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主席在指挥淮海战役中的“点睛之笔”,源自于刘伯承的突发奇想

 海曲上人 2023-02-24 发布于山东
文章图片1

老覃在前些天写了《毛主席和粟裕策划淮海战役,林彪插了一杠子,战役的画风为之一变》一文,讲的是粟裕在1948年9月24日提出了淮海战役的构想。

粟裕的这个战略构想在当日是同时上报“军委并华东局、中原局”的。

中原局的反应很快。

中原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于9月25日下午以中原局的名义致电军委并告粟裕,表示:

“我们同意乘胜进行淮海战役。”

文章图片2

毛主席则在9月25日19时代军委起草电报,致“饶粟、并告许谭王,刘陈李”,明确答复:

“我们认为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

文章图片3

毛主席随后在粟裕建议的基础上作了重大补充,他认为这次战役的规模远超济南战役的规模,甚至比豫东战役的规模还要大得多,单单华东野战军全部及华东军区地方部队恐怕力难从心。

因此,他提出了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共同作战的构想,并给出了中原野战军的初步任务:抑留华中“剿总”的机动兵团于由原地区,不使其东进参战。

那么,“军神”刘伯承是怎么操作的呢?

文章图片4

毛主席在10月11日发出了《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刘伯承即于10月13日下令中野2纵队及桐柏、江汉军区部队对平汉路武汉、信阳段发动攻击,调动桂系回援武汉,钳制华中“剿总”白崇禧的主力。

老覃在《毛主席和粟裕策划淮海战役,林彪插了一杠子,战役的画风为之一变》一文讲到了:徐州“剿总”副司令杜聿明在10月1日制订出了一份“出击华野”的计划,准备集结邱清泉、李弥、黄百韬、孙元良四个兵团,从徐州以西经鲁西南北出兖州、济宁、大汉口地区,寻歼华野一部,尔后收复泰安、济南。

而老覃在更早一些时间写的《刘伯承和粟裕在豫东战役中出现哪些意见分歧?毛主席如何定夺?》中也提到:1948年6月,粟裕在组织开封战役时,郑州的孙元良第16兵团曾向东援救开封。当时,刘伯承曾向中央军委并粟、陈、唐提出了发起郑州战役的作战部署。不过,毛主席当时的意见和粟裕相同,要求中野配合华野歼灭国民党第6绥靖区副司令官区寿年。

时间过了四个月,现在,孙元良再次东调,解放郑州的良机来了。

毛主席命令中野攻击郑徐线以牵制孙元良兵团,一旦得手,便以一部向东,威逼开封,吸引刘汝明第4绥靖区全部、孙元良一部西顾,从而减轻华野的压力。

中野兵分两路,一路为刘伯承率领在豫西地区作战的2纵和6纵等部;另一路是陈毅、邓小平率攻击郑州的中野主力。

10月21日夜,中野主力对郑州发起了攻击。

孙元良第16兵团于10月6日东调后,接防郑州的是第12绥靖区第40军第 106师、第99军第 268 师共1万余人。

这两个师在我军强大武力的威慑之下,于22 日拂晓弃城而逃,结果被我中野9纵歼灭于郑州以北地区。

中原重镇郑州宣告解放。

毛主席大为高兴,于10月23日致电“陈邓,饶粟谭”,称“占领郑州甚慰”,要求“休息两天即东进攻占开封”,之后与华野的三纵、广纵会合,相机歼灭孙元良兵团,或攻占宿、蚌。

文章图片5

然而,10月24日,国民党军第4绥靖区部队自动放弃了开封,东撤至蚌埠地区。

我中野主力兵不血刃,昂然再度解放开封。

在中野主力北上攻击郑、汴之际,刘伯承电令第2、6纵队和桐柏、江汉军区部队大张旗鼓,伪装成主力迷惑敌人。

他要求2纵引张淦兵团向南;6纵则引黄维兵团向西去。

白崇禧不知是计,为了围歼刘伯承,严令张淦和黄维“穷追到底”。

张淦于是追着中野2纵向南进入了大洪山深处,黄维则追着中野6纵向西进入了伏牛山深处。

老覃在前天写的《1948年,陈毅发电报怒责粟裕:为何不提秦基伟在南线的牵制作用?》一文,讲到粟裕在10月31日给毛主席发去一封电报,建议由陈军长和邓政委统一指挥淮海战役。粟裕之所以没提刘伯承,就是因为刘伯承此时正在豫西指挥作战。

毛主席于11月1日回复:“整个战役统一受陈邓指挥。”

文章图片6

11月2日,陈毅、邓小平发现孙元良兵团开往宿县。

他们在当日致电毛主席和刘伯承,判断刘汝明兵团是要放弃商丘,接替邱清泉兵团防守的砀山、黄口地区,好让邱清泉兵团东援黄百韬。他们也提出了应对之策:以主力对徐州采取攻势,牵制邱、刘两部;另以别部攻占宿县、徐州中间地区,求歼孙元良一部。

刘伯承召集了邓子恢、李达等人在中原军区驻地宝丰县皂角树村开会。

他突发奇想,说:孙元良兵团之所以开往宿县,那是徐州国民党军的补给线只有一条津浦路,他们怕被我军截断,所以才会派遣孙元良兵团进驻宿县。这种情况下,陈邓主力应该率先夺取宿县,截断徐宿间铁路,造成隔断孙兵团,会攻徐州的形势。那么,邱兵团就会被迫南顾,无法东援黄伯韬。同时,斩断徐蚌线,就隔断了徐州战场与国民党南京大本营的联系,利于我们“关门打狗”,各个歼灭徐州之敌。

