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理盛学昌:大师风采——王阳明:龙岗书院与理学的变脸(六)

 黄之中 2023-02-24 发布于上海

图片

作为一个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和思想家,王阳明的仕途并不平坦,虽然最终他可以说是位极人臣,但几起几落,命运也够坎坷了;他的学说也常常受到来自官方的强力的抵制,但是王阳明从不在意这些。他不仅热心讲学,而且热心于书院规章与制度的建设,对明代书院的制度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图片

图片

洗心堂是湖北荆门龙泉书院现存最古的建筑,始建于隋,宋绍兴年间重建。最初称华皇馆,后改称洗心堂。红墙青瓦、扇窗石柱、游廊小桥,从建筑造型到空间组织都可以说是独具匠心

图片

图片

王阳明对书院制度建设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是讲会制度的确立。

嘉靖四年(1525),王阳明在建造阳明书院之前,特为书院诸生订立讲会制度。讲会制度虽然在宋代就已确立,但是,到明代,这一传统随着书院教育本身的萎缩已经消亡。王阳明重续讲会传统,不仅确立讲会时间和地点(规定讲会地点在龙泉寺中天阁,时间在每月初一、八、十五、二十三),而且还确立了讲会的规则。规则规定,讲学之日,诸生聚会,讨论学术,切磋学问,讨论时,不分年龄长幼和学问高低,均可各抒己见,取长补短。王阳明在讲会规定中重点突出了平等和自由的原则,体现了书院精神,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图片
图片
龙泉书院内精美华丽的屋顶装饰
图片



图片



第二是为明代书院教育乃至官学教育建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原则和方法论。

正德十二(1517)至十四(1519)年,王阳明在繁忙的军务和政务之余,撰写了《教约》和《训蒙大意》。《教约》从自省、肃容、谨礼角度,规定了学风学纪,也确立了生徒的学习原则;同时,从循循善诱、循序渐进、培养兴趣、娱学并重的角度,确立了教师的教学原则。王阳明在《教约》中指出:

凡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秉,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讽诵之际,务令专心一志,口诵心惟,字字句句绎反复,抑扬其音节,宽虚其心意,久则义礼浃洽,聪明日开矣!

重质而轻量,贵精而不贪多,重兴趣、贵记诵,这样的教学原则,真的是发之于经验的精辟之论,对我们今天的教学仍然具有指导作用


图片
图片
龙泉书院内文明楼,宜乎登高望远,驰目骋怀
图片



图片



《训蒙大意》则从儿童的生长规律和生理条件出发,提出了一套科学的以快乐教学为中心、以自然浸润为特色的渐进式启蒙教学法。在儿童蒙学教学中,王阳明非常注重寓教于乐。他认为诗歌的音乐特性非常合乎儿童的口味,所以极力推崇以歌诗习礼的方法。王阳明指出: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萎矣……凡此借所以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顽,日使之渐于礼义而不苦其难,入于中和而不知其故。是盖先王立教之微意也。

这可以说是中国教育史上一篇经典的蒙学文献


图片
图片
龙泉书院院舍,楼前有一方池塘
图片


未完待续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