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化系统

 虚竹怀远 2023-02-24 发布于湖北

消化系统

1.胃脘疼痛:常用四君子汤加朱砂莲、苦荞头、鸡矢藤、法罗海、胡桃仁;如寒证明显,加良附丸;如胃脘热痛、口中反酸,加乌贝散(乌贼骨、浙贝母)合左金丸;胃脘灼热甚者,加石膏;如呕吐,加藿香、竹茹、生姜;如痛剧,加金铃子散、鸡眼睛,或加蜘蛛香、楤木;气滞较剧,加木香、枳实、香樟根;如脾胃虚弱,常用参苓白术散合朱砂莲、苦荞头、鸡矢藤、法罗海、胡桃仁;如气虚明显,另加黄芪。方中苦荞头合胡桃仁,民间常单用以治胃痛;苦荞头为木本药材,其质硬,但与胡桃仁合嚼则易于化散,可见其化积行气之力极强。实践证明,单用苦荞头与加用胡桃仁,疗效迥然有异,加用胡桃仁后的疗效极佳。另外,法罗海又名白云花根,其性温,味苦、辛,有活络止痛、祛风除湿之功,是我国云贵地区常用的治疗风湿疾病和胃脘痛的草药。

附医案一则:

康某,男,45岁。2005年5月17日初诊。

主诉:胃脘疼痛,反复不愈10余年,加重20天。

病史:患者有10余年反复不愈的胃脘痛病史,常因饮食不节、情绪郁积等复发。20天前因气郁致胃痛复发,曾自服成药陈香露白露片、木香顺气丸等未见明显好转。诊时见胃脘疼痛,痛剧时有灼热感,胃脘胀痞,便秘,舌红、苔少而薄黄,脉弦。

检查:胃脘部饱胀,有轻压痛。

诊断:胃脘痛(热郁胃脘、气机郁滞)。

治则:健胃和中,清热理气。

方药:四君子汤合平胃散加味。

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5g枳实15g厚朴15g木香15g陈皮10g槟榔片15g生首乌30g朱砂莲15g苦荞头15g鸡矢藤15g生石膏30g穿心莲10g法罗海15g甘草10g胡桃仁(自加)4个2剂。

二诊,5月20日:服上药2剂后,疼痛明显减轻,大便正常,胃脘部灼热感消失;予上方去石膏、穿心莲、生首鸟,加楤木15g,再进2剂。后追访,服药后诸症消失,其病痊愈。

2.脾胃系统病证:常用草药飞来鹤(又名隔山消)、朱砂莲、苦荞头、青藤香、鸡矢藤、鸡眼睛、楤木、法罗海、蜘蛛香、香樟根。其中,朱砂莲、苦荞头、鸡矢藤能和胃止痛;而苦荞头、朱砂莲长于和胃气;鸡矢藤长于止胃腹疼痛;青藤香能理气止痛;飞来鹤能和胃消食;鸡眼睛、鸡矢藤、楤木、法罗海、蜘蛛香、香樟根又长于理气止腹痛。

3.原因不明的腹痛:常用乌梅丸加鸡眼睛、鸡矢藤。

附医案一则:

邓某某,男,8岁。1999年7月9日初诊。

主诉:腹痛反复不愈1年,复发1周。

病史:患儿近1年来出现反复腹痛,常因饮食不节、气郁等加剧。1周前因过食生冷,出现腹痛、时作时止,痛剧时常伴呕吐。诊时患儿已腹痛10余小时,并伴呕吐、神倦、厌食。曾在某医院儿科检查,未见异常。舌淡、苔薄微黄,脉弦。

检查:脐腹周围轻压痛。余无特殊。

诊断:腹痛(寒热互结、气机郁滞)。

治则:理气解郁,温寒清热。

方药:乌梅10g细辛5g肉桂5g黄连10g黄柏10g当归15g党参15g鸡矢藤15g鸡眼睛10g藿香10g竹茹5g大血藤30g川楝子10g延胡索15g甘草10g2剂。

二诊,7月12日:服上方1剂后,腹痛即消失;续服1剂,症状未见反复。为巩固疗效,再予原方2剂。

4.老年便秘:临床以气滞肠燥者居多,其治当以理气消导、增液行舟为法。气机壅滞者,常用槟榔、厚朴、枳实、陈皮理气化滞;用生首乌、火麻仁、瓜蒌仁润肠通便;并合用增液汤以增液行舟;复加党参、白术健脾运中;再加飞来鹤、莱菔子、麦芽消食和中。而常用生首乌与榔片相伍,为一药对,其中生首乌量常用至30g。

附医案一则:

