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飘洋过海的王府大殿---三不老丈量北京胡同记(第五季-4)

 明日大雪飘 2023-02-24 发布于上海
几个不老的北京人用脚步丈量北京胡同,带您探寻、体味胡同的老故事与新生活,和您一起了解、感受京城独特的文脉、文化与文明

飘洋过海的王府大殿

北新桥十字路口在明代称为绒家务角头,应该自元代起就是一处热闹的地界儿,因为西边不远就是大都角头,在大都路总管府(北京市政府)门前。

今天的北新桥十字路口依然热闹,北边、南边分别是重新整修的雍和宫大街、东四北大街,东边是各式美食餐馆栉比鳞次的簋街,西边是东城文化馆、锣鼓巷、钟鼓楼。

关于北新桥的来历,传说明初建造北京城时,惊动了龙王,在这一带有一口井嘟嘟的向外冒水,锁龙罗汉姚广孝闻讯赶来与龙王大战,用铁链将龙王锁在井内,上压一座石桥。龙王大喊:何时将我放出?姚广孝回答等桥旧了你方可出来,回头就给此桥起名北新桥。老百姓整天称唤北新桥,龙王始终听不到旧桥,也就无法出来。

图片

这口锁龙井的传说延续了数百年,不同朝代的人都说得有鼻子有眼儿。比较近的是日军侵占北平期间曾雇人试图将井中的铁链子拉出来,看看究竟如何,连拉3天、铁链子堆了10多米高仍未到头,可井中发出隆隆巨响、冒出腥臭的黑水,吓得日本人赶紧将铁链扔回井中。文革中红卫兵小将自认天不怕地不怕,成群结队往外拉铁链子,遇到同样的现象,也赶紧恢复原状。据说,2004年修建地铁5号线时,曾为此专门对线路做了修改,不知真假。

北新桥头条明清两代东段称金太监寺胡同,概也是因金姓太监舍宅为寺得名,清代时寺改关帝庙;西段称箍梢胡同、也称鼓手胡同。现在,胡同西口南北两侧都是时尚美食小店、或是老字号的分店,很是热闹,胡同里则以民居为主。

在雍和宫大街北新桥头条与二条之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小惊喜——“丰年灌肠”,门脸儿不大,里面七、八张桌子,应该是个加盟店。我们要了豆汁儿、焦圈儿、炸灌肠,咸菜免费,想重拾旧味儿。虽然地处闹市,不知道是“题不对版”年轻人不喜欢,还是老顾客不知道,总之店里人不多,似乎也吃不出从前人挨人时的那种味道。也许店家也早有预料,店里不像从前专卖灌肠,而是门丁肉饼、炸酱面、小米粥等再加上十多种老北京小吃同时招呼、多种经营。

图片

北新桥二条明清时期称报恩寺胡同,因胡同内有一座“护国报恩寺”。明代文学家何孟春在《余冬序录》中写道:“洪武元年八月,天兵定燕都,危学士素,走报恩寺俯身入井,寺僧大梓挽出之,谓曰:国史非公莫知,公死是死国之史也。危由是不死。”

危素是元末明初历史学家、文学家,元至正元年(1341)负责编修宋、辽、金历史;至正二十八年(1368)朱元璋大军攻入大都,危素欲投井殉国,被友人救起。明洪武初,危素参与编撰元史。

图片

危素书法作品

报恩寺在胡同西段北侧,民国时曾作为平民医院,我们看到留存的寺庙建筑现已被改建为住房。

胡同里也有一家豆汁儿店,是由东直门外斜街搬到此处,门脸儿更小,不设堂食、只可外带,东西却不少,老主顾也挺多。我们在外边照几张照片的功夫,就有几个人买了带走。一位骑着电动三轮带着老伴儿、孙子的大爷一次就买走5袋豆汁儿,没说的,肯定是北京土著,就好这口儿。

图片

在北新桥三条西口儿,有一家“同日昇粮行”,古朴的外观,老式的一格一格的储粮柜,分门别类盛放着各种米面、杂粮以及磨好的不同粗细的粉类,不下上百种,还有一般超市不易买到的老品种副食。

