴。掌握住行动的枢纽,才能控制行动的规律。),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逆之,逆之,虽盛必衰。” 鬼谷子认为:一个人,一旦他违背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去做事,即使一时拥有强大的势力,也必然会失败;一个人,如果能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去做事,那么,即使目前势单力薄,也能以少胜多。 第八计 计中诡计 鬼谷子曰:“凡趋合(联合)倍反(对抗),计有造合(有相应的计策),化转(变化转移)环属(像铁环一样),各有形势,反复相求,因事为制(根据实际情况控制)。” 鬼谷子认为:世上万事千变万化,一个主帅,必须拿出多个计谋去应付不断变化的情况。 第九计 天地无常 鬼谷子曰:“天地所变换,既有变换,岂能长久乎?” 鬼谷子认为:天地之间,理本一贯,没有不变之天气,没有不变之人事,一个人只知一味地相信既成的传统,而不知道革新,就必然被时代淘汰。 第十计 推陈出新 鬼谷子曰:“曲则全,枉则过,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弯曲可以保全,受压反而伸直;低陷得到充盈,凋敝于是更新;单一因而有得,繁多就会迷惑。) 鬼谷子认为:凡事相辅相承,新陈代谢是宇宙万物发展的一个规律,要对传统的精华和糟粕分清,然后,剔除传统中的糟粕,将传统中的精华部分加以发扬光大。 第十一计 高瞻远瞩 鬼谷子曰:“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亦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见。” 众人不知道的东西,众人看不见的东西,智者能明察秋毫。 第十二计 翻手为背 鬼谷子曰:“为小无内,为大无外(小到极致,大到极致)。益损、去就、倍(同悖)反,借(皆)以阴阳御其事,阳动而行,阴占而藏,阳动而出,阴随而入,阳还终始,阴极反阳。” 鬼谷子认为:变是万物发展的规律,物极必反,我们要运用避阴就阳的方法来处理我们面前的事情,胜不骄败不馁。 第十三计 忤合深谋 鬼谷子曰:“凡趋合倍反,计有适合。化转环属,各有形势,反覆相求,因事为制 。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也;必因事物之会,观天时之宜,因知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与之转化。

(翻译:凡是有关联合或对抗的行劝,都会有相应的计策。变化和转移就像铁环一样环连而无中断。然而,变化和转移又各有各的具体情形。彼此之间环转反复,互相依赖,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控制。所以圣人生活在世界上,立身处世都是为了说教众人,扩大影响,宣扬名声。他们还必须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来考察天时,以便抓有利时机。国家哪些方面有余,哪些方面不足,都要从这里出发去掌握,并设法促进事物向有利的方面转化。第十四计 暗度陈仓 鬼谷子曰:“圣人之道阳,愚人之道阴,圣人之道,在隐与匿。” 鬼谷子认为:聪明的将帅,往往会制造一些假象迷惑敌人,暗地里进行着制敌于死命的行动。 第十五计 一点突破 鬼谷子曰:“从外制内,事有因(关键因素),由而随也。” 鬼谷子认为:我们要想从外部控制别人的内心,就应该懂得:必须抓住事物的关键环节,一切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第十六计 视微成巨 鬼谷子曰:“察其事,论万物,别雌雄,虽非其事,见微知类(同类)。” 鬼谷子认为:一个明智的人,能够根据细微的征兆,去推知潜在的重大事件。 第十七计 主客互变 鬼谷子曰:“故为强者积于弱也(由微弱积累而成),直者积于曲也,有余者积于不足也,此其道不行也,柔弱胜于刚强,故积弱可以为强。” 鬼谷子认为:较量主客之势,则有变客为主,变主为客之术也。 第十八计 纳叛招降 鬼谷子曰:“勿坚而拒之,许之则防守,拒之则闭塞。” 鬼谷子认为:一个聪明的主帅,应该不拒绝任何一个想要归附自己的人。 第十九计 应敌而动 鬼谷子曰: “从而应之(两相呼应),事无不可。” 鬼谷子认为:所谓“应”,是“迫而后动”“不得已而起”,这里的“应”不是消极的“无抵抗主义”,而是以无为达到无不为的一种方法。一个人,如果处处争强好胜,他的体力、精神必定消耗得快,不轻举妄动,而是不断的锻炼自己的体力意志,一直达到能完全克敌制胜的时候,他才会有行动,也就是说,他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动则已,一动就势不可挡。