其实,就在打下郑州的前一天,即10月21日,毛主席也提出了“直出徐蚌线”的战略构想,目的是钳制孙元良、刘汝明以及邱、李两兵团各一部。

现在,刘伯承这一突发奇想,不但完成了毛主席提出的“直出徐蚌线”战略构想,而且极大地进行了扩展,不仅仅是“直出徐蚌线”,而是“斩断徐蚌线”。即其所起的作用已经不是钳制,而是彻底锁死。

战情瞬息万变,毛主席远在西柏坡,他非常赞成刘伯承的主张,但他觉得这一步棋虽高,也很险,有些不放心,于11月5日致电陈、邓,提出:“在完成对宿县的包围后,视情况而定,好打则攻歼之,如敌援甚快不好打,则打援敌。”

老覃在大前天写的《白崇禧在战前有意无意地戏耍蒋介石,气得刘峙骂他是“寡妇改嫁”》一文中提到:随着郑州、开封的相继解放,何应钦、顾祝同等人认为中野主力4个纵队有可能往东,而华野也有可能南下,国共双方在徐州方面进行中原会战,他们提议把华中“剿总”的第2军、第15军加入黄维第12兵团序列,投入到徐州方面作战中来。

蒋介石在东北战场败局已定的情况下,想力保华东、华中不失,同意由华中“剿总”总司令官白崇禧统一指挥武汉、徐州两个集团,要求黄维第十二兵团东开阜阳、太和、上蔡地区,以配合徐州方向的作战。

白崇禧却有意无意地戏耍了蒋介石一番。

他在10月30日由汉口飞赴南京参加国防部军事会议,在会上表示接受蒋介石的新任命,同意将黄维兵团东调,还主动提议张淦第三兵团随同黄维兵团一起行动。

蒋介石高兴了整整一个晚上。

但他的高兴也仅仅只维持一个晚上。

第二天,白崇禧便以武汉安全无法保障为由,提出将张淦兵团留守华中,随后,又命令黄维回师确山,继而又让黄维参加南阳作战。

蒋介石气得七窍生烟,直接和黄维通话,要求黄维东援徐州。

黄维是黄埔一期生,很得蒋介石赏识和宠爱。

他对蒋介石唯命是从,马上掉头东进。

这种情况下,毛主席要求刘伯承指挥部队牵制黄维兵团。

刘伯承敏锐地感觉到:攻占宿县,斩断津浦路,就会促使黄维兵团陷入无后方作战的狼狈境地。

即当务之急,就是抢在黄维的前头攻占宿县。

为了攻占宿县,他必须马上赶赴淮海前线。

为此,他命令6纵队对黄维兵团发起猛追,争取先敌于8日赶到上蔡、汝南间;同时要求2纵队于6日黄昏以前赶到息县,协同6纵队坚拖住黄维兵团。他本人率随行参谋、警卫人员,携带电台两部,分乘一辆美式小吉普和一辆美式大卡车,匆匆赶往河南柘城中原野战军前方指挥部。

11月10日,刘伯承顺利与陈毅、邓小平等人会合,亲自对攻占宿县进行了战斗部署。

文章图片7

担任攻占宿县重任的,是陈锡联的3纵和秦基伟的9纵。

战斗从11月12日打响,15日17时发起总攻,激战至15日24时结束,全歼守敌1.2万余人,拦腰斩断了徐州国民党军的中枢生命线。

攻占宿县,对整个淮海战役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呢?

老覃在去年写过《1958年,毛主席气呼呼地对<毛选>的编辑尤金说:你们想干什么?》一文,文中讲到:1950年,斯大林派苏联科学院研究马列主义的尤金院士到我国翻译、编辑俄文版的《毛泽东选集》。

斯大林私下里要尤金帮他弄清楚淮海战役60万人打败80万人的原因。

当尤金向毛主席谈起这个问题,毛主席淡淡一笑,说这个战役最初是粟裕建议的,后来扩大了。具体指挥的是总前委的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三人。这三人中的刘伯承和陈毅都在南京,你去南京找他们了解吧。

1951年2月的一天,尤金到了南京,得到了刘伯承和陈毅的盛情款待。

刘伯承还亲自给他张罗了一个座谈会。

陈毅谈起淮海战役,他说,原来设想的规模很小,只打算由华东野战军消灭黄伯韬兵团,然后解放淮阴、淮安。因为中原野战军加进来攻克了郑州、开封,尤其是攻克了津浦路上的宿县,完成了对徐州蒋军的战略包围,关门打狗,使得小淮海战役发展成了大淮海战役。

由此可见,攻占宿县,直接促使小淮海战役发展成了大淮海战役。

现在,很多战史都攻占宿县称为“毛主席在指挥淮海战役中的点睛之笔”。

毛主席也的确在10月23日致电“陈邓,饶粟谭”,要他们相机“歼灭孙元良兵团”,“攻占宿、蚌”。但毛主席本人却坦承:“在(淮海)战役发起前,我们估计可能消灭敌人18个师。但对隔断徐蚌线,使徐敌完全孤立这一点,那时我们尚不敢作这个估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