来粮行的十有八九都是50开外的老顾客,一是得挑得看,粗细齐全,喜欢哪样儿自己装,多少不限;二是估计在这里才能买到吃着顺口儿的老食品、找到过去的老滋味儿。

图片

特别是这里也有零打的二八酱、黄酱,一男一女两位售货员熟练的约空瓶、打酱、再过秤,嘴里同老顾客聊着天儿,手脚忙个不停,可排队的顾客仍不见少,让人感受到浓浓的烟火气。老粮店焕发了新生机。

北新桥三条是一条宽敞、直溜儿的大胡同,明清时称王大人胡同,因胡同里曾有崇祯朝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的宅邸而得名。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九日清晨,崇祯在忙活了一夜,督着皇后嫔妃自尽、带领亲军突围不成后,独自由贴身太监王承恩陪着,出神武门上煤山(景山)。眼见城内火光四起,耳听周围喊杀之声,崇祯徘徊良久,最终在山腰一棵歪脖老槐树上自缢。王承恩也吊死在旁边的一棵海棠树上。尽管李自成悬赏万金,崇祯的尸体仍然在第三天才被发现。也是,兵荒马乱的,谁会想到皇帝在煤山上吊呢?

崇祯的棺椁在东安桥上的庙里停放十多天才予下葬,咱们在介绍东安门时曾说到此事。一个月后,顺治朝摄政王多尔衮攻入北京,又为崇祯重新发丧,并在崇祯皇陵外为王承恩建墓立碑,碑文中有顺治皇帝亲撰“贞臣为主、捐躯以从”。后人称道王承恩的忠贞守义,遂把这条胡同称为王大人胡同。

图片

明思宗崇祯殉国处

入清后,王承恩的宅邸成了理郡王府。理郡王弘皙是康熙朝废皇太子胤礽的第二子,胤礽死后被追封理亲王。康熙驾崩的第二天,雍正封弘皙为多罗理郡王,雍正八年晋封理亲王。弘皙作为理郡王在这条胡同里没住多久,雍正元年五月,就被敕命移居北京昌平郑家庄平西府,这也是清代唯一一座建在内城之外的王府。

弘皙虽然住在郊区,但始终没闲着,与城中一些皇室成员往来密切。原来,太子胤礽在康熙朝历经两立两废,康熙晚年虽有多人奏拟重立太子,但康熙始终下不了决心,最后还是选择秘密立储。此后,雍正也是采取这一制度,取代嫡长子皇位继承制。

弘皙作为康熙的嫡长孙,康熙在世时深受宠爱,因而心有不甘。一些抱有“立嫡立长”观念的宗室成员也各怀心思暗中鼓动。乾隆继位不久便有察觉。乾隆四年(1739)宗人府议奏,弘皙、弘升、弘昌、弘晈等人结党营私、往来诡秘,议请予以惩治。乾隆将弘皙革去亲王爵位,以胤礽第十子弘僞承袭理郡王爵位;弘皙仍准住在郑家庄,但不许离开。

图片

后来乾隆又了解到弘皙心怀异志、有不轨之心,遂加重处罚,革除宗籍,改名为四十六(弘皙时年46岁),幽禁地也改为景山东果园内,直到3年后弘皙去世。而位于郑各庄的理亲王府随后即被内务府拆掉,守卫的军队撤走,仅留平西府地名。

乾隆四十三年(1778),弘皙故去36年后,乾隆皇帝诏命在皇家玉牒中恢复其原名、收入宗籍,弘皙的后人也被允许回到原住地。这便是清代有名的储位夺权之争“弘皙逆案”。

后来理郡王家族分成四大支,逐步没落。与其他王族一样,民国后也开始变卖祖产维持生活。

1928年,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派人来中国购买古物,相中了理郡王府的银安殿,出了8200美元买下,编号拆卸、打包运到美国。1937年在博物馆二楼找了一处较大空间拼接安装,即便这样,也只能装下五间大殿中的三间。

图片

1928年拆卸之前的王府大殿

图片

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现在展陈的王府大殿

而且,一直以来博物馆都把这间大殿误认为是明代大太监魏忠贤府邸中的建筑,直到近些年才更正为理郡王府大殿。2010年,笔者到美国访问期间,周末参观费城艺术博物馆,当时看到这间大殿实物还颇为惊讶,没想到十多年后丈量北京胡同找到了它的出处。

现在,理郡王府原址上盖起了华侨饭店和办公大楼,斜对面则是华侨历史博物馆。博物馆免费参观,展示了几百年来华侨奋斗史和华侨对祖国建设的贡献,值得一看。

图片

  未完待续,回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