原文是有前提的。原文译文:运用摩术有一定法则,而且这个法则是在隐密中进行。当初步揣摩时,必须有一定的目的,然后进行侦察刺探,其内部必然暗合呼应。呼应时,必然有一定的行为表现。因此适当地加以排除,就是所说的堵塞地窖、隐匿头绪、藏匿形貌,而别人不知晓,所以能够使事情成功而没有忧虑。在这里进行“揣摩”,使对方发生“内符”,两相呼应,那就没有什么事是不可以成功的了。 第二十计 三教九流 鬼谷子曰:“凡度权量能,所以征远求近,其有隐括,乃可挣,乃可求,乃可用。”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凡事只要善于揣度人的智谋,考量人的才干,就能吸引远近的人才到来。意思说白了就是,一个人要想干出一番事业(挣、求、用),就必须广泛的招纳各方面的人才。 第二十一计 散纵连横 鬼谷子曰:“用分威散众之权,以见其兑(同“锐”)威。” 鬼谷子认为:一个聪明之士,能破坏敌人的联盟关系,从而增强自己的威力。 第二十二计 飞钳破敌 鬼谷子曰:“飞钳篇谓'立世而制事,必先察同异,别是非之语,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数,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然后乃权量之,……缀而不失,以究其辞,可箝而从,可箝而横,可引而东,可引而西,可引而南,可引而北。可引而反,可引而覆。’”

出自《鬼谷子·飞钳篇》。飞钳的本意就是钓鱼,自古以来钓鱼都是弯钩在水中钓鱼,但是姜子牙却用自钩,离水面三尺钓鱼,而且钓来了周文王,成就了一世英名。

鬼谷子将姜尚的钓鱼之术升华,实现了从有形到无形的钓鱼方法的升华,形成了“飞钳”术。有四要素:鱼塘、鱼饵、鱼钩、鱼竿。

鬼谷子认为钓鱼首先是因为任何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而他的弟子要求得功名,就必须登堂入室,这就需要推销自己,钓来明君;有梦想之人都希望遇到高人和贵人,这就是人人心中的“鱼塘”,只不过鱼塘有大小。孔子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从另外一个侧面表述了孔子心中的“鱼塘”。

鬼谷子说,鱼饵大概有四类:财富、宝玉、美女、梦想。几乎可以钓到所有的人。张仪在穷困的时候,苏秦用财务钓张仪为他卧底秦国,反过来张仪用自己的梦想和才能钓苏秦为自己服务;张仪用财富和美女三钓楚怀王,出现三戏楚王、屈原投河、楚齐断交等成为“钓鱼”的结果;蔺相如完璧归赵说的就是“宝玉”这个鱼饵导致各国相争的故事。

总之,鬼谷子所谓“飞钳”,就是立势制势,就是运用各种手段,造成一种形势,使得对方、集团或敌国,不能不受我的胁持与控制,而且不能摆脱,即“缀而不失”。

第二十三计 料敌如神 鬼谷子曰:“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故即事),能知于知,见于不见。”(无思无为,呈现寂静,就能通天下万事,能从知识中了解,从不见中感受。) 鬼谷子认为:智者往往能透过错综复杂的现象,掌握敌人的真正动向。(鬼谷子首先是从“无思、无为”展开的。就是心不动,身不动,无为是道家的主题。) 第二十四计 间不能人 鬼谷子曰:“观阴阳开阖(合)以命(判断)物,知存亡之门户(关键所在),筹策万类之终始,达(通达)人心之理,见(“现”的古字,发现)变化之朕(征兆、先兆)焉。” 鬼谷子认为:智者往往能从微小的细节中捕捉重大事情的征兆,识破敌人的阴谋。

