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祥发:留心,时时地地学有所得

 结庐作伴 2023-02-24 发布于四川

你以双眸燃烧我的诗句,我以苦修等待天涯的相逢。

这话原颇为寻常,几乎人人都在讲且在做,我亦是寻常之人道寻常之言,干寻常之芝麻豆瓣类事。比如我以《留心,时时地地学有所得》为题做文章,我也就是翻出笔记本,随手摘得几段话,稍微顺顺校校,便能证明“言之有理”,也就如斯“举手之劳”。其实我作文之过程,亦是进一步加深学习消化的过程,论证过程也是“时时地地学有所得”之过程,可谓一举数得。

北大知名教授一番话,深情解读“医者幸福在哪里”——2017年12月19日下午,医学硕士、国内知名医学人文学者、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教授、《医学与哲学》编委会副主任王一方先生应邀来我院作题为《医学人文与职业素养》专题讲座。王教授从“谁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开始导入,分五个部分,深入浅出地讲述了职业幸福的缺失与医学的现代性、制度性危机;我们如何遭逢职业幸福;幸福与人性攀援、灵魂升腾;人类幸福的源头活水;从救治到救赎的职业幸福之途。

王教授结合多年从医与人文教育丰富经历,以深厚文化底蕴,旁征博引,用生动语言,深刻阐述了医患关系的现状,让医务工作者在充分展示自我价值中寻找职业幸福感,切实加强自身人文素养的培养、锻塑职业理想,自始至终以病人为中心,在为病人解除痛苦中体验幸福,在成功挽救生命过程中感受幸福,在提高业务技能中寻找幸福,在全心全意服务人民中使自己道德升华、精神净化。“幸福在俯仰之间。医护人员惟有大写的职业理想、崇高的职业操守、神圣的职业信仰,才会有丰富的职业生活、崇高的职业操守、永恒的职业幸福”,王教授最后强调。向爱国院长在点评中启导与会同志:“王教授讲的是医者的幸福观,实则是启导我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讲的是精神世界的修炼,目的是借此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就医体验。希望同志们通过学以致用,强化医学人文精神的养成,努力提升职业素养,常怀赤子之心,永葆从医初衷,真情服务患者,积极回报社会,在深情救治患者中实现自我升华,增强职业荣誉感和幸福感。

次年1月3日早上,向爱国书记提到医患之间的“共情”问题,启导我们重温王一方教授来院讲学相关内容,当时王教授是这样讲的:共情的原理就是镜像神经元,共情是医患共同成长的课堂。没有共情,患者会感到失望,减少或停止自我表达,消极或终止与医生的合作。医患关系中的共情缺失,医生就不能真正了解患者的问题和需要,做出的反应与决定也就缺乏针对性。只有共情,医者才能充分地进入患者的心灵深处,真正理解患者的困境,获得更真实的“身-心-社-灵”偏移证据与因果判断,才能给予更立体地干预,获得更满意的疗效。

王教授指出,医患冲突是医学问题过度化的反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对待生命的态度,是心态问题,也是观念问题。寻求医患共识的根本是医生和病人在生死观、疾痛观、健康观等方面达成共识,即建构医患之间的共同体文化。医患沟通绝不是表面文章,临床沟通的素养、适用方式以及技巧都是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作为医生要对生命怀有敬畏和悲悯,要树立医学的信仰,融入对医学、生命、医院的理解。

在我院,医者就是如斯学习,当时潜心听课,下来结合实践思考,进而回头进一步消化,巩固扩大学习成果。当然,这一切都是在医院领导精心引导、指导下进行的。

“医院管理研究院”知名教授一席话,新医保下“如何继续以患者为中心提供高水准服务”渐趋明晰——2022年4月13日,西安当代医院管理研究院院长孙学勤教授授课丰都县人民医院,讲演6小时,普遍感到信息量大,讲授精采,深受启迪,获益匪浅。

他主要就“新医保大政策大环境下,医院何以继续以病人为中心,为医患提供高质量高水平医疗服务课题作正解”,笔者因医院知识、基础情况、从业经验储备不够,加之听力不大好,收获不佳。但孙院长授课之精采我是感受体会到了,我觉得予人深刻印象的是下述几个方面:一是“五情”:知情(政策全局、医院实际、欧美做法与中国国情、走向趋势)、深情(对医疗行业、对治病救人怀有赤子之心)、真情(授课中把自己真心、真实想法、注意事项交与听众,真心想医院好、医生好)、激情(授课的状态非常好,好到令人感动)、煽情(达到的效果也很好,听众比较满意)。二是“五结合”:医苑业务、管理紧密结合政治、国家大局全局;政策、理论结合案例分析;传道授业结合分享人生经验感悟;政策结合落实、管理结合执行、引领结合依从,几方面角色身份都照顾到;讲述结合抽问、活跃课堂诸举措,互动效果好。三是你或许觉得授课中因偶或“旁逸斜出”之费时稍长,不够紧凑,但你不得不认可他五个方面的优长:各方面思考总结到位;人生经验与体会感悟丰富;精办充沛、活力凸显;时时处处乐观自信;机敏机智机锋的语言纷呈。