高某某,男,63岁。2005年5月18日初诊。

主诉:反复便秘10余年。

病史:患者便秘10余年,轻则2~3天解大便一次,甚则6~7天解大便一次。大便干燥难解,腹胀食少。曾服多种利便药物,疗效均

不稳定。舌红、苔薄黄,脉弦。

检查:无异常。

诊断:便秘(气滞肠燥、津液亏损)。

治则:增液行气,通便消食。

方药:增液汤合四君子汤加味。

玄参30g麦冬15g生地30g槟榔片15g生首乌30g火麻仁15g瓜萎仁15g枳实15g厚朴15g木香15g陈皮10g飞来鹤15g党参15g当归10g生白术10g甘草10g2剂。

二诊,5月21日:患者服上方2剂后,症状缓解,大便隔日一次,腹胀、厌食减轻;再予上方6剂。

三诊,6月2日:服上药后,大便已近正常,日行一次。为求长效,予用香砂六君子汤加生首乌、增液汤、瓜蒌仁、飞来鹤,打成粗末,每用三四匙,煎水常服。

3个月后追访,除过食辛辣、饱食过度外,未再出现便秘。

5.脾虚失运,宿食郁滞、清浊不分的腹泻:常用参苓白术散化裁

加味:党参、白术、茯苓、炒扁豆、鸡矢藤、麦芽、姜炭、淮山药、陈皮、朝天罐、糊米。此方有良效,其中朝天罐、姜炭、糊米为罗老师治疗腹泻常用药对,姜炭、糊米有温中补虚、固涩止泻作用。朝天罐味甘、涩,性平,有清热利湿止泻作用,是罗老师常用的治疗腹泻的草药。如腹泻较剧,可加用萹蓄以分利小便。

附医案一则:

夏某某,男,63岁。2006年7月22日初诊。

主诉:腹泻、呕吐10余天,加重3天。

病史:10余天前,因食生冷,并冒暑急行,即腹痛、腹泻、呕吐、头晕、身软无力等,曾到某西医院诊治,诊为急性胃肠炎,予用抗炎治疗,症状稍缓。3天前因饮食不慎,腹泻加重,大便呈水样,日10余次,并见恶心、呕吐,吐出物为胃内容物,未见咖啡样物质。精神倦怠、厌食、身时发热,面苍白、头晕、尿少。舌淡、苔薄白腻,脉滑。

检查:腹轻压痛,腹部听诊肠鸣音活跃。

诊断:腹泻(暑湿内郁、清浊不分、脾气亏虚)。

治则:健脾和胃,利湿止泻。

方药:参苓白术散化裁。

党参15g茯苓15g白术10g扁豆15g薏苡仁15g陈皮10g淮山药15g猪苓10g泽泻15g朝天罐10g萹蓄15g藿香10g竹茹5g老鸛草10g姜炭10g糊米30g甘草10g2剂。

二诊,7月25日:患者服上方1剂后,呕吐即止,大便减为每天2~3次,小便正常;服完2剂,诸症大缓,大便减为每天1~2次,精神渐佳,食增,未再发热。予原方去藿香、竹茹,再服2剂。后追访,服药后诸症消失,病证痊愈。

6.对厌食者:常用自制厌食方,党参、白术、茯苓、淮山药、扁豆、薏苡仁、飞来鹤、麦芽、山楂、神曲、莱菔子、陈皮、木香、厚朴、枳实等为主出入加减。一般厌食轻者3~5剂可愈;如病情严重者,如小儿疳积患者,则常辅以自制的健脾羹(见“特色验方”),如能坚持治疗,多能治愈。

附医案一则:

陆某某,女,6岁。2007年3月8日初诊。

主诉:反复厌食2年余,加重1月余。

病史:患儿2年来,纳呆食少,面白体弱,自汗盗汗,动则益剧,易感冒;近1个月来上症加重,诊时见舌淡、苔微黄腻,脉沉弱。

检查:面色苍白,体质瘦弱,余无特殊。

诊断:厌食(脾虚失运、中气亏虚)。

治则:健脾益气,开胃消食。

方药:参苓白术散化裁。

党参15g茯苓15g白术10g扁豆15g薏苡仁15g淮山药15g陈皮15g山楂30g神曲20g炒麦芽15g炒莱菔子15g飞来鹤15g麦冬10g五味子5g大夜关门30g浮小麦30g糯稻根5g甘草10g

另:用健脾羹(见“特色验方”)一料,早晚开水调服,每次20~30g。

二诊,3月23日:患儿服上方半月,自汗、盗汗症状减轻,饮食渐增,精神明显好转。予上方去麦冬、五味子、大夜关门、浮小麦、糯稻根,加黄芪15g、防风10g、当归10g,续服半月,健脾羹仍服。后追访,患儿诸症缓解,体质增强,体重增加,已较少感冒。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