第二十五计 弱可攻强 鬼谷子曰:“故为强者积于弱也,有者积于曲也,有余者积于不定也,此其道术行也,柔胜于刚强,故积弱可以为强。” 鬼谷子认为:弱与强,都是相对而言,在一定的情况下,多个弱小结合起来,弱也可以攻强,并能获得胜利。 第二十六计 无中生有 鬼谷子曰:“神道(赐福降灾神妙莫测之道)混沌为一(混然一体),以变论万义类(本无“义”字,即万类,万物)说义(解说义理)无穷”。(就是以变化推理万物,有无穷说法。) 鬼谷子认为:天道混混沌沌,君主或将帅也可以由此去推论出世上万物变化的道理,解说无穷无尽的奥秘。 第二十七计 空中楼阁 鬼谷子曰:“饰言者,假之也,假(借、靠)之者,益损也。”(直译:修饰言语的人是说假话的人,靠这些人损失更大。) 鬼谷子认为:明智之士,他善于利用言词,去构筑一个乌托邦的世界,调动己方人的积极性,引诱敌人上钩。在这里他要努力运用三寸不烂之舌,将自己陈述的东西说得无比美好,具有强烈的诱惑力。 第二十八计 带兵带心 鬼谷子曰:“摄心者,人系其心于己。” 鬼谷子认为: 带兵,必须要以带心为最高的原则,必须使每个人心里服从。 第二十九计 一石二鸟 鬼谷子曰:“或因(用在)此,或因彼;或以事上(讨好上级),或以敌下(驾驭属下)。” 鬼谷子认为:一个计谋能够收到多种效果为佳。 第三十计 四两千斤 鬼谷子曰:“何谓量权?曰:度于大小,谋于众寡”。(什么是“量权”呢?答曰:“量权”就是测量尺寸大小,计算数量多少……,鬼谷子的原文后面还列举了要量度一国的各种因素,如人口、财富,人心等。) 鬼谷子认为:一个统帅或者将领,应该知己知彼。这样,他就能以“四两”之力巧胜“千斤之力。 第三十一计 万金间敌 鬼谷子曰:“事皆有内(纳、采纳)捷(献策),索使本捷(要说服他人)或结以财货,或结以采邑。”(要游说成功还须加点贿赂) 鬼谷子认为:以厚金去进行活动,往往能收到战场上得不到的结果。 第三十二计 制人行权 鬼谷子曰:“事贵制人,而不贵见制于人;治人者,握权也,见制人者,制命也;道贵制人,不贵制于人也;制人者握权,制于人者失命。” 鬼谷子认为:所谓握权者,知权变;,握其机而应之,使与国家示于我,而为我助,不为他国所争,制人而不见制于人,全在主动行权,一但被动,整个事情都将被弄糟。

