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8年一群特殊青年从农村回城,邓小平落泪痛哭:孩子们终于回家啦

 梦想童年594 2023-02-24 发布于江西

前言

1978年,一群特殊青年从农村回城。

颠簸一路后,他们走下汽车,与家人紧紧拥抱。

邓小平得知消息后,落泪痛哭:

孩子们终于回家啦,我的心事也算放下了。

这群特殊青年是谁?邓公为何伤心落泪?

想了解这些故事,还请往下看。

上山下乡

首先,我们来看这群青年的身份。

他们来自天南海北,全国各地,但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知青。

1966年,高考停止,许多毕业生既无法上学,又不能被安排工作。

中央很快发现这个问题,专门开会,商讨如何处理。

1968年,《人民日报》发表著名文章:《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

这段话,想必大家耳熟能详。

很快,这群年轻人响应号召,离开城市,上山下乡。

在乡下,农民很欢迎知青,知青也适应新环境,虚心请教。

体力劳动让他们饭量变大,体格变壮。

锄地、间苗、拉车…经过几年磨炼,多数知青已成为“多能手”。

除体力劳动外,知青还在农村普及知识。

“这个字念我。”

“我—”

“这个字念爱。”

“爱—”

“最后两个字念中国,连起来就是我爱中国。”

“我爱中国——”

知青中涌现出一批榜样,被全国人民赞扬。

邢燕子,高小毕业回到老家,立志从农村出发。面对众人质疑,她耐心解释:

“青年应该为农村建设贡献力量。我不想喊口号,说空话。我要回老家,建设新农村!”

邢燕子刚回农村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为克服困难,她找来几名大姐,成立“捕鱼队”。

深冬,冰面上,邢燕子扛着锄头,走到最前面,狠狠往下砸去。

一滴滴汗珠从邢燕子头上落下,一丝丝裂纹出现在冰面上。

“啪!”

功夫不负有心人,冰面终于碎了。

“快把渔网拿来!今天要钓大鱼喽!”

三个月后,邢燕子为全队创造3900多元收入,打鱼队更名“燕子突击队”。

邢燕子的事迹经多家媒体报道,很快成为全国榜样。

董加耕,高中毕业,放弃深造,毅然决然回到家乡。

因为返回农村,董加耕和女朋友分手。

“你读这么多年书,到头来就是为这个吗?你要是回农村,咱俩就分手!”

“我知道你是一片好心,但你不理解我的万分苦心。我志在尽力报国,你日后多多保重。”

1963年,《新华日报》为他专门发表社论,董加耕这个名字开始被大众熟知。

知青运动曾轰动一时,成为时代烙印。那最后,它为什么结束了?

别急,咱往下看。

返回城市

随着时间推移,知青问题开始暴露。

许多人想回到城市,渴望在更大舞台展示自己才华。

“我想当工程师。”

“我想当老师。”

“我想当医生…”

不光知青自己想回城,农民也想让他们回去。

“一群读书娃,哪适合干农活!我早就盼望他们回去啦!”

知青嫌农村小,农民嫌知青慢。

久而久之,知青运动的缺点开始显露,高层为此开会讨论。

会上,大家踌躇不决,你一言我一语,始终没有定调。

知青运动该不该进行下去?要是停止,该什么时候停止?

关键时刻,邓公挺身而出,一语定调。

“国家花了上百个亿,最后换来四个不高兴。

知青不高兴,农民不高兴。家庭不高兴,国家不高兴。

知青运动,现在停止!”

会议结束后,一个时代正式落幕,国家安排各地知青返回城市。

太阳升起落下,想家的孩子坐上汽车,在月亮陪伴下,踏上归程。

一路颠簸后,他们在来时的车站下车,放下行李,放下过往,拥抱亲人,拥抱家乡。

回家,真好!

邓公落泪

知青返城的消息很快传入邓公耳中,他老人家知道后,动情落泪:

“知青运动终于停止了。一想到他们,我就睡不着觉。

今天,这桩心事总算是解决了,我也可以安心睡觉啦!”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返城知青拿起书本,冲进考场,发挥才华。

如果当初没有邓公一锤定音,知青运动说不定还得再拖一段时间。

邓公,真乃时代伟人!

小结

知青,一个时代名词,一段历史记忆。

邓公,一名文武全才,一位时代伟人。

在这里,向历史表示敬畏,向邓公致以敬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