新医改、新医保下医院应深研深思深谋之处确属多多,孙院长授课之针对牲、实操性不言自喻,结合本地本院本科本岗位实际深思践行,大家都任重道远。本人自感“烂泥巴”扶不上墙,但尽绵薄之力做到最后一段时间“上班”的工作,依然要不忘初衷传统,天天不虚度,尽力为之。

如何做好“新医保”下的医院工作,院领导以“走出院门、放眼'看洋’压力大”为题传导压力,感触多多:自上周四开始连续四天走出院门“看世界”,先是到涪陵参加医联体活动,再到合川参加市医院管理学会区县医院分会的学术年会,最后到主城参加市医院管理学会学术年会,会上会下看的、听的、谈的、想的,归结成三个字——压力大。别人都在加速求变求发展、做大做强做优做特,都在力求进入发展快车道,进入发展良性循环(振奋精神-加快发展-提升效益-增加收入-进一步振奋精神-又好又快发展)。面对压力怎么办?认清时不我待新形势,认清自身优势并做大自身优势,努力把握并实现发展转型,抓住新院迁建机遇筑牢下一轮发展根基。我们每个人都急需苦炼内功,如此在智能化主导生活、“机器人诊病治病”强势袭来时,方能继续发挥人的“主体、主导、主宰”作用。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掌握学习之法,成为会学习的人——单位向爱国书记曾以一系列名人名言和当代流行语,阐述强化学习和努力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予大家以深刻启示:一、“卓越企业最大的福利,就是为它的员工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机会和平台”。大家一定要珍惜学习培训的机会,不要视之为负担或可有可无; 二、“处处留心皆学问”。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留心观察,就能从一些细小的地方、平常的事情中获得知识,日积月累,这些知识就有如粒粒沙子堆成了小沙丘,当你遇到问题时,你从自己的积累中找出相关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就能迎刃而解。特别是外出学习,一定要处处留心,不要认为“这也与己差不多,那是很是平常”,其实抱定真诚学习之心,处处皆有可学可取之处,“看似平常最奇崛”; 三、“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鲁迅先生的意思就是人不可以有了一点成绩就自我满足,要一直对自己有着严格的要求,一直有向上的欲望,才会得到进步。“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四、“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因为古人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不可以已”,特别是当今时代,知识“折旧、报损、报废”越来越快,必须不断“充电”、“输入新鲜血液”;五、“为什么时间好似过得越来越快,因为时间于我们越来越重要”。不管是当今时代“飞速发展”的特质,还是“时间如逝水,不舍昼夜”的特质,皆是如此;六、“不要假装很努力,因为结果不会陪你我演戏”。春华秋实,有一份耕耘方才有一份收获。

他还以马云“全力以赴”的讲法与做法启迪同事们学习进步。某次,医院向书记说起马云“全力以赴”的讲法与做法,原来竟是如此开门见山、直抒胸臆、痛快淋漓,给我辈以深深的震撼、警醒、启迪与教益。不要以为马云如此强调只是为了“多挣钱、挣更多更多的钱”,其实他哪里缺钱?或许更多是履行一种社会责任,至少是追求人生价值最大化实现。他这些说法与做法,我们不妨都来看看、思思——

一是要全力以赴地干,做企业不是做慈善,如果你愿意被慈善,我建议你去乞讨;二是别把老板和上司当傻子,他装傻不等于真傻,不追究不代表他不记得,只是他给你机会去磨练;三是别见人就说你有多苦,说久了一定会成为公司最苦的那一个,苦了这么久还拿不出解决办法,只能说明你不是智商有问题,就是情商有缺陷;四是对工作要一诺千金,言出必行,每次放空炮,还有谁会相信你能做好,凭什么让公司给你最好资源;五是别以为自己很牛,要拿工作结果出来看,这比吹一万次更有说服力;六是马屁少一点,再响再爽的马屁也顶不上出色工作成果的十分之一;七是别为小钱纠结,太在乎小钱的人将一辈子为小钱发愁;八是对自己狠一点,逼自己努力,再过五年你会感谢今天发狠的自己,恨透曾经懒惰自卑的自己;九是别说“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苦劳是企业的一种负担,它会让企业慢慢消亡,功劳才是你存在的条件和价值。

处处留意处处皆学习,更关键的是让自己成长为一个善学会用之人,不亦乐乎。

  //  

 

作者简介

结庐作伴

陈祥发,供职于重庆丰都县人民医院,系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四川文学》《中国文化》《重庆文学》等刊物,出版作品集《原野的风》。我的诗文观:靠真情走进读者深心。

 

@。

把我的思念寄给你吧!就以月光为筏,以清风为摇橹,划进你冬意深沉的梦想......在长江浩流的梦境中,在雾霭重围的日子里,我是一枚小小的舟子,从未停止向彼岸的你进发。

@

关注 · 结庐作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