第三十三计 谋泄无功 鬼谷子曰:“欲说者务隐度,计事者务循顺”。(要劝说别人,务必沉稳揣度其内心世界,谋划的人务必遵循规律、顺理成章,) 鬼谷子认为:一个将帅或者统领,要想取得对作战的胜利,必须得严守秘密。 第三十四计 怒倾帝王 鬼谷子曰:“其摩者(“摩者,揣之术”, “摩”是“揣”的一种方法。“摩”是通过试探行为来推测和判定事实,这就是在《鬼谷子·摩篇》中所强调的“测而探之”。而这种方法,也就是现代流行的接触调查法。同时,鬼谷子强调:“摩”的试探如同“操钩而临深渊”一样,是一种主动试探行为,是一种带有诱导的“钓鱼”行为。),有以平,有以正,有以喜,有以怒,怒者,动也。” 鬼谷子认为:明智之士,不仅能以言语说动诸侯,而且能以激怒帝王的方式,使帝王为他的言词而感动。 第三十五计 万年大计 鬼谷子曰:“(近而不可见者,不察其辞也,)远(还没有发生的事情)而可知者,反往(了解过去)以验来(未来)。” 鬼谷子认为:一个智者,他的目光远大,不会因小失大,贪图近利而损名声。真正的才略绝不是贪近利而忽略大计远略的小聪明,而是既要面面关顾,又能大刀阔斧的兴利除弊,既老谋深算,又能不拘于习惯形式。 第三十六计 无形之势 鬼谷子曰:“势者,利害之决,权变之威,势败者,不以神肃察也(不集中精神去审察大势,所以势败)。” 鬼谷子认为:时势,对于一个统帅或者将领来说是很重要的,他应该在众人都未留意的时候,悄悄的行动,然后等待时机,一鸣惊人。 第三十七计 不战为勇 鬼谷子曰:“主兵日胜者,战于不争不费,而民不知,所以服,不知所以畏,而天下比之,神明也。” 鬼谷子认为:贤达之士,往往能够在不消耗军费,不打仗的情况下,就能使敌人罢兵求和。这样的人,人们常常将他比作“神明”。 第三十八计 霸者之资 鬼谷子曰:“诸侯相抵(相互抵制、对抗),不可胜数,当此之时,能抵为右(能及时抵抗逆乱的人才是值得推为座右的人。)。” 鬼谷子认为:一旦国家生死存亡之际,那些出类拔萃者,就应当挺身而出,抓紧时机去建立一番霸业。 第三十九计 无百年敌 鬼谷子曰:“世无常贵,事无常师,反(造反)于是,杵(杵,原指舂米和捶衣的木棒,这里引申为背离、相反的意思。)于彼,其术也。” 鬼谷子认为:世事变换无穷,今天的朋友可能就是明天的敌人,今天的敌人,也可能明天就会成为我们的朋友。 第四十计 降人引路 鬼谷子曰:“情合者听,故物归类(事物都归属各自的种类),抱薪趋火,燥者易燃,平地注水,湿者先濡,此物类相应,手势譬犹(譬,打比方、譬如,犹,相似)是也。此言内符(内心反应)之应(相适应)外摩(外面揣测)也如是。” 鬼谷子认为:一个将军或者统帅,他要说服利用别的将卒,必然要投其所好,使其对自己有一种感恩的心理。 第四十一计 招贤攉(堆集) 鬼谷子曰:“计谋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结,结而无隙者也。”(计谋的运用,公开不如保密,保密不如结党,结成的党内是没有裂痕的) 鬼谷子认为:结法的种类很多,有内结、外结、生结、死结等。张良友项伯,这是“内结”,张仪、苏秦的合纵连横法,这是“外结”,以德服人,以惠怀人,为民某副,为国图利,这是“生结”,褒扬死者,抚慰死者亲属,这是“死结”。 第四十二计 推己及人 鬼谷子曰:“无以人之近所不欲,而强之于人,无以人之所不知,而教之于人。” 鬼谷子认为:不要拿别人不想要的东西,来强迫人家接受,不要拿别人不了解的事去说教别人。 第四十三计 反有所得 鬼谷子曰:“欲强反剑,欲高反下,欲取反予,(欲让对方张开,自己反而收敛,想要升高反而下降,想要获取反而给予。)此言反听(意守自身呼吸之声。也指听取不同的意见)之道,有以致诱之(诱出其有)。” 鬼谷子认为:相反的事物,不仅相生相成,并且本身就包含有对方的因素在内,有些事情,表面上看来对自己无益,而事实上却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好处。 第四十四计 退避观战 鬼谷子曰:“郄(裂缝)无极大,御(抵挡)无强大,则背(避、瞒)可胁(威胁)而并(吞并)。”

鬼谷子认为:退避可以观变,强弱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第四十五计 脱困之法 鬼谷子曰:“中经,谓振穷(赈救穷困)趋急(济人急难)。”(后句是:施之能言、厚德之人,救拘执,穷者不忘恩也。能言者,俦善(善言安慰)博惠(广施恩惠);施德者,依道而救;拘执(拘泥固执)者,养使(豢养、利用)小人(被援救的人)。)

鬼谷子认为:《中经》讲的就是如何解救处于困难,有急难者,一个有大志的人,不论遭遇到什么环境,他都能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了脱困,他能受世人不能受之苦,偿世人不能偿之味,只有这样他才能干出一番事业来。(本段更像是说不求锦上添花,只愿雪中送炭

第四十六计 以静制动 鬼谷子曰:“天下之交也。 牝(雌性的)常以静胜牡(雄性的),以静为下(谦下)。 故大邦以下(谦下)小邦,则取(取得信任依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见容于大国)大邦。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鬼谷子认为:环境总是有变动的,人事总是有纷争的,在纷扰的世事中,只要持一颗平静的心去对待,才不会陷入神智迷乱的境界。 第四十七计 千金买马 鬼谷子曰:“用赏贵信,古之善摩(揣测)者,如操钩(拿着钓钩)而临深渊(到深渊),饵而投之必得鱼焉。” 鬼谷子认为:一个君主,他应该有一种良好的德行,只有这样,才能招募到贤能之士。 第四十八计 兼弱攻昧(兼并弱小、攻击愚昧) 鬼谷子曰:“其摩者,有以平,有以正,有以喜,有以怒,有以名,有以行,有以谦,有以信,有以利,有以卑。平者,静也,正者,直也,喜者,悦也,怒者,动也,名者,发也,行者,成也,谦者,洁也,信者,明也,利者,求也,卑者,谄也。” 鬼谷子认为:聪明的人,应该懂得利用他人的弱点去攻击他。 第四十九计 录功遗过 鬼谷子曰:“是故智者不用其短(舍弃自己的短处),而用愚人之所长,智者不用其所拙(避开自己的笨拙),而用愚人之所工(擅长),故不困也。”(有容人之量,敢于并善于使用比自己有才华的人。) 鬼谷子认为:聪明的君主对待臣子,应该宽宏大量,多记他们的功劳,少记他们的过失,这样臣子往往会因感激而以身相报。 第五十计 下诏求贤 鬼谷子曰:“故圣人以无为待有德,言察辞,合于事。” 鬼谷子认为:圣明之人,应该想方设法去收揽人才。(本句应译为:所以圣人知道自己能力有限,能厚待那些有德有才之人,他的言语,举动都要合乎事物的发展。) 第五十一计 身后之计 鬼谷子曰:“缀去(与要离去的人沟通)者,谓缀己之系言(为挽留他而说的话。缀是连接之意),使有余思(遗憾)也。” 鬼谷子认为:“缀去”的方法是说对于即将离开自己的人,说出真心挽留的话,以便使对方留下回忆与追念。所以遇到忠于信守的人,一定要赞许他的德行,鼓舞他的勇气。表示可以再度合作,后会有期,对方一定高兴。以他人之幸运,去引验他往日的光荣,即使款款而去,也十分留恋于我们。 第五十二计 退兵制兵 鬼谷子曰:“有退兵之术,有制兵之法,入军不被甲兵(在战争中不会受到武器的伤害)。”

鬼谷子认为:只因心常清静,施德行善,虽只身而入,主帅亲其贤军,住卒亲其德,敬畏之不暇,岂有加害者乎?有生死之机,动静之际,有出入之窍,制之者,无处不是生我之门;纵之者,无处不是死我之地;其所出入内外,全无死地。譬如,陆行不遇凶虎,此正是无死地之验也。非有远兽之法,非有禁兽之术,不可。 第五十三计 大贤无敌 鬼谷子曰:“善变者审知地势,乃通于天,以化四时,使鬼神。” 鬼谷子认为:贤能之士,能详尽审视地理环境,上能精通天文天象,能够随着四季的变化,役使天下之物。 第五十四计 攻国攻敌 鬼谷子曰:“制人者握权也,见制于人者制命也”(能控制别人,是因为掌握了权力;被别人控制,就要威胁对方性命来实施反控制。) 鬼谷子认为:在攻打敌国时,还要向敌国发起进攻。 第五十五计 两力均衡 鬼谷子曰:“少则可以得众,故积不足可以为有余。” 鬼谷子认为:世上万物,既对立又同一。 第五十六计 以隐为显 鬼谷子曰:“用之有道,其道必隐。(“揣情”和“摩意”的规律,则是秘中成事。)”、“有先王之道(古圣君王的法则),圣智之谋,非揣情(不采用揣情的方法)隐匿(隐藏的实情),无所索之(无法获得),此谋之大本也。” 鬼谷子认为:聪明之士,往往会到处张扬自己的长处,而是处处让人。 第五十七计 伏间制胜 鬼谷子曰:“熊之捕击,必先伏而后动,将欲动变,必先养志,伏意以视间(间隙)。” 鬼谷子认为:聪明之士,不仅善于在战场上用兵,而且善于用埋伏下的人员去争取胜利。 第五十八计 矫枉过正 鬼谷子曰:“圣人见萌芽觑隙(天下纷错,上无明主,公侯无道德;则小人谗贼,贤人不用,圣人鼠匿,贪利诈伪者作;君臣相惑,土崩瓦解而相伐射,父子离散,乖乱反目,是谓萌牙巇罅。出现如此等等的现象都是将要发生社会大变革前的萌芽先兆。),则抵之以法(就要用抵巇的方法),世可以治,则抵而塞之(把裂缝堵塞起来),不可治,则抵而得之(利用裂缝,改朝换代)。”(用抵巇的方法堵塞社会漏洞,不行的话,干脆用抵巇之法取而代之) 鬼谷子认为:一个聪慧之士,一旦国家政治出现了危机时,他就要用国法来挽救,(本段从抵巇篇中摘出,这个法应该讲的是抵巇之法,不是国法)如果情况特别危险,他就必须用严酷的刑法来处理纷变的人事。 第五十九计 强而避之 鬼谷子曰:“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权是秤所用的砣,喻发展趋势),而揣(推测)诸侯之情。量权(审时度势)不审,不知强弱轻重之称(强弱情况);揣情(揣度形势)不审,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 鬼谷子认为:贤明之士应该对强弱之分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懂得避强就弱。 第六十计 诱敌之诱 鬼谷子曰:“圣人所诱,愚智之事皆不疑。”(圣人以此诱导愚者和智者,都能得到实情而无疑惑。)(这句话必须有前提,前文的翻译是:以诱导的话引出与事理相符合的发言,就能得到实情,就像张开网捕捉野兽一样,要多打开几张网,等待对方进入。方法符合情理,对方自然就会表现出来,这就是钓人的网。常拿着网追逼对方,对方言辞仍无表露而失去比较,就要改变方法。用“象”来促动对方,以便使对方将心里的东西说出来,暴露实情,从而控制对方。对方就会有所改变。用法象来使敌人受感动,进而核对敌人的思想观察实情,随后进行调查加以阐明。这样反复试探,所说的话可以类比模仿,因而奠定了基础。再三详细重复审视,任何事情都离不开所说的那些情况。) 鬼谷子认为:圣人诱愚,则闭藏之,诱智,则拨之以情。(此句出自陶弘景注,并不能清楚说明鬼谷子的愿意。) 第六十一计 间接观察 鬼谷子曰:“审定有无,以其实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 鬼谷子认为:想考察一个人的虚实,我们往往从他平时流露出来的嗜好和性情去判断。 第六十二计 养虎为患 鬼谷子曰:“故胜者斗其攻势,苟进而不知退,弱者(失败的一方)闻衷其负(奋发图强),见其伤,则强大力倍,死而是也(死而后已,拼死斗争)。” 鬼谷子认为:胜利者如果为了一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只知道炫耀自己的成功,而不懂得继续追击敌人,则一定会给自己带来祸害,弱小者一旦从打击中清醒过来,发奋图强,他的力量就得到空前的壮大。 第六十三计 主观大害 鬼谷子曰:“合而不结者,阳亲而阴疏,事有不合者,圣人不为谋也。”(所办的事情凡有不合君主之意的,是因为对君主的意图留于表面亲近,而背地里还有距离。如果与君主的意见没有吻合的可能,圣人是不会为其谋划的。) 鬼谷子认为:有些事情,表面上看来,似乎办的很顺利,而实际却恰恰相反,这就要求贤达之士避免犯“主观大害”的错误,深入生活,调查研究,了解真情,否则,只从主观意愿出发,必然害人害己。 第六十四计 欲将取之 鬼谷子曰:“以象(听故事时,头脑中会出现故事中的场景,这个场景就是象,可译为:模拟)动之,以报其心,见其情,随而牧(驾驭,控制)之。”(用符合对方心意的故事套出真情,从而驾驭之。)

鬼谷子认为:我们想要从对方那里占取什么,就必须先给予一些,只有这样,我们的目的才能达到。 第六十五计 善用敌人 鬼谷子曰:“古之善摩(钓鱼)者,如操钩而临深渊,饵而投之必得鱼焉。”(谋而后动) 鬼谷子认为:在战争中,一个君主或统帅,不仅要能任用己方的贤才,而且也要利用敌人内部的矛盾,使敌人中的一些人为他所用。 第六十六计 孤掌难鸣 鬼谷子曰:“若蚨母(土蜘蛛,为保护孩子,每当出入巢穴时,都要一一把穴口加盖以防外敌入侵。)之从其子也,出无间,入无联,独来独往,莫之能止。”(臣下的意见,就像土蜘蛛抚养的后代,出入没有什么间隙,没有什么能阻碍。)(上下相交,一定是内情相得,然后巩固) 鬼谷子认为:人多不一定能获胜,孤掌也发出声音,只要真理在我们手上,我们就将无敌于天下。 第六十七计 利害相关 鬼谷子曰:“引钩箝之辞,飞而箝之,其用或称财货、琦玮(美玉)、珠玉、避白、采邑以事之,或量能立势以钩之。”(通过恭维来钳住对方。想要吸引有用人才时,可先赏赐财物、珠宝、玉石、白璧和封地,使他乐于从事;或者通过衡量其才能制造氛围,来吸引他们。) 鬼谷子认为:要使对方听你的话,你就必须要给他指明利害之道。 第六十八计 制造敌人 鬼谷子曰:“斗郄(郄是骨与肉间的缝隙)者,斗强也。” (所谓斗郄是当两个强大的国家不和时,使他们相争的策略)(分而治之) 鬼谷子认为:所谓敌人,即指一种对自己持敌意的力量,人如果没有敌对的力量,就不会“相反相成”,事业上你必须有一个假想敌,未来打败这个假想敌,你才会不断的努力,上进。 第六十九计 以敌为师 鬼谷子曰:“效之于人(在众人面前效验、证明),验去(验之于往贤、前人)乱之前(理顺其以前所为。乱,意为治理),吾归于诚已。”(在人们面前证验,又与先贤相比较,诚心诚意相待,方能得到贤能的人。)(竭诚相侍才能掌握贤能的人) 鬼谷子认为:一个眼光远大、胸怀大志的统帅,不仅以先贤为师,有时,还要善于向敌人学习。(这句的前提是: “摄心”者,谓逢好学伎术者。所以与“向敌人学习”无关。) 第七十计 耳食传谣 鬼谷子曰:“金门空物(金石做门也没用),众口能烁(将金石熔化)之,则以众口有私曲故也。” 鬼谷子认为:众人口耳相传的事并不一定是真的,每个人因为自身的利害关系,说出的话都是对自己有利,存在一定的偏向性。而通过众人传播后,你听到的跟真相偏离得越来越远。所谓众口铄金,即使这个道理。保持独立思考,有个人主见和判断,才是智者所为。 第七十一计 潜人核心 鬼谷子曰:“威肃内盛,推间而行之,则势散。”(威力收敛集中,利用对方的间隙采取行动,威势便可以发散出去。)(集中力量如尖刀之威势) 鬼谷子认为:一个智者,善于抓住战机,派遣人员潜入敌人心脏,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胜利。 第七十二计 修成正果 鬼谷子曰:“生受于天,谓之真人,真人者,与天为一,而知之者,内修炼而知之,谓之圣人。”(人本受命于天,故称为真人,真人与天为一整体,其中,明白大道理的人,刻苦修练内功,就称为“圣人”) 鬼谷子认为:人经过长时间的修炼,才能与“道”相合,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叫做“真人”。在鬼谷子看来,人生在天地之间,诞生时的天性并没有很大的差别,只是在诞生以后,才随着各自所处的环境不同,而变化成不同性格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